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家课堂品对话——看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去年的树》教学实录有感武陵区紫桥小学李茂华人类正步入一个平等对话的时代,对话精神在教育领域也得到了回应,成为一种表现全新理念的教学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对话,体现了阅读的目的和本质。
这种对话式的教学,与传统的老师问、学生答的“灌输式”教学截然不同,它意味着师生关系的人性化,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与沟通。
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必须走出以知识为核心的对文本的肢解式剖析,走向语言和生命的对话。
那么,怎样把这个理念落实到我们的课堂实践中?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的《去年的树》给了我一些启示。
一、直接导入师:《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谁来读一读?(屏幕出现: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
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天天听鸟儿唱。
)生:(朗读)师:读得真棒!一棵树,一只鸟;一个唱,一个听。
多好的朋友,多好的时光,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这个故事的开头。
预备,起——生:(齐读)二、品味开头,体会“天天”相伴的美好,师:想一想,鸟儿可能会在什么时候给树唱歌?生:可能在早上/可能在傍晚或中午。
师:还可能?生:树不高兴的时候师:这孩子和前面两孩子的回答不一样,他们说的是不同的时间。
而他说的是不同的心情?还可能?生:高兴的时候/他俩心里都有点不舒服的时候师:三个孩子都说了不同的心情?还有没有不同的可能呢?比如说一年当中,可能?还可能是?生:在枝叶发芽的春天/在树叶枯黄的秋天是的,鸟儿给树唱歌,可能在早上也可能在傍晚;可能在树高兴的时候,也可能是在树生气的时候;可能在枝叶发芽的春天,也可能在树叶枯黄的秋天。
你们刚才的想象,是从开头哪个词语中发现的?生:好朋友。
师:你们说早上/傍晚,你们说春天/秋天,你们说可能在树高兴的时候,也可能是在树生气的时候。
有一个词可重要了!生:天天师:是的,就是这个“天天”。
你们发现没有,有几个“天天” ?生:两个师:是呀,就是这个“天天”让我们有了那么多想象的可能的的空间,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要特别留意这两个“天天”。
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把你刚才的所有想象的画面的都带进入去,我们来读这个故事的开头。
生:(齐读开头)师:是呀,一个天天唱,一个天天听。
多好的朋友啊!(舒缓的背景音乐响起,屏幕依次出现鸟儿在早晨、晚上、春天、秋天等各种背景中站在树上唱歌图片,同时呈现文字: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
树呢,听着鸟儿唱。
)师引读故事开头:你们看,当太阳露出笑脸的时候——没错。
当月亮挂上树梢的时候——你们再看,当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的时候——多好的朋友啊!你们再看,当叶子在秋风中飘落的时候——多好的时光!就这样,迎着风,迎着雨——就这样,当树寂寞的时候——就这样,当树难过的时候——就这样,从白天唱到晚上,从春天唱到秋天。
在林子里,我们就看到那样的一树好朋友——师:孩子们,这就是那只鸟,这就是那棵树,他们是那样的欢喜,他们是那样的有趣。
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个故事的开头。
生:(齐读)师生对话的思考:这一环节中,王老师营造的是一种和谐的师生对话环境:想一想,鸟儿会在什么时候给树唱歌?这孩子和前面两孩子的回答不一样,他们说的是不同的时间。
而他说的是不同的心情?还可能?三个孩子都说了不同的心情?还有没有不同的可能呢?比如说一年当中,可能?还可能是?在这里,师生关系是一种“我——你”关系,是“我们”的存在,是平等的,教育本身的工作之一就是使人成为他自己,对话式教育正具这种品性,教学中的对话是一种“商谈”,是在共同探讨未知的新领域。
这种对话是属于垂直性的对话,无居高临下的所谓指导,却是必要时的点拨、引导、组织。
生:孩子们,由这两个“天天”,你体会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一份怎样的感情呢?生:深厚的感情/知心的好朋友/形影不离的好师:形影不离,朝夕相处,知心知己。
这就是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我把这个词写下来。
(板书:深厚)师:孩子们,你们想看看这对好朋友吗?看,这就是鸟儿、这棵树。
这到底是一棵怎样的树,到底是一只怎样的鸟儿呢?我相信,他们一定在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来了。
打开作业纸,展开想象的翅膀,写一写你心目中那只鸟的模样怎样,那棵树的模样怎样。
(板书:写外貌)写的时候,请你用上“特别”这个词语。
(屏幕出示: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
树长得鸟儿呢,长得。
学生在音乐中想象写话,教师巡视)师:好,请把笔放下。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到底是一棵怎样的树,这究竟是一只怎样的鸟?大家都知道,森林里会有千万棵树,然而在千万棵树当中我们的鸟儿只为这样一棵树唱歌。
树长得?生:树长得特别高大/特别粗壮/特别茂盛。
(师板书:高大粗壮茂盛)师:在千万棵树中,有一棵树长得特别高大,特别粗壮,特别茂盛,就像是?谁接着往下写。
生:就像是森林的哨兵师:写得真好。
这就是树,一棵特别高大粗壮,一棵与众不同的树。
在这一大片的森林中有无数的鸟儿,我们的树却只喜欢听这只鸟儿为他唱歌。
这只鸟儿长得怎样?生:鸟儿长得特别漂亮,羽毛特别鲜艳,歌声特别婉转动听/小巧玲珑(师板书:漂亮鲜艳小巧)师:在这一大片的森林中有无数的鸟儿,我们的树却只喜欢听这只鸟儿为他唱歌。
这只鸟儿长得特别漂亮,特别鲜艳,特别小巧,多像是?生:像树的小天使。
