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及其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

2、通过对唐太宗、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为发展民族关系所做出贡献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关系的了解,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突厥、吐蕃、回纥、南诏等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都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和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教学重点:
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教学难点:
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导学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情况?
教师指出:唐朝前期处于繁荣阶段,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

这一时期,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得到发展。

【新课教学】:
一、天可汗
1、唐朝疆域
唐朝疆域空前广大,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南及南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2、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及作用
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许多民族。

在民族关系上,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凡对唐朝不构成威胁的边疆各族,都“爱之如一”、和睦相处,对唐王朝构成威胁的就用战争除去这种威胁,灭掉对方以后再给予适当的安置,对战败
民族的贵族还给予优厚待遇。

正因为如此,边疆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我国是统一的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

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

从远古时代起,我国各族人民就劳动、生息在祖国的辽阔土地上,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边疆各族都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唐太宗开明民族政策的表现
(1)、正确处理与东突厥的关系,对其首领颉利可汗实行优待政策,在东突厥地区设立都督府,任命突厥贵族为都督。

(2)、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加强友好关系,如唐玄宗册封回纥族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册封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3)、设置机构加强管理,如唐太宗在天山以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在天山以北设北庭都护府。

(4)、通过与少数民族和平、加强与边疆各族的友好交往,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吐蕃。

◆课中题;P17页想一想,唐太宗为什么不杀颉利可汗,反而优待他?
讲解:解答此题要围绕对颉利可汗是杀还是优待二者之间的利与弊进行分析。

根据颉利可汗屡次骚扰侵袭唐朝的行径,是完全有杀的理由。

但在颉利可汗认罪服罪的前提下,给他以适当的优待,有利于安抚和团结其他部属,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

事实证明,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了包括突厥在内的北方少数民族的拥护,他们尊唐太宗为“天可汗”,唐太宗的领导地位得到了少数民族的认可,这正是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的结果
◆唐朝民族关系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讲解:(1)、汉族的经济、文化高度发展,边疆各民族社会获得很大的发展和进步。

(2)、边疆民族与唐朝中央政府关系密切,通过接受册封、和亲、会盟等方式,加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3)、唐朝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边疆各族的拥护,唐太宗被北方各族拥戴为“天可汗”。

二、唐蕃和亲与会盟
1、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很早就居住在青藏高原。

7世纪以前,吐蕃的杰出首领松赞干布统一各部,建立了强大的政权,以逻些为都城。

2、文成公主入藏
(文成公主(625-680),唐朝皇室远枝,任城王李道宗之女。

汉族。

汉名无记载,在吐蕃被尊称甲木萨汉公主,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第二位皇后(第一位皇后来自今尼泊尔)。

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理,并信仰佛教。

640年奉唐太宗之命和亲吐蕃,文成公主对吐蕃贡献很多。

李道宗:唐朝宗室,名将。

李道宗为唐高祖李渊的堂侄。

唐武德元年(618年)五月二十日,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李道宗的父亲李韶,被追封东平王,赠户部尚书。

李道宗则封为略阳郡公。


松赞干布多次向唐朝请求通婚,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他成亲。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为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

松赞干布非常喜欢贤淑多才的文成公主,641年,松赞干布特意在拉萨的红山上为文成公主建造了布达拉宫,共有1000多间宫室,富丽堂皇。

但后来毁于雷电、战火。

经过17世纪的两次扩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布达拉宫主楼13层,高117米,占地面积36万余平方米,气势磅礴。

布达拉宫中保存有大量内容丰富的壁画,其中就有唐太宗五难吐蕃婚使禄东赞的故事,文成公主入藏一路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抵达拉萨时受到热烈欢迎的场面等。

这些壁画构图精巧,人物栩栩如生,色彩鲜艳。

布达拉宫的吐蕃遗址后面,还有松赞干布当年修身静坐之室,四壁陈列着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禄东赞等人的彩色塑像。

◆文成公主入藏和昭君出塞有什么共同之处?
讲解:都加强了中原王朝同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3、金城公主入藏
(金城公主李奴奴,和亲公主之一。

生父为嗣雍王李守礼,养父为唐中宗皇帝)
8世纪初,唐中宗派金城公主入藏与吐蕃首领尺带珠丹成亲,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金城公主入藏是汉藏关系史上的又一重大事件。

710年,唐中宗以亲王女金城公主嫁给吐蕃尺带珠丹,并赐锦帛数万匹,大批工匠及龟兹乐队随行。

金城公主入藏使汉族文化进一步传到西藏地区,唐蕃关系更加密切。

4、唐蕃和亲
821年,吐蕃与唐朝会盟。

盟约里说:“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唐蕃会盟碑至今仍屹立在拉萨大昭寺前,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象征。

◆课中题;P19页:和亲是汉族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重要。

想一想,除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外,历史上还有那些汉族公主与边地少数民族首领成亲?
讲解:汉初。

刘邦脱白登之围后,汉匈和亲,汉族公主入匈嫁给冒顿单于。

西汉以后,昭君出塞等。

◆唐朝与边疆各民族往来方式的特点有哪些?
讲解:唐朝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发展,呈现出繁荣景象。

那时,各民族进一步融合,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密切,边疆各族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唐朝是我国多民族统一的重要发展时期。

民族之间有战争,但相互间的友好关系是主流。

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呈现出如下特点:(1)、战争征服后又设置政权
唐初,唐太宗率兵打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给予适当安置;后来唐太宗和武则天分别在西突厥地区设立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管理西域。

(2)、册封首领。

唐玄宗册封回纥族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册封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3)、联婚“和亲“。

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加强了唐朝与吐蕃的联系;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成亲,唐蕃”和同为一家“。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板书设计】:
一、天可汗
1、唐朝疆域
2、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及作用
3、唐太宗开明民族政策的表现
二、唐蕃和亲与会盟
1、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3、金城公主入藏
4、唐蕃和亲
【作业布置】:
课本P20页知识巩固教师引导学生填写。

畅想天地;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后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1、尺带珠丹为什么自称是唐朝皇帝的舅宿亲?
2、唐和吐蕃“和同为一家”有什么意义?
讲解:1、材料出自729年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玄宗的上书。

尺带珠丹如此称呼源于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

文成公主与唐高宗是兄妹关系,尺带珠丹自认为是文成公主的后裔,所以自称为外甥。

2、唐蕃“和同为一家”,有利于汉藏两族的友好相处,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自己动手:以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为题材,编演反映唐蕃友好交往的历史短剧。

次活动可参阅本课史海拾贝“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故事,还可参阅《步辇图》介绍。

剧中主要人物有:文成公主、唐太宗、松赞干布、禄东赞等;主题是反映吐蕃友好以及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

剧情以松赞干布派遣禄东赞到唐朝,面向唐太宗求婚为情节,说明松赞干布对唐朝文化的仰慕,突出禄东赞的机智灵活、唐太宗的开明、文成公主的大方庄重。

【课后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