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与维修
肖晗101111126
一、电冰箱的结构
电冰箱由箱体、制冷系统、控制系统和附件构成。
在制冷系统中,主要组成有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毛细管节流器四部分,自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
控制系统中主要有温控器、热继电器、过载保护器、门碰开关等。
二、冰箱的工作原理
冰箱的工作原理冰箱由箱体、制冷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
①箱体:由外壳、内胆、隔热材料和箱门构成。
其功能是围护隔热,使冰箱内外空气隔绝,以保持箱内的低温。
外壳多用0.5mm左右的冷轧钢板制作,经磷化处理后,表面喷漆或喷塑;也有的使用装饰性塑料复合板。
内胆使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工程塑料板或改性聚苯乙烯塑料板,以真空成型的方式制作;也有的使用钢板搪瓷、钢板喷塑,或用铝板、不锈钢板。
外壳与内胆之间填充隔热材料。
常用的隔热材料有聚氨酯泡沫塑料,也有的使用玻璃纤维、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
箱门四周和箱体之间用磁性门封密封。
②制冷系统:是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
运转时不断吸收箱内被冷却物品的热量,并将其转移、传递给箱外的空气或水,以实现制冷。
③控制系统:用于控制箱内温度,保证安全运转及自动除霜等。
电冰箱是一种冷藏和冷冻食品的制冷电器。
以电机压缩式电冰箱最为常见,此外还有一种半导体式冰箱。
电机压缩式电冰箱,由电气控制系统、制冷系统、箱体和箱内附件四部分组成。
电冰箱工作时,先接通电源,使起动继电器动作,以起动压缩机的单相电动机;电动机驱动压缩机对制冷系统作功,并通过温度控制器和其他控制装置,确保制冷系统按不同的使用要求自动地安全可靠地运行。
电气控制系统主要由温度控制装置、化霜控制装置、防露装置、防冻加热装置、箱内风扇电动机和照明控制装置以及压缩机电动机的起动和保护装置等组成。
单门电冰箱的典型电路如图所示。
①温度控制装置:主要是温度控制器。
温度控制器的感温元件紧贴在蒸发器表面或直接感受箱内温度的变化,由触点的接通、分离来控制压缩机电动机的开、停时间,从而达到控制温度的目的。
温度控制器分为普通型、定温复位型和化霜复合型(即半自动化霜温控器)
3种。
②化霜控制装置:分半自动化霜和自动化霜两种方式。
采用半自动化霜控制时,只要按下温控器旋纽中央的化霜按钮,即切断压缩机电动机的电路,停止制冷;化霜完毕,化霜按钮自动复位,使压缩机电动机恢复运转。
自动化霜控制是将化霜定时器、化霜加热器接入电路,只要到了预先调定的化霜间隔时间,化霜定时器触点即切断压缩机电动机电路,并接通化霜加热器,进行加热化霜;化霜完毕,化霜定时器切断化霜加热器并接通压缩机电动机电路,使压缩机电动机恢复运转。
③防霜装置:由电加热器组成,其作用是通过提高箱体门口表面部位的温度,避免因表面温度低于露点温度而出现表面凝露现象。
④防冻加热装置:常用于双门间冷式电冰箱中。
装在蒸发器接水盘的底面、风扇叶孔圈以及温感风门温控器体表面等部分,用于防冻加热,确保电冰箱正常工作。
⑤箱内风扇电动机和照明装置:风扇电动机用于双门间冷式电冰箱,与压缩机电动机同时运转,其作用是带动风叶旋转,使箱内冷气按给定线路强制循环。
在运转时,不论打开冰箱冷藏室门或冷冻室门,即断电停转;关上箱门,又接通电源,继续运转。
照明装置多采用箱门的打开和关闭来控制。
⑥压缩机电动机的起动和保护装置:由起动继电器和过载过热继电器组成。
当电冰箱插头插入电源插座时,起动继电器线圈和压缩机电动机的运行绕组首先通电,起动继电器动作,常开触点闭合,使电动机起动绕组也得到电流,于是电动机产生旋转磁场而转动。
随着转速上升,起动电流下降。
当电流下降至不足以吸动衔铁时,起动继电器触点断开,切断起动绕组,于是电动机进入正常运转。
过载过热继电器触点在电冰箱正常工作时处于常闭位置,当压缩机电动机发生故障而过载时,过载过热继电器内的电阻丝因过大电流而发热加剧,致使热双金属片迅速变形,于是触点断开,切断压缩机电动机的电路;当压缩机电动机因长期工作其外壳温度超过允许值时,热双金属片也因受热而变形,触点断开,切断压缩机电动机的电路。
电冰箱使用时,电源电压不能过高或过低,一般为电冰箱额定电压的85~110%,否则均会超过压缩机电动机的正常运转电流,使电冰箱不能正常工作,严重的甚至会损坏电动机。
