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高考地理时事热点(上)

2018高考地理时事热点(上)

2018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热点一互联网+”、智能制造、共享经济考向一互联网经济“互联网+”在之前的地理试题中已经有涉及,如与农业、工业、商业、交通等相结合进行考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形式都有。

预测高考可能以“互联网+”为切入点,考查“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影响,以及“互联网+”发展的条件等,考查考生对课本知识的运用和迁移能力。

网络预约鲜花,例如:“花点时间”和“每周一花”等,是指送花人利用网络订购鲜花,网络电商直接把花送到手中,是鲜花销售的新形式。

据此回答1—2题。

1.网络预约鲜花能够实现并且大面积普及的主要原因是A.科学技术的发展B.劳动力成本降低C.种植技术的改变D.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和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2.网络预约鲜花与传统的鲜花店面销售方式相比A.增加了商业网点销售的成本B.促进了技术革新和产品的升级换代C.营销环节减少,销售成本降低D.使生产企业不必致力于开拓市场考向二人工智能何为人工智能?简单来说,就是用机器去实现所有目前必须借助人类智慧才能实现的任务。

我们比较熟悉的有无人机、工业机器人、人脸识别、无人驾驶等,预测高考可能以这些内容为背景材料,考查人工智能发展的影响,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情况、条件和措施等。

迪拜交通局2017年2月13日宣布,7月迪拜将成为全球第一个允许载客无人机运营的城市,旨在提供中短途日常交通运输解决方案。

而采用的机型是曾创下了一台电脑控制千架无人机飞行世界纪录的中国亿航集团研制的“亿航184”。

“亿航184”是一款安全、环保、智能的自动驾驶低空飞行器,可为人类提供中短途日常交通运输解决方案。

据此回答1—2题。

1.载客无人机的运营对迪拜的影响有A.大幅度缓解地面交通的压力B.提高了迪拜到中国航线的运力C.为积极打造“智慧城市”提供条件D.个人交通出行大部分将转变为智能化无人驾驶2.在同类产品已经占据七成以上世界市场份额的情况下,亿航集团还能占有一席之地的主要原因是A.无人机制造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行列B.产品样式多、功能全、价格低C.公司宣传力度大,品牌效应好D.产品符合市场发展方向考向三共享经济我们最熟悉的“共享经济”形式大概就是共享单车了,关于共享单车的题已经考过很多遍了,主要考查点是共享单车布局、结合3S进行考查、共享单车的影响等。

目前,“共享经济”的形式越来越多,比如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快递盒子等,这些都是“绿色经济”发展都需要,预测高考可能以这些共享经济的形式为背景考查共享经济的影响、原因等。

共享汽车是一款不用花大价钱买车,不必考虑车险、保养,只需低价租用的出行工具。

每一辆共享汽车都是纯电动汽车,市民通过手机“FVCARD”APP就能快速实现汽车全天开的梦想。

据此完成1—2题。

1.通过APP,查询到共享汽车即时位置和取用路线的技术是A.GPS、GIS B.GPS、RS C.RS、GIS D.数字地球、GIS2.推出共享汽车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B.实行“绿色”出行,减轻城市污染C.替代城市公共交通D.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考向四产业结构升级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推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调整;三是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

预测高考可能考查新兴产业发展的条件、传统产业转型调整的措施和影响等,考生需要掌握课本中工业区位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措施的知识,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阅读上海地区社会经济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上海近几年三大产业的比重变化图。

材料二《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到,“十三五”时期上海将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要求,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0%左右,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力争保持在25%左右。

以下表格是规划纲要中的部分内容。

(1)简要归纳近几年上海产业结构的特点和变化趋势。

(2)归纳“十三五”期间上海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并评价其合理性。

(3)分析“十三五”期间,上海三大产业调整对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可能带来的影响热点二建设交通强国考向一高铁、城市轨道建设2017年6月26日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由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双向首发车成功。

“复兴号”动车组将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我国将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据此完成1—2题。

1.决定京沪高铁提速的首要因素是A.市场因素B.地形因素C.技术因素D.社会因素2.有关京沪高铁提速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A.缓解原有京沪铁路的货运压力B.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C.促进沿线资源的开发,带动经济发展D.加强北京与上海的联系,促进人口迁移高速公路建设考向二京新高速公路临白段(临河—白疙瘩),穿越数百千米的戈壁无人区和上百千米的移动沙丘,是在无水、无电、荒无人烟的“三无”环境下,建成的我国最高等的高速公路。

