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气温日较差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气温日较差亦称气温日振幅。
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其大小和纬度、季节、下垫面(地表)性质及天气情况有关。
气温日较差规律:平原>附近山地;山谷>山顶;晴天>阴(雨)天;高原>平原;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低纬度>高纬度;内陆>沿海;夏季>冬季;裸地>绿地。
1.影响因素(1)纬度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低纬地区大于高纬地区。
低纬地区平均为12℃,中纬地区的7—9℃,高纬地区为3—4℃。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 地形地势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山谷大于山峰,凹地大于高地。
山地小于平原。
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
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
(山顶由于与地面接触面积小,不易与地面形成频繁的热交换;空气流动性强等原因而日较差较小),山谷大于山峰,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
为什么山地比附近平原气温日较差小呢?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受对流层大气的热量来源影响。
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直接来自下垫面,所以气温随下垫面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受下垫面温度变化的影响,对流层大气越靠近下垫面,平均气温越高,气温的日变化幅度越大;离下垫面越远,平均气温越低,气温的日变化幅度越小。
第二,受山地云雾热力状况作用的影响。
泰山海拔高,气温低,大气中云雾多,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第三,山地气温受周围“自由大气”的调节作用的影响。
山地海拔高,空气流动性好,利于与周围“自由大气”进行交换。
白天山地气温升高时,由于气温低、日较差小,同一高度的“自由大气”对其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
夜晚,由于山地上空大气稀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同一高度的“自由大气”减小了山地气温的下降幅度,所以山地气温日较差就小于附近平原气温日较差。
那么大尺度地形区为什么又会“温度的日较差与高度成正比,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呢?不论什么地方,都是离地面越近,日较差越大,因为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
因此同一纬度气温日较差,高原大于平原。
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密度小,受大气热力状况的影响,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低,晚上大气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差,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
所以气温的日较差就大。
(3)海陆位置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同纬度地区,沿海大于内陆,大洋小大陆。
海洋上一般仅1—2℃,内陆可达15℃以上甚至达25—30℃。
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比热容大,大陆比热容小。
(4)下垫面性质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
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且最高温出现时间海洋要滞后。
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旱地比水田大且最,高温出现时间后者要滞后。
(5)天气与气候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阴(雨)天比晴天日较差小;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性气候。
原因: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更强。
天气与气候: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
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6)季节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
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2.气温日较差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气温日较差大,人体易感冒,有利于作物有机物积累,农作物高产,瓜果特别甜。
我国西北地区的吐鲁番盆地素有“早穿皮袄午穿衫,抱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气温日较差达15°C以上。
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一般白天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气温高,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制造、积累较多的营养物质,夜间气温越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越弱,能量消耗就越少,有利于糖分的贮存,因而新疆哈密瓜个头大肉质甜。
例1根据下表及图,回答(1)、(2)题。
(1)X、Y、Z与图中,A、B、C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X—A Y—B Z—C B.X—B Y—C Z—AC.X—C Y—A Z—B D.X—A Y—C Z—B(2)A城与C城在气温上有明显的差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A.海陆位置 B.纬度因素 C.地形因素 D.植被覆盖例2下图是我国某地一天内的气温日变化、地表的长波辐射能量和入射到地面的太阳能量日变化图,该日前后,江苏各地的白昼逐渐变短。
读图完成(1)~(2)题。
