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脾胃系病证

脾胃系病证

治法 滋养胃阴,降逆止呕
方药 • 麦门冬汤加减。药用人参、麦冬、甘草、半夏、 粳米
思考
从呕吐的基本病机和半夏的功效考虑一下, 呕吐的六型中为什么都用到了半夏这味药?
小结(1)
呕吐的病机无外乎虚实两大类
• 实者由外邪、饮食、痰饮、郁气等邪气犯胃,致胃失 和降,气逆而发
• 虚者由气虚、阳虚、阴虚等正气不足,使胃失温养与 濡润,胃虚不降所致
呕吐的基本治则是和胃降逆 实者重在祛邪,解表、消食、化痰、理气,辅以和
胃降逆止呕 虚者重在扶正,益气、温阳、养阴,辅以降逆止呕
五、分证论治——实证(1) 外邪犯胃
主证 突然呕吐,常伴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胸脘满 闷,不思饮食,舌苔白,脉濡缓
治法 疏邪解表,芳香化浊
方药
藿香正气散加减。药用藿香、大腹皮、紫苏、 厚朴、茯苓、陈皮、半夏、甘草、白芷、桔梗、 大枣
五、分证论治——实证(2)
饮食停滞
主证 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得食愈甚,吐 后反快,大便臭秽或溏或结,苔厚腻,脉滑实
治法 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方药 保和丸加减。药用神曲、山楂、莱菔子、陈皮、 半夏、茯苓、连翘
五、分证论治——实证(3)
痰饮内阻
主证 呕吐多为清水痰涎,胸脘痞满,不思饮食,头眩 心悸,或呕而肠鸣有声,苔白腻,脉滑
寒湿泄泻证和湿热伤中证的证治
一、概述——概念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 水样为特征的病证,主要是由于湿盛及脾胃功能 失调所致
一、概述——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急慢性肠炎 肠结核 肠道激惹综合征 吸收不良综合征 肠道菌群失调症
二、病因病机——病因(1)
感受外邪 以暑、湿、寒、热等邪气较为常见,其中以湿 为最,“湿多成五泄”、“无湿不成泻”
脾胃系病证
课程导读
本课程介绍了脾胃系病证中的三种常见疾病: 呕吐、泄泻和便秘的病因病机、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各 病的辨证论治。
学完本课程,您将对这三种常见病证的基本病 机和治疗原则了然于心,在临床实践中,如果有意识 地运用各种病证的辩证论治理念指导诊疗,必将学有 所获。
第一部分 呕 吐
学习要点
1 掌握呕吐的治疗原则 2 掌握呕吐与反胃的鉴别要点 3 重点掌握呕吐胃阴不足证的证治
五、分证论治——虚证(1)
脾胃虚寒
主证
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面色晄白, 倦怠乏力,口干而不欲饮,四肢不温,大便溏薄, 舌质淡,脉濡弱
治法 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方药 理中丸加减。药用人参、白术、干姜、甘草
五、分证论治——虚证(2)
胃阴不足
主证 • 主证:呕吐反复发作,但呕吐量少,或仅吐涎沫, 时有干呕,口燥咽干,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 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 温化痰饮,和胃降逆
方药 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前方药用半夏、生 姜;后方药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五、分证论治——实证(4)
肝气犯胃
主证 呕吐吞酸,嗳气频作,胸胁胀满,烦闷不舒,每 因情志而呕吐吞酸更甚,舌边红,苔薄腻,脉弦
治法 疏肝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 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加减。前方药用半夏、厚朴、 紫苏、茯苓、生姜;后方药用黄连、吴萸
虚者由气虚、阳虚,阴虚等正气不足,使胃失温 养、濡润,胃虚不降所致
基本病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
• 症状:以呕吐食物、痰涎、水液诸物,或干呕无物为主症, 一日数次不等,持续或反复发作。常兼有脘腹不适,恶心 纳呆,泛酸嘈杂等症
• 病史:起病或急或缓,常先有恶心欲吐之感,多由气味、 饮食、情志、冷热等因素而诱发,或因服用化学药物、误 食毒物所致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上消化道X线检查及内窥镜检查,常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症状表现特征
呕吐
有声有物
呃逆
喉间呃呃连声,声短 而频,不能自止
病机
胃失和降 胃气上逆
胃气上逆动膈, 气逆上冲
病情预后
轻、短、易愈
偶作易愈久病为 危
反胃
食饮入胃,滞停良久 而尽吐出,吐后转舒
脾胃虚寒,胃中无火, 难于腐熟,食入不化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1 主运化 2 主升清 3 主统血
胃的主要生理功能
1 主受纳 2 主通降
一、概述——定义
呕吐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胃失和降、气逆于上, 胃中之物从口吐出的一种病证
一般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 有声谓之干呕。呕与吐常同时发生,故并称呕吐
一、概述——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急性胃炎、胃粘膜脱垂症、贲门痉挛、幽门梗阻 十二指肠壅积症、肠梗阻 心因性呕吐 肝炎、胰腺炎、胆囊炎 尿毒症 颅脑疾病
二、病因病机——病因
外邪犯胃 饮食不节 情志失调
六淫、秽浊 不节、不洁 郁怒、忧思
二、病因病机——病机
实者由外邪、饮食、痰饮、郁气等邪气犯胃,致 胃失和降,气逆而发
但无论邪气犯胃,或脾胃虚弱,发生呕吐的基 本病机在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小结(2)
本病的辨证应辨别虚实
• 如病程短,来势急,吐物较多,或伴有恶寒发热等表证 者,多偏于邪实
• 反之,若病程较长,来势徐缓,吐物之量较少,或伴有 倦怠乏力等症者,多属于虚证。呕吐属虚者有脾胃气虚 和胃阴不足之不同。纳多即吐,伴有倦怠乏力者,属于 脾胃气虚;干呕嘈杂,或伴有低热者,为胃阴不足
偶作轻,出现于 急慢性病中多重
而危
噎膈
进食梗阻不畅,或食 不得入,或食入即吐
食道阻隔
病程较长,病情 较重,治疗困难,
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良
四、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辨虚实
虚 实
吐物不多伴神萎倦怠,乏力脉弱 起病急,吐物多,吐出酸臭
辨寒热
寒 热
喜暖畏寒,肢冷,舌淡,脉弦 吐物酸腐,喜凉,舌红,脉数
四、辨证论治——治疗原则
饮食过量、过于滋腻均可蕴湿生热;过食生冷、 饮食所伤 误食不洁,损伤脾胃致运化失职、升降失调而
小结(3)
若发病急,伴有表证者,属于外邪犯胃 脘痞厌食,吞酸嗳腐,为宿食留胃 呕吐痰涎,胃脘部漉漉有声,属痰饮内停 呕吐泛酸而伴有胁痛,抑郁善怒,则多属肝气郁结
第二部分 泄 泻
学习要点
1 掌握泄泻的病因病机 2 掌握痢疾与泄泻的区别和联系 3 掌握泄泻的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 4 掌握泻泄的脾胃虚弱证、肝气乘脾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