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景观空间格局指标及其分析方法
对景观空间格局的定量描述是分析景观结构功能及过程的基础。
景观空间格局是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它是
景观异质性的具体表现(傅伯杰等,2001),是自然、生物和社会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通常,景观空间格局可以用景观格局指数来度量,景观格局指数是指能够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特征的简单定量指标(邬建国,2000)。
2.5.1斑块面积(A)和斑块周长(P)斑块面积和斑块周长是描述景观斑块
形态特征和景观空间格局分析的基础。
斑块的面积可以反映湿地景观类型/覆盖斑块的基本特征.斑块的大小直接影响单位面积的生物量、生产力及物种组成和多样性(蒋卫国等,2003)。
2.5.2景观的破碎化指数(C)景观的破碎化指数是指景观被分割的破碎
程度.该指数的研究对景观中生物和资源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陈鹏,2O05)。
其表达式为:C=MPS x(Nf 1)/Nc式中.MPS为景观中各类斑块的平均斑块面积,Nf是某~种景观类型的斑块总数,Nc是景观总面积。
通过景观破碎化分析可以从一定的角度对景观的稳定性和人类干扰程度进行适当评价。
2.5.3斑块的分维数(D) 斑块的分维数主要揭示斑块及斑块组成的
景观的形状和面积大小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在一定的观测尺度上斑块和景观格局的复杂程度,表达式是:D = 2Ig(P/4)/Ig(A)
式中,P为斑块周长,A为斑块面积,D为分维数,且满足1≤D≤2。
D
值越大,反映斑块的形状越复杂;当D=1时,斑块形状为简单的欧几
里德正方形(阎传海等,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