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三字经教案
教 学 设 计
教学内容
第二课 苟 不 教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节、读通顺、了解其含义。
2、能感悟其内容,并把这种行为落实到平时的行动中。
教学重点
学习第二节、读通顺、了解其含义。
教学方法
朗读互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引导学生读、背第一节的内容并引出本课。
二、读文感悟
1、出示内容,师领读,学生自由读。
引导学生读、背第三节的内容并引出本课。
二、读文感悟
1、出示内容,师领读,学生自由读。
窦 燕 山 ,有 义 方。
jiàowǔ zǐmíng jùyáng
教 五 子 ,名 俱 扬。
2、各种形式的读,达到成诵。
三、领悟内化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教学效果:
yù bùzhuó bùchéngqì
玉 不 琢 , 不 成器。
rén bù xué bù zhīyì
人 不 学 , 不 知 义。
2、各种形式的读,达到成诵。
三、领悟内化
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小学教育资料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备课本
姓名:王利敏
学科:校本课程
年级:一年级上册
日期:2016年8月24日
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课时安排
备注
1
第一课人 之 初
1
2
第二课 苟 不 教13 Nhomakorabea第三课昔 孟 母
1
4
第四课窦 燕 山
二、读文感悟
1、出示内容,师领读,学生自由读。
养 不 教 ,父 之 过。
jiàobùyánshīzhīduò
教 不 严 ,师 之 惰。
2、各种形式的读,达到成诵。
三、领悟内化
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教学效果:
学生积极性非常高,能把第五小节的内容读通顺,并理解意义。
教 学 设 计
教学内容
第七课玉 不 琢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背诵第七节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体会《三字经》中积极的义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重点
学习第七节、读通顺、了解其含义。
教学方法
朗读互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引导学生读、背第五、六节的内容并引出本课。
二、读文感悟
1、出示本节内容,师领读,学生自由读。
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
苟 不 教 , 性 乃 迁。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
教 之 道 ,贵 以 专。
2、各种形式的读,达到成诵。
三、领悟内化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教学效果:
1
5
第五课养 不 教
1
6
第六课子 不 学
1
7
第七课玉 不 琢
1
8
第八课为 人 子
1
9
第九课香 九 龄
1
10
第十课融 四 岁
1
11
第十一课首 孝 弟
1
12
第十二课一 而 十
1
13
第十三课三 才 者
1
14
第十四课三 纲 者
1
15
第十五课曰 春 夏
1
16
第十六课曰南北
1
17
第十七课曰水火
1
18
第十八课十干者
教学效果:
学生积极性非常高,能把第三小节的内容读通顺,并理解意义。
教 学 设 计
教学内容
第四课窦 燕 山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背诵第四节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体会《三字经》中积极的义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重点
学习第四节、读通顺、了解其含义。
教学方法
朗读互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 学 设 计
教学内容
第六课子 不 学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背诵第六节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体会《三字经》中积极的义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重点
学习第六节、读通顺、了解其含义。
教学方法
朗读互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引导学生读、背第一到五节的内容并引出本课。
二、读文感悟
1、出示内容,师领读,学生自由读。
学生积极性非常高,能把第二小节的内容读通顺,并理解意义。
教 学 设 计
教学内容
第三课昔 孟 母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三节、读通顺、了解其含义。
2、能感悟其内容,并把这种行为落实到平时的行动中。
教学重点
学习第三节、读通顺、了解其含义。
教学方法
朗读互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引导学生读、背第二节的内容并引出本课。
1、出示内容,师领读,学生自由读。
人 之 初 , 性 本 善。
性 相 近 , 习 相 远。
2、各种形式的读,达到成诵。
三、领悟内化
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教学效果:
学生积极性非常高,能把第一小节的内容读通顺,并理解意义。
1
教 学 设 计
教学内容
第一课人 之 初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的由来及广泛意义。
2、学习第一节、读通顺、了解其含义。
教学重点
学习第一节、读通顺、了解其含义。
教学方法
朗读互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导入
教师讲解三字经的由来,使学生对其有初步的了解《三字经》是中几千年来的文化的结晶。
二、读文感悟
zǐbùxuéfēisuǒ yí
子 不 学 ,非所宜。
yòubùxuélǎo héwéi
幼 不 学 ,老何 为。
2、各种形式的读,达到成诵。
三、领悟内化
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教学效果:
学生积极性非常高,能把第六小节的内容读通顺,并理解意义。
学生积极性非常高,能把第四小节的内容读通顺,并理解意义。
教 学 设 计
教学内容
第五课养 不 教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背诵第五节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体会《三字经》中积极的义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重点
学习第五节、读通顺、了解其含义。
教学方法
朗读互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引导学生读、背第四节的内容并引出本课。
二、读文感悟
1、出示内容,师领读,学生自由读。
xī mèngmǔzélín chǔ
昔 孟 母 ,择 邻 处。
zǐ bùxuéduànjīzhù
子 不 学 ,断 机 杼。
2、各种形式的读,达到成诵。
三、领悟内化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