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分析摘要:本文是一例运用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对恋爱大龄女青年的情感问题进行心理咨询的案例报告。
来访者王某,女,32岁,俗称的那一类“三高”未婚女青年,因为3个月前最近发现男友保留着以前写给他前女友的日记而引发的一系列感情问题。
同由于最近失眠,由于身心交互所导致的矛盾冲突日益激化而前来咨询。
经观察与访谈后诊断为由感情问题引发的一般心理问题,根据来访者的问题和年龄、文化水平等特点,采用认知学派中的合理情绪疗法,后经过四次的心理咨询,帮助她逐步的意识到是自己的一些不合理信念导致了今天的问题,进而通过改变其信念中不合理认知的方法,改善了与男友的关系,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情感信念一、一般资料:求助者,王某,女,32岁,女博士,研究生导师,未婚。
身高约1米6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史。
求助者来自于一个离异家庭,父母在她小时候就离婚了。
其后跟母亲一起过,母亲也至今未婚。
父亲偶尔会看她,但关系并不是很好。
由于母亲一个人把自己带大,求助者从小乖巧懂事,性格向,交友少,喜欢看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高一时曾和班上的一位男生关系密切,被母亲发现后劝止。
后从来没有谈过恋爱,专心学习直到博士毕业,经人介绍才认识了现在的男朋友。
求助者看上去心情不好,但谈话思路清晰,自控能力良好,举止文雅。
二、主诉及个人述主诉:情绪不稳定、失眠、焦虑不安、经常哭泣、感情纠结、持续近3个月。
个人述:我半年前与现在的男友相识,感情发展顺利,并准备过段时间回家见双方父母谈论结婚事宜。
但最近她偶尔看到男友以前的日记,发现他对前女友一直念念不忘,心里不是滋味,接着又查看男友的QQ空间,也保留了其前女友的蛛丝马迹。
此后拒绝和男友频繁接触,而且一想到他和前女友的昨日相处时的种种情景,我的心里就会不停的难受。
后来发展到与男友吵架,对男友的解释都置之不理。
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明明又很在乎男友,舍不得为此事而分手,更加上自己的年龄已经到了高处不胜寒的阶段,所以前来求助。
三、观察和他人反应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求助者衣着整洁,面容较白,中等身高,微胖,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清晰,思维符合逻辑,反应正常。
虽情绪低落,但有很好的自我意识,主动求助,自知力完整,无幻觉、妄想。
四、测量、评估与诊断1.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验结果:项目躯体化 1.9强迫1.4人际关系1.5抑郁1.3焦虑 1.9敌对 1.6惊恐1.4偏执1.7精神病性 1.2其他1.5咨询前总分:96;阳性项目数为27 病人的躯体化、焦虑、敌对、偏执均超中国常模,但均未超过2分说明对求助者无实际影响,或影响轻微。
2.心理状态的评估:根据求助者对其症状的自知程度、严重程度和病程长短,以及收集到的临床资料可以初步诊断为:由情感问题引发的一般心理问题。
3.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求助者的问题为由感情引发的一般心理问题。
与严重心理问题鉴别:(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一、主客观世界的一致性;二、精神活动的在协调性;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协调的,有主动求助行为,故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求助者虽有紧焦虑、睡眠不好等症状,但都与现实刺激有关,并无泛化,未严重影响到其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其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故可排除神经症性心理障碍。
根据求助者的特点和问题,由于是在近期发生,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有确切发生的原因,有明显的道德性判断,是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并且求助者思维合乎逻辑,无明显或异常的行为问题,故确诊为由情感问题导致的一般心理问题。
3、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首先从生物学角度分析来访者失眠导致了自己的一般性躯体不适,无其他重大躯体疾病;根据来访者的童年经历,可能是对爱的不信任;另外根据求助者的躯体疾病史以及家族精神病史排除是由一般躯体障碍引发的心理问题和精神病。
从社会学角度,求助者求助者社会功能良好,能正常的上课,与人交流,无社会功能障碍,社会适应良好。
最后,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最近心情不好,心矛盾冲突有现实的刺激物导致,为一常形冲突,确定其为一般心理问题。
五、咨询目标根据以上评估与诊断,以及同求助者的协商与沟通,确定如下咨询目标:具体目标:(1)改善求助者当前的情绪状态,改善其睡眠;(2)改善求助者对自身情感的不信任,找到惧怕的情绪,有效的处理诸如悲哀、遗憾、挫败感和烦恼等负性情绪,建立信赖的归因;(3)改善求助者对男友的沟通方式,增加其对幸福爱情生活的追求及信心,通过辩论使其明白不是事件本身造成的自身及诸多问题,而是自己对整个事件的看法决定的。
(4)学会如何用有效的、理性的认知来取代无效的思考方式,从而最终建立其与男友良好的互动与沟通方式。
并将其中所学习和领悟到的技能应用到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上。
最终目标:帮助求助者能够更理性的进行思考,情绪反应适度,以更有效的行动,获取幸福生活。
建立其与男友的良好的沟通模式,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引导其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资源与方法,并进一步完善其人格,促进心理健康的保持。