因此,在当地电压不能满足要求时,要使用电冰箱稳压装置。
三、故障现象分析与排除
制冷效果是指冰箱能正常运转制冷,但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其箱内温度降不到原定温
度,由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较多,下面分以下七个方面分析。
1、制冷剂泄漏
故障分析:系统中制冷剂泄漏后,制冷量就不足,现象是吸、排气压力低而排气温度高。
排气管路烫手。
毛细管出口处能听到比平时大得多的持续的“吱吱”气流声。
蒸发器不挂霜或挂少量的浮霜。
停机后,系统内平衡压力一般低于相同环境温度所对应的饱和压力。
排除方法:制冷剂泄漏后,不能急于向系统内充注制冷剂,而应立即查找泄漏点,经修复后再充注制冷剂。
由于冰箱接头多,密封面多,潜在的渗漏点相应就多。
检修时,必须注意摸索易漏的环节,根据经验来查找各主要连接点是否有渗油、管路断裂等现象。
如没有发现较大渗漏点,可按正常的检修方法充灌氮气、检漏、修复渗漏点、抽真空、加制冷剂,然后运转试机。
2、系统中充灌制冷剂过多
故障分析:(1)系统中充灌的制冷剂量超过系统的容量,过多的液态制冷剂就会占去蒸发器一定的容积,减少散热面积,使其制冷效率降低,出现的异常现象是吸、排气压力普遍高于正常压力值,冷凝器温度高,压机电流增加,蒸发器结霜不实,箱温降得慢,回气管挂霜。
(2)制冷剂充入过量,不能在蒸发器里蒸发的液态制冷剂就回到压缩机中,容易发生液击现象。
当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底部的冷冻油中,立即蒸发和发生气泡。
严重时泡沫充满机壳而被吸入活塞中,产生液压缩(湿中程),将导致压机部件受损。
排除方法:按操作程序,须停机几分钟打开注液管放掉制冷剂,更换过滤器,然后重新注液封口。
3、制冷系统内有空气
故障分析:空气在制冷系统内会使制冷效率降低,突出的现象是吸、排气压力升高(但排气压力还未超过额定值),压机出口至冷凝器进口处温度明显升高,由于系统内有空气,排气压力、温度都有升高,同时气体喷发声断续且明显加大。
排除方法:可以在停车几分钟后,重新打开管路抽空注液。
4、压缩机效率降低
故障分析:制冷压机效率低是指在制冷剂不变的情况下,其实际排气量下降,这必然使压机制冷量相应的减少。
这种现象多发生在经过较长时间使用的压缩机上,压机运动件已有相当大程度的磨损,各部件配合间隙增大,气阀密封性能下降,进而引起实际排气量的下降。
判断方法:(1)用真空压力表检测高低压力,是否正常。
压机出现异常或外壳温度过高。
(2)切开排气口,运转压机后用手指在排气口试验有无压力(正常压机用手指稍用力不应能堵住)。
排除方法:更换压机,按标注量加注制冷剂。
5、蒸发器霜层过厚
故障分析:直冷式冰箱长期使用,蒸发器要定时除霜,如不除霜,蒸发器管路上霜层越积越厚,当把整个管路包住成透明冰层时将会严重影响传热,致使箱内温度降不到要求范围内。
排除方法:应停机化霜,打开箱门让空气流通,也可用风机等加速流通,减少化霜时间。
切勿用铁器、木棒等敲击霜层,以防损坏蒸发器管路。
6、蒸发器管路中有冷冻机油
故障分析:在制冷循环过程中,有些冷冻机油残留在蒸发器管路内,经过较长时间的使用,蒸发器内残留油较多时,会严重影响其传热效果,出现制冷差的现象。
判断方法:判断蒸发器管路内冷冻油的影响是较困难的,因为这种现象同其他几种故障易于混淆。
一般来说,可以从蒸发器挂霜来判断,若蒸发器上结霜结得不全,也结得不结实,此时若未发现有其他故障,可判断是带油所致的制冷效果劣化。
排除方法:1)清洗蒸发器内的冷冻机油,可从蒸发器进口充灌制冷剂冲洗几次,用氮气吹干,加制冷剂换过滤器充注制冷剂。
(2)加少量制冷剂运行30分钟,然后开机抽空30分钟,冰箱断电继续抽空30分钟,加制冷剂运行,如效果不理想用方法1维修。
注必须更换过滤器
7、制冷系统不通畅
故障分析:由于制冷系统清洗不干净,经长时间使用后,污物渐淤积在过滤器中,部分网孔被堵塞,致使流量减少,影响制冷效果。
判断方法:系统中微堵的反常现象是排气压力偏低,排气温度下降,被堵塞的部位比正常时温度低,堵塞严重时会出现凝露和结霜现象。
排除方法:可将管路冲洗,更换过滤器后重新注液。
也可参照油堵的维修方法排除故障。
电冰箱是很实用的一种家用电器,我们要好好学习其工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良,以使其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