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私募股权投资PE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私募股权投资PE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私募股权投资PE 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行业监管体系 (4)1、行业主管部门 (4)2、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5)3、行业管理体系及政策变化 (6)二、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71、全球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发展现状 (7)(1)私募基金行业的发展简况 (7)(2)募资 (8)(3)投资 (9)(4)退出 (10)2、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发展现状 (11)(1)募资 (11)(2)投资 (13)(3)退出 (13)3、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社会经济效益14(1)助力产业结构的升级 (14)(2)推动融资结构的改变 (15)(3)推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15)(4)丰富市场的投资渠道 (16)4、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发展趋势 (16)(1)行业市场规模进一步增大 (16)(2)行业集中度逐渐提高 (17)(3)资金来源逐渐多元化 (18)(4)投资领域更加丰富 (18)(5)退出渠道更加多样化 (19)三、行业主要风险 (20)1、宏观经济风险 (20)2、项目退出风险 (21)3、人才流失风险 (22)狭义而言,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Equity,简称PE)指的是通过非公开的方式募集资金,并主要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并产生稳定现金流的非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投资的基金。

广义而言,私募股权基金则是指通过非公开的方式募集资金,并对处在种子期、初创期、发展期、扩展器、成熟期和Pre-IPO等各个时期的非上市公司进行投资的基金,其内容也同样涵盖了风险投资基金、收购基金、夹层基金、房地产基金、重振基金等。

本报告提及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主要是指广义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一、行业监管体系1、行业主管部门2013年6月27日之前,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主管部门为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发改委”)。

2013年6月27日,中央编办发布《关于私募股权基金管理职责分工的通知》,明确了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主管部门分别为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发改委两个部门,并详细规范了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发改委两个部门的职责分工。

根据中央编办的通知,证监会主要发挥行业监管的职能,负责制定私募股权基金的政策、标准和规范,对设立私募股权基金实行事后备案管理,负责统计和风险监测,组织开展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违纪行为,承担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工作;发改委主要发挥行业扶持的职能,负责组织拟订促进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的政策措施,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研究制订政府对私募股权基金出资标准和规范、出资比例和退出机制;同时,两部门之间建立起协调配合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证监会不定期将私募股权基金备案统计监测情报通报发改委,发改委发现私募股权基金存在违反有关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通报证监。

此外,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在证监会的授权及指导下对私募股权投资行业进行自律管理,银监会、保监会根据相关政策对商业银行、信托公司或保险公司从事股权投资业务进行监管,商务部对外商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实施管理。

2、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截至2014年12月31日,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主要适用法律法规及政策如下表所示:3、行业管理体系及政策变化由于私募股权投资行业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行业,因此世界各主要国家普遍秉承“行业自律为主,行政监管为辅”的原则,对该行业实施弱监管。

各国政府也主要采取规范制定和事后执法并行,事后备案制度辅之的行业监管措施,而普遍没有使用事前审批制度。

与全球的普遍做法类似,我国也主要实施备案管理制度,对私募股权投资行业进行适度监管。

自2014年2月7日以后,我国开始实行强制统一备案制度。

2013年6月27日,中央编办发布《关于私募股权基金管理职责分工的通知》,明确了证监会的行业监管职能,国家发改委则主要发挥行业扶持的职能。

行业监管权归属证监会之后,国家发改委不再受理股权投资企业的备案申请。

2014年1月17日,《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出台。

按照规定,从2014年2月7日开始,所有私募基金管理人统一向基金业协会履行基金管理人登记手续并申请成为基金业协会;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在私募基金募集完毕后20个工作日内,统一将所管理基金通过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进行备案。

2014年8月21日,证监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私募基金各类管理人各类基金的登记备案等内容作出了更加系统和详细的规定。

二、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1、全球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发展现状(1)私募基金行业的发展简况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高速发展,参与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日趋丰富,20世纪中叶的美国出现大量中小企业,行业种类的细分使得企业分工愈加细化,但由于发展成熟度较低,及集中投资风险较高等因素,这些专业化的小企业难以得到有效的资金支持。

于是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拉尔夫·弗兰德斯和“创业投资基金之父”乔治·多里特共同创办了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旨在设计一种私营机构来解决新兴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世界上首家“创业投资基金”由此诞生。

但由于私人产权投资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其在最初的资金募集和运作上并不顺利。

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在制度安排上出现了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有限合伙制度,以该形式设立的私人股权基金投资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此后,企业重组基金随之出现,主要为成熟企业提供再次创业的融资服务。