师:孩子们,树就样出现在你们的眼前,鸟儿就这样来到了你们的身边。
故事的开头就变了,你们看——指着板书共同小结:一棵树和一只鸟是朋友。
鸟儿长得漂亮,特别鲜艳,特别小巧,多像是美丽的天使;树呢,他长得特别高大,特别粗壮,特别茂盛,好像是一位的哨兵挺立在森林里。
就这样,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这是我们大家共同创造的一个新的开头,喜欢这个开头吗?为什么?生:我们自己创造的/写出了鸟儿和树的样子,详细具体/生动形象师:这是我们大家共同创造的一个新的开头特别让人喜欢的开头。
课文的开头可没有这样写。
你们看,课文的开头,写了树的高大吗?写了树的粗壮吗?写了树的茂盛吗?写了树像森林的哨兵吗?(师根据回答依次擦去板书:高大粗壮茂盛像森林的哨兵)师:故事的开头有了鸟的漂亮吗?写了鸟的鲜艳吗?写了鸟的小巧吗?写了它像一位美丽的天使吗?(师根据回答依次擦去板书)师:是啊,就是这么一个开头。
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师:这个开头跟我们共同加工创造的开头比起来,这个故事的开头?生:单调/平淡无奇/乏味师:是的,你们都找到了感觉,你们的感觉都非常的好,孩子们!我们把这样感觉用一个词来形容它,这种感觉就叫平淡。
(教师板书:平淡)开头有点平淡,但是故事在讲的时候是不是还会一样觉得平淡吗?打开课文,自由地读一读《去年的树》,看看故事接着发生了什么,最后的结局又是什么。
带给你的感觉还是不是一样平平淡淡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三、品读对话,体会情感师:好了,课文都读完了。
你们读得非常投入。
读书就应该这样,让自己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里边去。
现在我来考考大家,在我们这个故事当中一共出现了五个会说话的人物,谁还记得是哪五个?不看书。
生:树、鸟儿、大门、树根、小姑娘。
师:没错,在我们这个故事当中出现了这五个会说话的人物,我再考考大家,能不能按课文的先后顺序来说一说?生依次说一说。
师:这就是故事当中出现的五个会说话的人物。
这5个人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先找一找树和鸟儿之间有过的一次对话。
找到了,谁来读?生:(朗读)“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
请等着我吧!”师:没错,这是他们之间的对话,我们继续找,找鸟儿和树根之间的对话。
生:(朗读)“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师:是的,这是鸟儿和树根之间的对话。
我们再找,鸟儿和大门之间的对话。
生:(朗读)“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师:好的,最后是鸟儿和小女孩儿之间的对话。
生:(朗读)“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火柴已经用光了。
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屏幕出示四次对话)师:没错,孩子们,你们看五个人物四次对话,就是我们这个童话故事主要的内容。
这样,读好这四次对话特别重要。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四次对话。
好吗?怎么读呢?咱们来分一下角色。
(师生交流商定,一生读鸟儿的话,四个组的同学分别读树、树根、大门与小女孩的话,教师读旁白。
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四次对话。
)师:真好,都读得非常好!就是有一个人没读好。
知道谁没读好吗?生:旁白读得不好。
师:再说一遍说——生:旁白读得不好。
师:你确定——生:确定。
师:你决定——生:决定。
(全场笑声)师:老师没读好。
当然,这也不能怪我,我读的是旁白。
我这个旁白没办法读好。
你看,“树对鸟儿说”,几个字?你再看,“鸟儿说”,几个字?我这个旁白没办法读啊!你能读好它吗?生:我能。
我在句子里边旁白加上提示语。
师:哦?生:树恋恋不舍对鸟儿说师:她太厉害了!她给我们说了一个窍门,这个窍门可重要了,她的建议是:在旁白当中加提示语。
加上心情的提示语。
这提示语,读起来就有味道了。
我们一起来加一加,给没有心情提示语的加上一些提示语。
大屏幕出示: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
请等着我吧!”“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树根。
她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生打开作业纸,在这些人物提示语的中间加一加能够反映它的表情和心情的词语。
(板书:写表情)(学生练笔,教师巡视)师:刚才我们在一分角色朗读的时候发现,故事的旁白写得很简单。
我们读不出感觉来。
现在呢?我们一起共同给这个故事进行了加工创造,我们再一起来讲这个故事。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为树唱歌。
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就这样,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鸟儿必须飞到到遥远的南方去过冬,眼看着这么一对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就要分别了,这个时候,树的心情是什么?鸟儿的心情又是什么?生1:树依依不舍地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忧伤地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师板书:依依不舍、忧伤)师:好的,请坐。
一对好朋友就要分手了,一个是那样的依依不舍,一个是那样的难过。
这是她的版本,还有不一样的写法吗?生2:树恋恋不舍地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迫不及待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师板书:恋恋不舍、迫不及待)师:为什么说它迫不及待?生:她迫不及待地希望春天快一点到来,它又可以唱歌给树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