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图表培训课件

统计图表培训课件


【变式训练3】 (2011·上饶市高三二模)《全国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提出,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 到2010年和2020年,全国耕地应分别保持在18.18亿 亩和18.05亿亩。这一红线是中国粮食安全的警戒线, 保障耕地面积是铺设粮食安全之路的第一块巨大基 石。我国83个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中,有73个分布 在全国52片耕地集中分布区,即我国最强劲的经济 发展区域与最需要保护的集中连片优质耕地分布区 域在空间上是复合的。
答案: (1) C
(2) B
Hale Waihona Puke 【技巧点拨】三角形坐标轴图的判读技巧
三角形坐标轴图用来表示有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的 百分比结构。判读时应注意的事项有:(1)图中数据为相 对数据,即“比重”或“比例”,而非绝对数据;(2)图 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变量,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 总和必然是100%;(3)此类图的构成要素只有三个;(4) 三个要素在数轴上比例由低到高的延伸方向一致。
C.地理位置对二手房、新房的影响差异较大
D.人口状况对二手房、新房的影响差异较小
【解析】第(1)题,只有区域的交通便利,才会让交通条
件对房价影响小。第(2)题,解答此题需注意权重的主次
性和数值大小。A、B选项考查各影响因素的权重作用的
大小,应侧重主次判断;C、D选项考查各影响因素权重
的数值差异,应侧重比较数值大小。基础设施对二手房、
答案: (1)C (2)A
聚焦点三 其他统计图的判读
统计图有多种,除了前面介绍的坐标图、结构图 外,还有各种变式图、复合图,但其判读上需注意的 事项及其步骤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尤其要重视以下几 个环节:
一读图名,总体感知;二读图例,对比差异; 三读坐标,明确方向;四读数据,重视变化; 五读整体特征或变化趋势,对信息进行初步加工。
具体判读方法如下:
(1)读准三个坐标轴的原点及变化趋势,即如图中的箭 头A、B、C所示的方向。
(2)找到与所求判读坐标轴原点相交的另一个坐标轴, 称为邻轴。如图中A轴的邻轴是C轴。
过所求点作平行于邻轴的平行线a、b、c(即转为所 求判读坐标轴原点处的二维坐标,简称“转三为二”)。
(3)找出该平行线与坐标轴的交点,读出数据。
的位置变化总体趋势是( )
A.向西南移动
B.向东北移动
C.向东南移动
D.向西北移动
(2)对图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能源的开发空间从内陆向沿海推进 B.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减小 B.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正处于平衡状态 D.我国GDP的增长对能源依赖程度高
【解析】第(1)题,从图1可知能源生产、消费总量与 GDP重心往西移,从图2可知其往南移。第(2)题,由 第(1)题结论可知A选项表述错误;由GDP重心往西南 移可知B选项错误;GDP重心的移动说明我国区域经 济发展正处于不平衡状态;能源生产、消费总量与 GDP三者的重心移动趋势相同,说明我国GDP增长对 能源依赖程度高,D选项正确。
A.水源与土壤
B.政策和劳动力
C.市场和交通
D.工业化与城市化
(3)“我国最强劲的经济发展区域与最需要保护的集 中连片优质耕地分布区域在空间上是复合的”。这 一特征( ) A.增加了耕地保护的难度 B.强化了耕地保护的力度 C.反映了南北方的差异性 D.体现了自然资源的整体性
【解析】第(1)题,试题提供的选项中,安徽省的人 均产粮量最高。第(2)题,产粮大省地位下降意味着 人均产粮量减少,原因是人口急剧增多和耕地减少。 江苏省属东部经济地带,工业化促进城市化的迅猛 发展,吸引大量省外务工人员;而且工业化、城市 化过程中会占用部分耕地,从而导致人均产粮量减 少。第(3)题,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我国 目前的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建筑用 地的扩大,故导致耕地保护难度增加。
2.对地理事物结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提 出相应对策。
3.采用对比法对地理事物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 (1)纵向对比,即同一地理事物在不同时间的结构特征 进行对比,认识其发展变化;(2)横向对比,即不同地 理事物结构特征的差异。
例2:(2011·长沙市一中高三第五次月考)下图是上海市 某区域住房价格各因素的影响权重示意图,读图完成 (1)~(2)题。
聚焦点四 表格资料的判读
若题目要求定量分析,则需要利用统计数据进行计 算得出定量认识,并进一步完成定性分析。
3.注意对表格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 类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点, 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地认识 地理事物的特点。
例4:(2011·长沙市一中高三第五次月考)读中国2000~ 2005年人均生活用能变化表,回答(1)~(2)题。
