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的概念和意义
Ⅰ期康复目标
• 减轻绝对卧床休息对机体和心理的不利影
响,防止静脉血栓、肺血栓,减轻压抑和 焦虑,促进体力恢复。
Ⅰ期康复治疗内容
• 卫生知识教育,心理治疗,床上、床边和
床下活动,个人生活自理,步行训练等
• 训练监护:心电监测、血压监测 • 活动强度:不应出现任何症状,心率增加
10-20次/分
Ⅱ期康复目标
❖卧床休息(7-10天 )
直立性低血压 循环血容量↓700-800ml→反射性心动过速 血粘度↑→血栓
❖卧床休息(1w)→肌肉体积和肌肉收缩力↓10%-
15%
❖肺容量、肺活量↓、肺通气功能↓ ❖氮和蛋白质负平衡→心肌坏死愈合↓ ❖长期卧床→焦虑和压抑
心肌梗塞后早期活动
“坐椅子” (40年代,Levine和Lown)
医疗单位组织康复程序 社区性组织康复程序 家庭形式康复程序
心脏康复的功绩在于开展对心血管 疾病,尤其对冠心病的初级预防和二级 预防,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和病死率。 心脏康复是一个多学科、多门类、多形 式的综合性医学保健模式。
冠心病心肌梗塞康复目的
• 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职业和娱乐
等方面都达到理想状态
↑血流、血管储备能力
心肌梗塞康复评估方法和应用
• 心电图、心电监测 • 动态心电图 • 运动心电图试验 • 超声心动图 • 核素心肌显像
冠心病心肌梗塞危险分级
低度危险患者
• LVEF≥50% • 无安静或运动诱发心肌缺血表现 • 无安静或运动诱发心律失常 • 无并发症 • 心电图运动试验≥6METs(发病后三周)
均低于对照组 康复效果:与参加康复治疗时间长短有关
现代心脏康复包括
医学康复 教育康复 职业康复 社会心理康 复
医学康复是应用临床医学方法为康复 服务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在改善功能或为 以后的功能康复创造条件。
多学科:心血管内科 外科 理疗科 多门类:营养医学 运动医学 药物学
心理学 伦理学 多形式:保健组织多样性
→ 新的临床实践的开始 理论:下肢下垂→回心血量↓→ 每搏量↓→心脏作功↓
实际:坐位氧耗量>平卧位(早期活动益处抵消)
早期活动(50年代) AMI 4周 步行3-5min Bid
(Newman ) 14天内 (Brummer)
早期分级活动方案(61年,Cain)
—有效性、安全性
心肌梗塞后早期活动(续)
• 4554例心肌梗塞患者的康复效果,随访3年
心血管死亡率 致死性心梗
康复组
对照组
20%
27%
康复组比对照组降低25%
Oldridge等研究(JAMA 1988,260: 945)
心肌梗塞病人4347例
康复治疗开始:最早第8周,最晚第36周 运动训练持续时间:6-48个月 康复效果:康复组总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平
• AMI常规3W住院期(70年代,研究高潮)
第一期心脏康复或住院期心脏康复方案 (Wenger)
• 出院运动试验(80年代,安全性、可行性)
危险性分层→预后判断(再发心绞痛、再梗塞、 猝死)
• 家庭康复为主要模式(90年代,分级锻炼法) • 运动锻炼为核心内容(至今,各种心脏病)
O,Connor报告(Circulation 1989,80: 234)
体力运动对冠心病心肌梗塞的有利 影响
• 促进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 减轻体重和调整血脂 • 维持和增强活动能力 •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 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形成? • 提高自信心,减轻心理压力
运动对冠状动脉的影响
• 结构:近端冠状动脉↑、横切面积↑ • 侧支循环:血流量↑ • 血管狭窄后:冠状动脉侧枝血管↑ • 扩张能力:改善内皮功能
心脏康复的概念和意义
WHO心脏康复定义
心脏康复(Cardiac Rehabilitaton)
要求保证使心脏病人获得最佳的体力、 精神及社会状况的活动总合,从而使 病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在社会上重新 恢复尽可能正常位置,并能自主生活。
AMI卧床休息2个月
__1912年Herrick医生提出
❖体力活动
室壁瘤、心力衰竭
(担心) 心脏破裂、心源性猝死
❖病理学 (Mallory , 30年代后期)
心肌缺血坏死 稳定的疤痕时间(6周)
❖心肌重构(MI)梗塞和非梗塞组织的扩展
不适当的体力活动→室壁瘤
❖回顾性调查(Jugdutt等) MI(广泛前壁)
运动(过早、反复、高水平)→室壁瘤↑
卧床休息的不利影响
❖卧床休息(3W)→体力工作能力↓20%-25%
心肌梗塞后心电图运动试验目的
• 危险分级以确定监护强度 • 确定运动诱发心肌缺血 • 选择和评估治疗方法 • 评价心室功能、心律失常 • 评价功能储备:确定安全的运动极限;制
定运动处方;确定活动力的丧失
心肌梗塞康复分期(三个阶段)
• Ⅰ期 住院康复期(事件发生即刻至出院) • Ⅱ期 中间期(出院至出院后3月) • Ⅲ期 维持期(出院后3月至终生)
• 逐渐恢复一般日常活动(轻家务劳动、日
常娱乐活动)
• 运动能力达4-6METs
Ⅱ期康复治疗内容
• 室外散步、医疗体操(太极拳)、气功、
家务活动、园艺活动。
• 活动强度为40-50%最大心率。
Ⅱ期康复运动监测
• 一般不需监测 • Holter监测 • 门诊随访
Ⅲ期康复目标
• 巩固第Ⅱ期康复治疗成果 • 控制危险因素 • 改善、提高体力活动能力和心血管功能 • 恢复发病前生活和工作状态
中度危险患者
• LVEF 31-49% • 心电图运动试验强度<5-6METs • 不能适应运动处方的运动强度 • 运动诱发心肌缺血
高度危险患者
• LVEF≤30% • 安静或运动诱发复杂心律失常 • 运动时SBP下降2KPa • 心原性猝死复苏者 • 心梗并发CHF、心原性休克或严重心律失常 • 重度冠心病或运动诱发严重心肌缺血
• 减慢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过程 • 减少再次心梗或心血管病死亡的危险
卧床对早期心梗病人的有利影响
• 基础代谢减低 • 减轻心脏压力,减轻心脏负荷 • 降低交感神经活动 • 减少和防止心绞痛及心功能不全的发生 • 减少和避免心脏破裂
长期卧床对心梗病人的不利影响
• 运动系统:体力活动能力下降,肌力下降,关节挛缩 • 呼吸系统:肺通气减少,肺不张,肺炎 • 消化系统:食欲减低,便秘 • 血液系统: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 • 心理压力加大,抑郁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