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标点的使用方法。
(1)逗号。
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用在一句话之间的各个分句需要停顿处。
如: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2)句号。
句号表示一句叙述语气的话完了后的停顿,它用在句子的末尾。
如:我是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
(3)问号。
问号表示一句疑问语气的话完了后的停顿,它用在疑问句的末尾。
如:你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4)感叹号。
感叹号表示一个感情强烈的句子完了之后的停顿,它用在感叹句的末尾。
如: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美丽富饶啊!
(5)冒号。
冒号表示提示语之后的停顿。
如:姑妈笑着说:“那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
”句中“姑妈笑着说”这一部分是提示语,后面用冒号,引出姑妈的语言来。
(6)引号。
引号表示文中、句中引用的部分。
我们目前使用引号一般是引用人物所说的话。
如:小男孩哭着说:“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
”
二、加强练习。
通过一些不用标点符号的实例,提高对标点符号的认识。
我们还可以利用原有的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把其中的一些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补全标点。
并说明理由,从而加深对标点的认识。
三、朗读停顿,加深对标点的认识。
标点符号仅仅是一种符号,而当有人将文章朗读出来的时候,将它变成停顿、语调、语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显示出来的时候,它就变成活生生的东西了。
朗读时,有些句子较短,按书面标点停顿就可以。
有些句子较长,结构比较复杂,句中虽没有标点符号,但为了表达清楚意思,中途也可以作些短暂的停顿。
标点符号停顿。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停顿符号,也是朗读作品时语言停顿的重要依据。
标点符号的停顿规律一般是:句号、问号、感叹号、省略号停顿略长于分号、破折号、连接号;分号、破折号、连接号的停顿时间又长于逗号、冒号;逗号、号的停顿的时间要比一般的句号时间长些。
以上停顿,也不是绝对的。
有时为表达感情的需要,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停顿,在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不停顿。
然而低年级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认识不够,我们就要特别注意示范,在具体的语句中把握好停顿的时间,示范给学生,并经常提醒,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明白在标点符号不同的地方停顿的时间不一样。
反之,读出了文章停顿的时间,也就知道了如何把标点点正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