(1)据图判断,影响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电子信息产业发
展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技术
B.市场
C.政策
D.交通
(2)与东部经济地带相比,西部经济地带具备相对优势
的电子信息产业部门是( )
A.硬件制造
B.品牌策划
C.市场营销
D.软件开发
【解析】第(1)题,从两图可判读出东部经济地带投 资、销售产值比重均最大,但投资、销售产值增速最 小;西部经济地带投资、销售产值比重均最小,但投 资、销售产值增速最大;中部居中。说明政府加大了 对中、西部电子信息产业的支持力度。第(2)题,与 东部经济地带相比,西部经济地带并不具备技术、市 场等优势,但其拥有劳动力优势,故其具备相对优势 的电子信息产业部门是技术含量较低的硬件制造。
(1)该区域二手房价格受交通条件的影响权重值为
6.42%,新房价格受交通条件影响权重值为0.67%,
影响程度均没有现实生活中感觉到的那么重要,
这可能是该区域( )
A.人口密集
B.环境质量好
C.交通便利
D.繁华程度高
(2)有关该区域房地产管理与开发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基础设施决定二手房价格
B.房地产开发商关注环境质量
新房影响程度的权重均排第4位,故A选项错误。环境质
量对二手房、新房影响程度的权重分别排在第2、1位,说
明房地产开发商注重环境质量,B选项正确。地理位置对
二手房影响程度的权重为14.02%,对新房影响程度的权
重为16.07%,差异小,C选项错误。人口状况对二手房、
新房的影响分别为10.20%、0.02%,差异大,D选项错误。
答案: (1) C (2) A (3) D
【技巧点拨】复合统计图和变式统计图的判读技巧 复合统计图就是把含有多种地理要素的统计图叠 加在一幅图上,可以是同一类型的统计图的重叠,也 可以是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叠加,甚至是多种地理要 素内容叠加在同一幅图中。针对复合统计图,一定要 “分而治之”,即将其分解为单一的统计图,并注意 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变式统计图就是将已知形式的统计图的内容用另 一种形式的统计图表达,对考生综合能力要求很高。 对此,应在掌握各种常见统计图的基础上,根据图中 提供的信息,力争将其转化为熟悉的图。
答案: (1) A
(2) D
【技巧点拨】 坐标图判读常见误区
1.多幅坐标图进行比较时,忽略坐标轴的比例 尺大小;
2.能够把握定性分析,而忽略定量(特别是关键 值)分析;
3.多个要素的复合坐标图的数据读取容易张冠 李戴;
4.对于单一地理要素统计图,只注意到其极值 及总体变化,而往往忽略其阶段性差异。
答案: (1)A (2)D (3)A
聚焦点四 表格资料的判读
表格是地理统计信息资料的分类展示形式。解 读表格资料时,要能解释或说明表格中地理事物的 形成与变化的原因,要能总结或类比表格中不同地 理事物的特征与差异。解读表格资料应注意的三个 事项:
1.抓主要线索,综合分析、认识地理规律。 2.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 重在认识统计数据反映出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 即定性认识。一般而言,大多数试题可直接观察、 分析到地理事物的强弱、大小、多少等规律变化。
下图为“我国各省区人均产粮与全国均值之差”示 意图,根据图文资料,回答(1)~(3)题。
(1)下列省区中,发展商品性粮食基地潜力最大的是
()
A.安徽省
B.陕西省
C.河北省
D.贵州省
(2)江苏省原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拥有江淮地区、
太湖平原两大商品粮基地,导致其产粮大省地位明
显下降的主要因素是(
)
3.因为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 响的,所以要重视对图像内容的综合分析。
例1:(2011·学海导航大联考)区域的能源生产与消费 发展变化影响着区域GDP的发展变化。下图为我国 1978~2005年能源生产、消费总量与GDP重心的位置 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从1978~2005年,能源生产、消费总量与GDP重心
是( )
【解析】第(1)题,对四个选项中涉及的日期逐一读取 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再计算日较差,最后对比各数 值的大小,得出正确答案为C。亦可根据图中斜线迅 速判读。图中斜线为气温日较差,愈向西南角,日较 差愈大。第(2)题,4~10日气温由较高转变为较低, 天气由晴转阴(多云)再转晴,为冷锋过境。第(3)题, 6日为冷锋过境时,冷气团密度较大,贴着近地面, 在冷气团内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暖气团密度较小, 在冷气团之上。冷、暖气团交界附近的气温随高度增 加而上升;再往上,则气温又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答案: (1)C (2)B
聚焦点二 结构图的判读
结构图是某些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比例关系的一种 形象直观的地理图像展示,常见的有扇形结构图、饼状 结构图、矩状结构图等,其地理内涵十分丰富。在判读 结构图时应灵活运用归纳、对比、推理、综合分析等方 法,具体方法如下:
1.归纳总结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仔细读图,认 识结构图的组成要素,认识各要素的比率及比率大小关 系,进而归纳总结出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