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1.0可编辑可修改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主要知识点§ 食物与摄食2、七大营养素的作用。
(1)糖类: 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2 )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③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3) 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4)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5 )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6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除维生素D 外,其他维生素人体均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7)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作用下消化。
唾液腺:分泌 唾液 ,流入 口腔: ④胃腺:分泌胃液,进入胃;用。
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禾U 于排便等。
1、消 成: 消化化系统的组 消化道和 腺。
食物在②人体细胞的一种组成成分。
②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 胰腺v1.0可编辑可修改肝脏:分泌胆汁,暂存胆囊,流入小肠中促进脂肪的消化, 胆汁不含消化酶;肠腺:分泌肠液,进入小肠; 胰腺:分泌胰液,进入小肠。
2、三类大分子物质最终消化产物。
淀粉T葡萄糖蛋白质T氨基酸脂肪T甘油与脂肪酸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具有的特点)①小肠很长,内壁有许多皱襞,小肠内壁有绒毛,④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小肠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4、七大营养素在消化道被吸收的情况:胃:酒精和少量的水小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维生素、无机盐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5、消化分为两类:物理性消化:牙齿一一切、撕、磨(咀嚼)胃一一搅拌小肠一一蠕动胆汁一一乳化作用化学性消化:各种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作用实验:唾液淀粉酶的作用实验方法:对照实验。
酶的特点:多样性、高效性、专一性酶的催化条件:温度、PH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体内物质的运输一、血液1、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 8% 一个体重50千克的人,他体内的血量约为〜升。
这些血液一刻不停地循环,为人体细胞输送各种营养物质。
血浆——55%一红细胞血液血细胞45 % -白细胞血小板2、红细胞(1)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盘形。
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称血红蛋白。
(2)血红蛋白特点: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和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又易与氧分离。
(3)血红蛋白的功能:帮助红细胞运输氧,也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3、白细胞(1 )有细胞核,比红细胞数量少。
人体内有多种白细胞。
(2 )白细胞的功能:能保护身体免受病患,如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能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淋巴细胞还参与机体的抗传染功能有关。
(3)伤口处出现的脓液主要是死亡的白细胞与细菌。
4、血小板(1 )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
(2)血小板的功能:血小板有加速血液凝固,防止伤口大量出血及阻止细菌入侵的作用。
(3)血友病:血小板缺乏的病症5、红骨髓担负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6、血液的功能(1 )血液具有输送氧、二氧化碳、各种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的功能,还能起预防保护作用,血液对调节体温也有重要作用。
(2 )会读血样分析报告:如果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称为贫血白细胞大于正常值通常患有疾病的是炎症二、心脏位于人体胸中部偏左下方,心脏能自主地节律性收缩舒张,是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动力来源。
心脏被心肌隔成左右不相通的两部分。
左右两部分又被能够控制血液定向流动的、只能向一个方向开的瓣膜(房室瓣)分别隔成上下两个腔,整个心脏可分为4个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心室与动脉间的瓣膜(动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回心室。
围绕在心脏上的冠状动脉为心脏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
心脏连着上、下腔静脉(2根)、肺动脉(1根)、肺静脉(4根)、主动脉(1根)共8根血管。
左心房、左心室流动脉血右心房、右心室流静脉血血管类型管壁特点管腔特点血流速度主要功能动脉厚、弹性大小快把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处静脉较溥、弹性小大,内有防止血液回流的瓣膜较慢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毛细血管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最小最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地流动1、血液在一次完整的循环过程中要流经心脏两次,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养料,把废物排出)和肺循环(进行气体交换) 。