六、咨询方案咨询过程分四阶段:第一阶段为收集资料的评估和诊断阶段,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
第二阶段是综合分析与领悟阶段,首先帮助其找到问题的根源,并从根源入手,找到其引发的不合理信念以及由不合理信念引发的情绪和行为。
第三阶段是咨询帮助的修通阶段,从不合理的信念入手,通过辩论与驳斥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使其学会怎样发现、辩论与分辨自身的不合理信念。
第四个阶段检查巩固的结束阶段(再教育阶段),通过对上述三个阶段的咨询,对此时已解决的和未解决的问题做一个全面的评估,并教会求助者一些技术,使其应用到生活中,泛化到方方面面解决以后生活中遇到的各方面的问题。
促进其心理健康的保持。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理论方法,它是认识疗法中的一种。
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论的分析和逻辑思辩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
该理论强调思考、判断、决定、分析与行动。
这个方法基于一个假定,人们对事物的看法、情绪和行为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其中有可逆性的因果关系存在。
即如果改变了人们对事物的看法,那么事物所引发的情绪和行为就会得到明显改善。
本案例应用了埃利斯ABCDE的治疗方法:A(Activating events)诱发性事件;B(Belifes)信念,具体是指在在遇到诱发事件后相应而生的信念;C(Consequences)结果,具体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D(Disputing irrational beliefs)对不合理信念的驳斥与辩论;E(new emotive and behavioral effects)新的情绪与行为的治疗效果。
2、咨询过程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责任:(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5)对咨询的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1)遵守咨询机关的相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容;(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责任(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3)严格遵守原则,并说明例外。
权利(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2)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容;(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和收费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咨询次数4次;咨询收费:每次200元;心理测验收费:10元。
七、咨询过程1、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第一次咨询时间:2009年3月17日周一目的:(1)收集资料,了解基本情况;(2)建立咨询关系;(3)确定主要问题;(4)做出初步诊断;(5)确定咨询目标。
方法:会谈法、观察法。
过程:(1)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2)摄入性会谈收集临床资料,探询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愿意;(3)向求助者了解其个人成长史,以及有无重大创伤事件;(4)初步诊断,确定造成求助者问题的关键点。
(5)鉴别诊断,确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畴,排除精神性精神障碍和神经症。
(6)确定咨询目标(7)对问题进行初步分析,来访者为什么会这样。
主要从她以住的感情经历和原生家庭方面着手。
(8)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以及选择合适的咨询方法,并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型(ABCDE模型)家庭作业:引导来访者能站到男友的角度看看自己能发现什么,如果男友拿你的前男友纠缠不休你会做何反应在?2、综合分析与领悟阶段第二次咨询时间:2009年3月24日周一目的:(1)进一步加深咨询关系;(2)从求助者的现实刺激入手帮助求助者一起寻找和确认自己的一些不合理信念;(3)帮助求助者领浯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进而改善求助者的情绪和行为。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过程:(1)反馈上次的家庭作业;求助者对自己的男友表现出一点理解和同情。
(2)帮助其找出与自己情绪和行为问题有关的不合理信念;通过发问动摇其不合理信念如:你认为男友和你在一起完全是和前女友不能在一起的权宜之计吗?那他为什么还不去找前女友,假如他们那么相爱的话?你愿意把自己的私人日记拿来和男友分享吗?(3)根据默兹比提出的5条区分合理信念与不合理偏偏的标准:合理的信念大都是基于一些书籍的客观事实而不合理的信念则包含更多的主观臆测成分;合理的信念能使人们保护自己,努力使自己愉快的生活,不合理的信念则会产生情绪困扰;合理的信念使人更快地达到自己的目标;不合理的信念则使人难于达到现实的目标而苦恼;④合理的信念可以使人不介入他人的麻烦,不合理的信念则难做到这一点;⑤合理的信念使人阻止或很快消除情绪冲突,不合理的信念则会使情绪困扰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而造成不适当的反应。
通过以上五点使求助者对此产生领悟。
(4)通过交谈、启发、思考与引导,帮助求助者意识到,也许是自己对事件本身的解读导致了问题,领悟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进而改变其不合理偏念,改善情绪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