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试卷满分:120分测试时间:120分钟一、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1. 根据语境,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春季姹紫嫣.()红,驰目骋怀,身心qiè()意;夏季五彩斑斓,芬芳四溢,浓烈而奔放;秋季落英缤纷,红叶满天,让人神清气爽;冬季白雪皑皑..(),晶莹tī()透,空旷而浩淼。

一年四季风光无限,美不胜收。

2.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位老人虽已是风烛残年....,但仍意气风发,精神矍铄。

B听着观众们的议论,她轻描淡写....地说道:“这算什么。

比这更危险的事多着呢!”C走在大街上,两旁树木枝叶繁茂,鳞次栉比....,不停地向我们点头致意。

D晚上,爸爸蹑手蹑脚....地来到我的床前,帮我整理了一下被子,又悄悄出去了。

3.默写古诗文名句(8分)(1)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2)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5),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6)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7)为了表现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人们常常引用杜甫的诗句:“,。

”4.下面一段话来自同学的习作,请根据要求,加以修改。

(4分)①“啊!徐风,流水,花香,鸟鸣,一个让人憧憬的地方!”②我校举行了别开生面的活动秋游。

③才开始喜悦,好奇的情丝充实了自己的心头,现在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④校长一声令下,全校师生组成的浩浩荡荡的淘流向目的地涌去。

(1)语序不当的句子是,应改为:(2)用词不当的句子是,应该为:5.综合性学习(5分)在科技节活动中,初二年级成功举办了中华汉字书写大赛活动,请围绕本次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分)(2)假如宿迁媒体采访你,请你把本次活动介绍一下,你会如何说?要求:语言简练,字数在100字左右。

(3分)二、阅读理解(46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6—7题(4分)竹里王安石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

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

6.这首写于作者晚年的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分)7.简析诗的第四句运用的写法及其表达效果。

(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13分)【甲】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

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kǔn)奥。

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揭(qì)跣(xiǎn)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

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

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意之日,与石渠同。

(节选自柳宗元《石涧记》)【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8.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1)心乐.之()(2)佁.然.不动()(3)石渠之事既穷.()(4)民又桥.焉()9.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1)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10.柳宗元善于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景物特点,请举例加以分析。

(3分)11.两文中都写了“乐”,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13分)永远的季羡林(有删节)周子牛谦朴的季老面对“国学大师”、“学术界泰斗”、“国宝”这三桂冠,多次请辞,直到96岁高龄时仍坚定地告白人们:“请大家把我头顶上的这三顶桂冠摘下来”。

一直严谨治学的季老,在东西方学、佛学、国学等诸多领域硕果满枝,可谓是学贯中西、融会古今、德高望重,堪称名副其实的学术巨擘。

每每有人说及此事,季老便谦虚地说:“真正的大师是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我算什么大师?我生得晚,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

我不过是个杂家,一个杂牌军而已。

只不过生得晚些,活的时间长些罢了。

我写的那些东西,除了部分在学术上有一定分量,小品、散文不过是小儿科,哪里称得上什么“家”?在如今“大师”汹涌的年代,这种清晰的自省何等弥足珍贵。

古人说:“文章憎命达”。

真正做学问的人是不慕名誉的。

季老是著名的佛学家。

中国的知识分子从苏东坡到梁濑溟,都把佛学当作自己立身处世规则的一部分。

季老却坚定地不信佛。

他曾说:“我是无神论,假如是研究一个宗教,结果又信这个教,说明他不是真研究,或者没有研究通。

”季老研究学问,在平常人看来,很多是“没用”的,季老对此却很坦然:“学问,不能拿有用还是无用的标准来衡量,只要精深就行。

当年牛顿研究万有引力有什么用?”是啊,牛顿当时如果只想有用、无用,可能早经商发财去了。

事实上,有良知的科学家在开始研究某一个原理时都没有功利主义地去想有用没用,只要是未知,便去探求。

这是一个学者的学术品质。

比如说,季老在研究东西方学时,从梵文“糖”字考证中竟如茧抽丝,历经数年,写出一部长达80万字的《糖史》。

这些生冷领域的学术研究,对我们这些常人来说就像一片茫然的原始森林,稍一涉足便会迷途而不得归返。

没有精深的学术毅力是不敢涉猎的。

如果拿有用无用的标准度量,更不会有人去冒险。

前不久,我和学友漫步在北大的未名湖畔,谈起季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年迈的季老依旧笔耕不辍,住院四年,他完成了他的最后一部专箸:二十万字的《病塌杂记》,这部书是他对人生的感悟,对后生的教诲”。