(1)体循环过程:左心室T主动脉T全身毛细血管T上、下腔静脉T右心房(2 )肺循环过程:右心室T肺动脉T肺部毛细血管T肺静脉T左心房2、重要提示:肺循环中动脉流静脉血,静脉流动脉血;体循环中动脉流动脉血,静脉流静脉血。
由于心室需用更大的力将血液输送出去,所以心室壁较心房壁厚,同时由于体循环路线较肺循环长得多,因此左心室的壁较右心室的壁厚。
3、动脉血:含氧量高,血呈鲜红色;静脉血:含氧低,血呈暗红色。
4、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一一不断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并将器官组织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带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以保证生理活动正常进行二、脉搏与血压1、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称为心率。
健康的成人安静时心率约为每分钟75次。
r - - »MlMit --------- (2、脉搏:心脏每次收缩都会产生很大的压力,此压力沿着动脉向前推动血液, 使所有动脉都受到压力,形成脉搏。
脉搏和心率是相同。
中医在诊断疾病时常把手指放在腕部的桡动脉处来诊断疾病。
3、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推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强叫血压(一般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可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定,单位用千帕或毫米汞柱表示。
收缩压:当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
健康人在 12〜千帕 舒张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降到最低的值称为舒张压。
健康人在8〜12千帕、无氧呼吸:一些动物在剧烈运动时,肌肉急需大量的能量,但仅靠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不能满足需求,所以细胞就进行无氧呼吸一些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况下也可进行短时间的无氧呼吸意义:是对能量需求的一种暂时补充。
动物要需要依靠氧气和食物维持生命,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的动物,获取氧气的方式也不同。
§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血糖: 血液 中的葡萄糖,正常成年人含量维持在% 。
1、葡萄糖------吸收的葡萄糖,一部分直接被组织细胞利用供能; 多余的部分在肝脏或肌肉等组织细胞中合成糖元或在人体内转变为脂肪,作为能源物质的储备。
高血压:如果一个人的舒张压经常超过12千帕低血压:如果一个人的收缩压经常低于12千帕,高血压和低血压对人那体都是有害的。
§能量的获得氧化供能糖类 + 氧 .氧化碳 + 水 + 能量葡萄糖'乳酸 + 能量(少量)主要是动物细胞葡萄糖+ 二氧化碳 + 能量(少量) 主要是植物细胞食物的消化吸收 肝糖元的分解 ■>血糖.氧化分解供能 -合成糖元贮存 脂肪、蛋白质的转化转变为脂肪贮存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水2、脂肪:一部分被组织细胞利用,另一部分由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贮存起来。
需要时可进行分解,释放出能量供细胞利用。
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水3、蛋白质:消化为氨基酸后被小肠所吸收进入循环系统。
一部分在各种组织细胞中又会重新合成人体所特有的蛋白质,另一些氧化分解供能,也可以合成糖类和脂肪。
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水、含氮废物(尿素、尿酸)小结:三类物质在人体组织细胞中进行着不断地合成和分解,新旧不断更替。
获得的能量=消耗的能量+贮存的能量4 •体内废物的主要排泄途径.以汗液形式排出――皮肤;以气体形式排出――呼吸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一一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它们有什么功能——肾、输尿管、膀胱、尿道肾:产生尿液输尿管:运送尿液到膀胱的通道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肾脏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肾:1、肾的外形和位置:肾的位置在人腰后部脊柱的两侧,有一对,形像蚕豆。
2、肾的结构外层是皮质,内层是髓质,中央是一个空腔,叫肾盂,肾盂和输尿管相连。
肾单位一一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分为肾小体和肾小管,而肾小体又可分为肾小球和肾小囊。
⑴原尿的形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全部的尿素、尿酸,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被过滤到肾小囊。
⑵尿液的形成(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又被重新吸收回到血液。
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1、微生物指自然界的细菌、真菌和病毒。
2、新陈代谢的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异养又包括腐生和寄生两类。
3、微生物的营养方式属于异养,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发酵。
异养(不能自己制造营养,要从外界摄取现成的食物):摄取现成食物腐生、寄生腐生:凡从动植物尸体或腐烂组织获取营养维持自身生活的生物叫“腐生生物”。
酵母菌及少数高等植物都属“腐生生物”。
蘑菇、香菇、木耳、银耳、猴头、囉芝等都是典型的腐生 芳;rt:|i~4泊化珂―[泊化耳嘅收]~血囲心脏|I — ii-齐伽-K 利用营养方式自养(自己制造有机物并贮存能量):光合作用大多数霉菌、细菌、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