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杨凌区杨陵高级中学胡亚军邮编712100
摘要: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成长的飞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成长阶段,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自身状态的影响,产生焦虑,自卑,脆弱、消极、躁动不安等情绪,长时间下去,就会影响到心理健康,形成消极的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从而影响到学生今后的生活与学习。

作为班主任,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心里健康教育。

及时发现,正确引导。

关键词: 中学生班主任心理健康班级管理
对健康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上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可见,健康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健康,还要满足心理的健康。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在快速的成长。

而且中学生的可塑性极强。

心理的健康成长正处于关键时期。

心里的健康与否,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影响很大。

所以,这一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极其重要。

作为家长和老师,既要关心孩子身体的健康成长,更要关心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

但是,我国目前的教育,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长期重视智育,片面追求升学率。

导致大多数家长和教师只重视学习,忽视了对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教育。

特别是高中阶段,升学压力大,学生学业负担重,竞争越来越激烈。

加之受影视、网络、社会、家庭等环境中不良因素以及自身的影响,极易产生不良情绪,进而导致心理的不健康。

出现令人担忧的问题和现状。

我国的《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对班主任工作作了明确规定。

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它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身心健康的公民。

可见,班主任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公民。

作为班主任,我从多年来在心理教育工作方面谈谈自己的经验和感想。

一、要做好班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首先要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是做好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基础。

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学会观察学生的能力。

通过平时的观察,掌握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经历、个性、情感和人生观,学习成绩也各不相同。

我们要从学习、生活、交往、待人接物等各方面去了解学生。

分析学生心理现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

从而形成初步的判断和结论。

为后面心理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了解学生的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观察法
学生的心理变化,往往首先表现在语言或行为上。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语言变化,看看是否和平时不一样,有什么异常。

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

是否有什么变化。

通过这些变化,了解学生心理动态。

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2、谈话谈心法
谈话谈心的方法是班主任了解班级情况和学生情况最常用的和最有效的方法。

班主任可以用多种方法和学生谈话,如学生个人单独谈话,集体谈话,电话了解,网络QQ聊天等。

可以和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直接谈话,也可以通过和这位同学关系密切的其他学生谈话,旁敲侧击地了解情况。

谈话的时候,一定要转变师生角色,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

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

这样才能了解到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的资料。

3、家访
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班主任可以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了解学生的情况,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

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教育的结果。

比如发现学生出现情绪低落,焦躁等心理问题时,班主任要及时和家长沟通,可以通过电话,家庭实地走访,邀请家长来校等各种方式实现和家长的交流,了解学生家庭环境和家庭状况。

判断分析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掌握一手资料。

4、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是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一种比较客观和直接的方法。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善于和及时的发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对一些共性的普遍性的问题,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情况。

问卷调查的目的一定要明确。

问题要清楚、明确、具体。

比如学生的早恋问题,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等。

都可以设计一个调查问卷来了解情况。

对收上来的调查问卷,要认真的统计、分析,找出学生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

掌握实情。

二、认真做好心理教育工作预案
通过了解学生,充分掌握了学生心理状况,掌握了学生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

设计合理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方案,有针对班级整体的,也有针对个体的。

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比如,在我们班好多学生出现了叛逆现象。

在家里不听家长的话,动不动和家长弄矛盾。

在学校不遵守校规校纪。

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主要以心理疏导的方法。

三、通过各种方式,积极的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工作。

在充分掌握学生心理状况,并制定了周密的心理教育工作预案后,就要进行积极地心理辅导工作。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班会
班会是班级教育管理的主要阵地之一,要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会活动中,通过学生励志演讲,观看励志视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在班会上,抓住社会焦点,设计一些符合本班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主题(如早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或辩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通过正确舆论,疏导学生心理症结。

2、课外活动
目前,我国普遍存在学生升学压力大,学习负担过重。

尤其是高中学生,面临高考,学生心理压力大,导致学生心情烦躁,易怒,或者消极低沉。

遇到这种压力过大的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宣泄。

通过适当的方式来缓解压力,为压力找个出口。

而课外活动是最好的方式。

在课外活动中,可以安排轻松快乐的游戏,也可以组织一场篮球赛或其他对抗性的比赛。

让学生尽情地玩,尽情地跑,尽情地喊叫,把心里集聚的压力尽情地释放出来。

3、社会活动
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

父母过度的溺爱和过度的管理往往导致孩子心理扭曲和心理障碍。

造成孩子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其他同学交流与沟通。

过度依赖父母。

心理脆弱。

针对这种情况,我带领班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如植树节参加社会植树活动,让他们几人一组,团结协作,完成任务。

每周回家,自爱的事情自己做,帮父母干几件家务事,给父母洗脚等。

让他们学会自食其力,学会感恩。

通过这些活动,锻炼学生团结协作,培养学生知恩图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4、心理咨询
作为班主任,不仅仅是班级的管理者。

还要是班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心理咨询师。

随时接受学生的咨询。

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可以及时地通过各种方式和自己交流。

如面对面的交流或者通过电话,QQ聊天等方式交流。

及时的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和宣泄方式,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让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状态。

四、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班主任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正确客观的给与评价。

评价可以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标准,依据自己班级学生特点,自己设计或者参照量表设计题目,对学生进行测试。

并根据测试结果,给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班主任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连续的不同时间段的档案记载,班主任能了解到一个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与变化。

掌握学生心理成长过程,档案的建立,为学生今后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能针对出现的问题,比较准确的给出合理科学的解决方案。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尽量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有行动、有效果。

科学合理,有条不紊。

身体健康不算是真正的健康,只有学生的心理也健康了,才是真正的健康,才能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