(1)从图中三条曲线变化可知A. 太阳辐射是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B. 气温日变化与地表的长波辐射能量变化直接相关C.一天内太阳高度最大时气温最高D.一天内太阳高度最大时地表的长波辐射能量最大(2)该季节最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A.东北地区寒潮侵袭B.华北地区秋高气爽C.长江下游伏旱严重D.华南地区春雨绵绵三、气温年较差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度内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份出现,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份出现。
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2月为最低。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受大陆性影响的地区(主要位于中纬度大陆腹地),气温年较差较大。
气温年较差较大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主要特征。
气温年较差是划分气候类型的重要依据,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大陆性气候则冬季严寒,夏季高温。
俗话说“不冷不热,五谷不结”。
夏季高温对大多数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在大陆性气候极强的中亚和东亚地区,水稻和棉花在北纬50°左右的高纬地区仍可正常生长;而在相同纬度的英国,由于海洋性气候极强,根本不能种棉花,只能种植麦类和马铃薯。
大陆性气候极强的西伯利亚,许多地方针叶林界限深入到北极圈以内,而在英国,北纬59°的地方已呈现出苔原景象,而不能生长针叶林。
1.影响气温年较差的主要因素(1)纬度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
这是因为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年内变化幅度大)。
(2)海陆由于海陆热力特性不同,对于同一纬度的海陆相比,大陆地区冬夏两季热量收入的差值比海洋大,所以距海洋越近,受海洋的影响越大,气温年较差越小,越远离海洋,受海洋的影响越小,气温年较差越大。
一般情况下,温带海洋上年较差为11℃,大陆上年较差可达20~60℃。
地形、天气及植被等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与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相同(3)地形一般情况下高地小于凹地、谷地。
海拔愈高年较差越小。
比如青藏高原与同纬度中国东部地区相比,气温年较差稍小(按特征来说,也算是大的),年较差比同纬度东部地区要小4~6℃以上。
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大大超过了纬度的影响:海拔高,本身气温就很低;夏季云量增多、太阳辐射减弱,加上高原上空的空气又不断向四周散发热量,所以夏季气温不高;而冬季,东西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了北来冷空气的入侵。
这样夏季温度比较低,而冬季的温度不太低,使年内气温变化有所减缓,年振幅相对较小。
(4)天气云雨多的地区小于云雨少的地区。
(5)植被有植被的地区小于裸地。
(6)大气环流东亚季风区,冬季受来自中高纬寒冷的冬季风控制,气温较同纬度低;夏季受来自热带海洋夏季风的影响,气温较同纬度地区高。
季风气候区气温年较差大。
2.气温年较差的影响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大陆性气候则冬季严寒,夏季高温。
俗话说“不冷不热,五谷不结”。
夏季高温对大多数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在大陆性气候极强的中亚和东亚地区,水稻和棉花在北纬50°左右的高纬地区仍可正常生长;而在相同纬度的英国,由于海洋性气候极强,根本不能种棉花,只能种植麦类和马铃薯。
大陆性气候极强的西伯利亚,许多地方针叶林界限深入到北极圈以内,而在英国,北纬59°的地方已呈现出苔原景象,而不能生长针叶林。
3.四季如春的地区:低纬高原地区(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例2读海洋与陆地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随纬度的变化曲线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陆地或海洋的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变化曲线,完成1—2题。
1.在A地曲线①比曲线③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海陆性质 B.太阳辐射 C.大气环流 D.洋流2.曲线①在B地附近气温较差最大的原因是()A.纬度较高,陆地面积大 B.纬度较高,海洋面积大C.地势较高,温差变化大 D.冬季有寒流通过,夏季有暖流通过解析:①②③④是陆地气温年较差、陆地气温日较差、海洋气温年较差、海洋气温日较差。
下面解决对应问题,60°N附近陆地面积大海陆热力差异大,并且纬度高,太阳辐射年变化大于日较差,①是陆地气温年较差,②是海洋气温年较差,③是陆地气温日较差,④是海洋气温日较差(海陆热力差异)例3图1是乌鲁木齐(43°47′N)、拉萨(29°40′N)、重庆(29°31′N)和海口(20°02′N)四城市的气温、日照年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下题。
甲图中能反映气温受地势影响较大的曲线是( )A ①B ②C ③D ④解析:本组题给定四城市的气温、日照年变化曲线,据城市位置特征和气温、日照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并区分。
着重考查地理读图能力和运用所学、获取信息进行基本问题的分析。
读图甲,根据最低气温在15℃以上,判断①为海口;四城市中最低气温在0℃以下的为乌鲁木齐和拉萨,因乌鲁木齐纬度最高,且大陆性最强,气温年较差最大。
故④为乌鲁木齐,③为拉萨;②为重庆。
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拉萨河河谷,海拔相对较高,气温受地势影响较大。
习题一、选择题下图为“某地一年中气温日变化的分布图”。
读图,回答1~3题。
1.该地4月份气温日较差最大不超过( )A.11℃ B.9℃ C.7℃D.5℃2.图中能够说明该地气候干燥时陆地吸热增温迅速的时段是( )A.1月0~6时 B.3月7~12时 C.7月9~15时D.10月12~18时3.有关该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最高值没有出现在7月,可能是因为该月降水多B.从气温变化特点来看,图示地区一定在南半球C.图示地区的气候类型在欧洲最典型D.6月该地区气温上午升温慢,下午降温快下表为北大西洋沿岸同一纬度(57.2ºN)两地的气温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