《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三章练习题单选题1.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依据是(C)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2.唯心史观的重要特征是(A)A. 认为英雄人物创造历史B.重视社会基本矛盾的作用C.认为社会历史是物质发展史D.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区分国家的类型和本质的根据是(B)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B.国体C.领土大小、人口多少和力量的强弱D.政体4.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D)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5.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A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B.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它具有历史继承性D.它具有相对独立性6. 恩格斯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念,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关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这句话的意识是(D )A. 社会意识及其载体都是社会存在B.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 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D.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7. 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B )A. 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的B.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C.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决定的D. 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改革决定的8. 社会存在是指( D )A.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9. 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B )A.地理环境的优劣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社会风气的好坏D.人口增长的快慢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C)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7.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是(D)A.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或方面的相互联系B.产品的分配方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8.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C)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实现社会公平9.阶级实质上是一个(B)A.思想范畴B. 经济范畴C.政治范畴D.文化范畴10.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D)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C.人们自觉的革命活动D.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11.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C)A.法律体系B.党派组织C.国家政权D.社区组织12.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A)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变化和发展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内容C.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否具有反作用D.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否包括自然科学13.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D)A.阶级斗争B.改革开放C.科学技术革命D.社会基本矛盾14.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是标志(C)A.人类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能力的范畴B.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能力的范畴C.人类利用、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D.人类进行生产斗争、政治斗争和科学实验的能力的范畴15.不属于社会发展动力体系的选项是(D)A.社会基本矛盾B.阶级斗争C.改革D.国家对外交往职能16.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 B )A. 阶级斗争发展史中去寻找B. 生产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C. 地理环境变迁史中去寻找D. 政治制度演变史中去寻找17.社会变革的成功,是以( A )为根本标志的。
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 政权易手C.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D.发展高新技术18.“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这表明( C )A.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B.改革只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C.改革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D.社会主义中国所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归功于改革19.“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这句话是说( C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B.生产力直接决定生产关系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20.从起源上说,国家是( B )A.人们通过订立契约形成的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C.一个民族征服另一个民族的产物和表现D.人们协调公共社会秩序的产物和表现2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A )A.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B.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C.社会化的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2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说明实行这种经济制度遵循了( D )A.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B.生产力具有加速发展的原理C.经济基础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原理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2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B.先进与落后之间的矛盾C.封闭与开放之间的矛盾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24.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C )A.阶级斗争B.个人和群众的矛盾C.社会基本矛盾D.革命和改革25.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这种划分法所依据的标准是( B )A.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B.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C.生产力的不同水平D.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26.“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这句话说的是( D )A.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没有差别B.社会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C.人的思想动机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D.社会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27.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矛盾C.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D.进步社会势力和保守社会势力的斗争28.人民群众的主体(D)A.是体力劳动者B.是进步的知识分子C.是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D.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物质资料生产者29.杰出人物是指(D)A.各阶级的领袖人物B.统治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C.同情劳动人民的历史人物D.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历史人物30.每个人在历史活动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及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C)A. 人的活动是否富有创造性B. 从事活动的人是否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C. 人的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以及活动实现的程度D.从事活动的人是否具有非凡的才能31.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D)A.客观的物质世界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多选题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这是因为(ACDE )A. 生产方式是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B. 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C. 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D.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E.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2.社会意识包括(A B C D)A.政治法律思想B.文学艺术C.哲学D.宗教E. 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3.下列不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是(ACE)A.认识和实践的矛盾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C.物质和意识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E.理论和现实的矛盾4.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段话说明(ABCDE)A.理论的力量不能代替物质的力量B.社会变革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理论与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E.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相对独立性表现在(ABCDE)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E.社会意识各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6.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这个表述中,“一定要适合”的含义是指(ABCD )A. 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调整或变革B. 不允许上层建筑脱离经济基础的状况C. 不允许上层建筑长期落后于或不适应自己的发展D. 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必须取决于和服务于经济基础E. 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一切具体细节7.人们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最终决定于(ABC)A.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B. 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C. 人民群众对社会规律的把握和顺应程度D. 领导层的根本利益和根本意愿E. 领导层对社会规律的把握和顺应程度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因为(BCD)A.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 科学技术渗透到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C. 科学技术对物质生产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D. 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杠杆E. 科学技术可以一视同仁地为一切经济基础服务9.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AB C)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E.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水平判断题1.地理环境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3.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是忽视物质资料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4.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史观长期占统治地位,这是因为那时社会发展没有客观规律。
(×)5.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富人的精神境界都不高。
(×)6.所有的社会意识都属于上层建筑。
(×)7.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8.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9.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10.任何时候,上层建筑只要适合经济基础,就对社会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11.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A)12.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
(√)13.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部分量变,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性质。
(√)14.阶级是一个历史的和政治的范畴。
(×)15.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量变,改变社会制度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