20世纪80年代以来,创业投资基金等私募基金开始进入亚洲,其投资重点转向基础设施项目。

20世纪90年代,得益于高新技术的发展和自身制度的优势,以美国为主导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证券投资基金进入到高峰发展期。

(2)募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进入21世纪以来得到了蓬勃而快速的发展。

根据贝恩公司的数据统计,2003年至2007年,全球私募基金的募资金额以每年超过100亿美元的增速高速发展,2008年,全球私募基金的募资金额更是达到了惊人的685亿美元。

随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募资金额遭到较大幅度的回落,2009年同比下降幅度超过50%。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资金金额又重新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全球私募基金的可投资资本存量也逐步上升,截止2014年,全球私募基金的可投资资本存量为12,02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2003-2014年全球PE行业的募资情况(3)投资根据所募集资金的不同投资方向,全球私募基金大致可以分为并购基金、房地产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基础建设基金、成长企业基金和夹层基金等几个大类。

各类基金的投资资金规模与全球基金总体的募资资金规模基本呈现出一致的步伐。

以各类基金中规模最大、占比最高的并购基金为例,其投资资金规模自2001年以来快速增加,2006年达到最高点,当年投资资金规模达到6,870亿美元。

经济危机发生后,并购基金的投资规模开始缩水,2009年达到最低值,仅为770亿美元。

近年来全球私募基金逐渐回暖,并购基金的投资规模也逐渐回升。

2014年,全球私募基金的并购投资金额为252亿美元。

2001-2014年全球并购基金的投资情况(4)退出根据贝恩咨询公司的数据统计,近几年来全球私募基金的项目成功退出笔数和项目成功退出金额正不断增加。

以并购基金为例,其在2014年项目成功退出金额达到4,560亿美元,超过2007年的3,540亿美元并创历史新高。

在退出渠道方面,主要通过被投资企业上市、新三板挂牌和向战略投资者转让股权三种渠道实现退出。

其中向战略投资者转让股权的退出方式在经济危机发生后已逐渐发展成为了最为主要的退出方式,近五年来通过该渠道实现退出的退出金额数均超过了当年总退出金额数的60%。

2、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发展现状(1)募资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断建设和完善、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宽松监管原则的逐步确立、对外投资合作步伐的持续加快以及社会资本和中外合作基金的相继设立,我国私募股权市场的募资积极性不断提升,新的资本持续进入私募股权投资市场。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统计,2006年至2014年8年间,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累计募集基金1,668支,累计募集资金3,133亿美元。

其中,2014年完成募集基金448支,完成募集金额631.29亿美元,单支基金平均募集规模达到1.49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

在可投资资本存量方面,除了2009年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小幅下滑之外,近几年来都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

截止2014年,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资本存量已高达137.26亿美元。

(2)投资近年来,生物医疗和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兴起为私募股权投资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同时,随着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全面启动和境内外并购市场的蓬勃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热情不断被激发。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统计,2006年至2014年8年间,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累计发生投资案例数共3,919个,累计投资金额为1,801亿美元。

其中,2014年完成投资案例数943起,涉及投资金额高达537.57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

在所投资的行业方面,互联网、房地产、生物医疗、能源矿产、连锁及零售、电信及增值业、机械制造等行业总体受到更多青睐。

(3)退出根据清科中心的数据统计,2008年至2014年7年间,我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累计完成投资项目退出1,212笔,各年的投资项目退出数也明显呈现出上升趋势。

其中,2014年完成投资项目退出386笔,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并购市场愈加活跃、创业板市场门槛降低、新三板加速扩容,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退出市场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态势。

3、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社会经济效益(1)助力产业结构的升级宏观层面上,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发展有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我国目前正处在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

聚焦高成长性企业和创新性企业的特点,使得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对互联网、生物医疗、节能环保等新兴行业的发展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

此外,我国目前正处于并购整合、纵深发展、全面竞争的发展阶段,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可以发挥资本平台的作用,运用产融结合的方式,培育重点行业和龙头企业。

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有利于通过并购重组,整合出重点行业内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全面参与全球竞争。

(2)推动融资结构的改变中观层面上,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发展有助于市场融资结构的转变。

多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提升直接融资在企业资金来源中的占比,在“十二五”规划中更是对其提出了量化的目标。

然而根据海通证券研究部的数据统计,我国目前直接融资余额占比仅为40%,相较于美国、日本70%以上的占比,还存在着巨大发展空间。

私募股权投资以企业成长潜力和效率作为选择的原则,为高成长性企业直接注入发展所需的资金,一方面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大幅度提高了整个社会稀缺生产资源的配置效率;另一方面减少了企业对商业银行贷款资金的依赖性,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金融风险过度集中于商业银行的状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