学友感慨地对我说。

而眼前的北大学子,也是非常的努力,从清晨到午夜诵读的书似乎只有一部:英语,偶尔看到一两位国文的同道,也不屑与人交流,然而,一旦谈起季羡林,大家会快速地聚拢过来,热情洋溢,慷慨激昂……这让人震惊之余深深地感受到:在北大季老的言传身教就是一座丰碑,耸立在人们的心中,让敬仰的人们永远的注足、仰视。

如今,季老人已升天为仙了。

然而,他的学术,他那等身的著作,那不朽的精神,不仅是“北大的一盏灯”,也是全人类的“一盏灯”。

那盏“灯”,永远的亮着,照耀着前进的人类。

12.阅读全文,谈谈你对文题的理解。

(3分)13.文中写了季老生前几件事情?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4分)14.文中写眼前的北大学子非常努力诵读英语,不屑与国文的同道交流。

写他们的目的是什么?(3)15.读后,你有哪些感想,请说说体会。

(3分)(四)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几个片段,完成第16——20题。

(16分)【片断一】达雅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小时以后,她看见丈夫的脸色像死人般苍白,但仍然很有生气,而且像往常一样平静温存:“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

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

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走着瞧吧!”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的队伍中去。

【片断二】有一次,巴扎诺娃因公出差,到了莫斯科,前来探望保尔。

他们谈了很久。

保尔热情洋溢地告诉她,他选择了一条道路,不久的将来就可以重新回到战士的行列。

巴扎诺娃发现柯察金两鬓已有银色的发丝,便轻轻地说:“我看得出,您是经受了不少痛苦。

您仍然没有失去那永不熄灭的热情。

还有什么比这更可贵呢?您已经准备了五年,现在决定动笔了,这很好。

但是您怎么写呢?”【片断三】保尔开始工作了。

他计划写一部关于英勇的科托夫斯基骑兵师的中篇小说,书名不假思索就出来了:《暴风雨所诞生的》。

从这天起,保尔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

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

他忘却了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有时那些鲜明生动、难忘的景象清晰地重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但他无法用笔墨表达,写出来的字句显得那样苍白无力,缺少生气和激情。

已经写好的部分,他必须逐字逐句地全部记住,否则,线索一断,工作就会受到阻碍。

母亲忐忑不安地注视着儿子的工作。

【片断四】又过了好多天,就在等得不耐烦的时候,跟儿子一样激动的母亲兴冲冲奔进屋子,扯着嗓子喊道:“列宁格勒来信了!”其实那不是信函,而是州委会发来的电报。

电报上寥寥几字:小说备受赞赏。

即将出版。

祝贺成功。

保尔的心怦怦地跳个不休。

他日思夜想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铁环已经砸碎,保尔拿起新的武器,回到了战斗的队伍。

生活开始了新的篇章。

16《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题目的含义是什么?(2分)17.【片断一】中说保尔“选择了一条道路”,这条道路指什么?从他的人生经历和影响来看,我们应该学习保尔的什么精神?(4分)18.【片断二】中说“我看得出,您经受了不少痛苦”,请联系小说的内容,说说保尔所受的痛苦。

(4分)19.根据【片断三】及小说的内容说说保尔是在怎样的身体情况下写作的?在写作过程中,又发生了怎样的意外?(4分)20.【片断四】中划线语句的含义是什么?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回答。

(2分)三.写作(50分)21. 脚印仅仅盘桓于花前月下,这是悠闲的漫步;脚印,深深印迹于雨水泥淖之中,那是充实的跋涉。

请以“脚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1.Yān 惬ái 剔(4分)2.C(3分)3略(8分)4.(1)第②句,我校举行了别开生面的秋游活动。

(2)第④句,校长一声令下,全校师生组成的浩浩荡荡的队伍向目的地进发。

(其它改法正确亦可)(4分)5.(1)规范汉字书写,传承中华文明;方方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扣住主题,语言简洁即可(2分)(2)要求:就活动意义,活动过程以及结果作简洁回答即可。

(3分)(一)6.反映出他在退出政治舞台后的悠闲的情致与恬淡的心境。

(2分)7.拟人手法(景物描写),生动描写春风舞动的情景,烘托作者闲适的心境。

(2分)(二)8.(1)以……为乐(2)呆呆的样子(3)结束,完毕(4)架桥9.(1)古时候的人有谁曾在这里找到这种快乐的吗?(2)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

10. “流若织文,响若操琴”,侧面描写涧石的奇特;“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运用侧面描写,“皆若空游无所依”写出小石潭水清澈见底、清洌可鉴的特点。

11.既陶醉于美景,又有难言的哀怨。

柳宗元为什么能到这么美丽的山水之地?他并不是一个旅行家,而是被贬官至此,担任闲职,无法施展政治抱负,只能整天游山玩水。

参考译文:发现石渠的事情已经结束,从石渠的桥上向西北走,一去到土山的北坡,百姓又架了一座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