这个地方一年四季最常见的是沙尘天气,为了防风固沙保护京新高速公路,施工人员专门设计了独特的防风沙袋,沙袋为鳍沙袋,编织袋边沿都会留出来三厘米的穗子。

将沙袋一次摆放到公路两侧,呈田字形交叉叠放,形成了一个个一平方米的小方格,连成一片(如图所示)。

沙袋采用耐寒、耐晒、最先进的环保材质,至少可以保持20年。

下图示意京新高速公路沿线局部示意图。

(1)推测京新高速公路临白段在建设中遇到的困难。

(2)指出京新高速公路临白段所经地区成为我国沙尘暴源头的原因。

(3)说明京新高速公路临白段沿线鳍状防沙袋在防风固沙方面发挥的作用。

考向三桥梁、港口建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斯里兰卡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基础薄弱,农产丰富,人口2000多万,是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国。

斯里兰卡的国际级港口有科伦坡港和亭可马里港,中途在此停靠船只很多,已达其服务能力极限。

目前正在建设的汉班托塔港由中国融资承建,并拥有港口建成后的运营权,规划中的临港产业园也由中方开发建设。

上图为斯里兰卡地理位置简图。

(1)指出汉班托塔港(与科伦坡港和亭可马里港相比较)主要的区位优势,并推断其主要功能。

(2)分析斯里兰卡将汉班托塔港及临港产业园交由中国开发建设的原因。

热点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考向一“互联网+农业”以“互联网+农业”为驱动,有助于发展智慧农业、精细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这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高考地理非常重要的考查趋势。

预测高考题可能以“互联网+农业”为切入点,考查农业区位条件分析,区域发展“互联网+农业”的有利条件,我们在解答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类题目时,也应该考虑将农业与互联网相结合,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

“互联网+农业”是指利用互联网的新技术、新理念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以互联网之长补农业之短的模式。

农民通过互联网获取市场信息、寻求技术支持、开展网络销售等。

“互联网+农业”通过众多成熟的电子商务平台,将农产品销售直接面向网络消费群体,可有效解决因信息不畅而导致的农产品滞销问题。

据此完成1—3题。

1.在“互联网+”背景下,对农业增产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气候条件B.劳动力素质C.淡水资源D.科技水平2.下列问题中,可以利用“互联网+”直接解决的是A.土壤肥力低B.农业生产市场定位差C.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D.交通运输不便3.利用“互联网+”销售农产品,需要首先改善A.物流配送服务B.冷藏保鲜技术C.乡村道路条件D.农产品加工技术京东集团同四川浦江县政府联合试水“互联网+野生猕猴桃”,使农业摆脱传统行业中消息闭塞、流通受限制,农民分散经营,服务体系滞后等难点。

下图为猕猴桃从四川浦江县到消费者手中经历的主要环节。

完成4—5题。

4.“互联网+野生猕猴桃”形式对该产业发展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A.扩大了销售规模B.增加了市场交易成本C.服务体系得到完善D.降低仓储保鲜成本5.物流公司总部要想查询到猕猴桃的实时位置的技术是A.数字地球B.GPS和RSC.RS和GIS D.GIS和GPS考向二确保粮食安全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国民大计。

当前,我国粮食供求市场出现了“三多一低”现象,就是粮食生产量越来越多、进口量越来越多、库存量也越来越多,但粮食自给率却出现降低。

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

2017年高考江苏卷就曾以我国粮食供需的空间分布图为背景,考查粮食供给问题。

“十九大”也着重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因此,预测2018年高考仍然会考查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如粮食问题现状及产生的原因,增加粮食供给的措施,保护基本农田等,这些都需要广大考生给予高度重视。

粮食安全是当今世界关注的重点,2003—2012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九连增”,有力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粮食种植结构调整(高产粮食作物取代低产粮食作物)是粮食增产的重要途径。

结合我国“九连增”期间各粮食作物产量变化表,完成1—3题。

1.关于“九连增”期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稻谷增产率超过粮食增产率B.小麦增产率超过粮食增产率C.稻谷增产对粮食增产贡献最大D.玉米增产对粮食增产贡献最大2.玉米取代大豆是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重头戏,进行这类调整规模最大的地区最可能是A.东南地区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3.关于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相对“节省”了土地B.可以缓解各粮食作物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C.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D.从长远来看种植结构调整空间会越来越有限热点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考向一西部大开发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我国四大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部地区能源、矿产资源丰富,第二产业比重在四大区中最大B.中部地区面积最大,工业结构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C.东北地区平原面积广,第一产业比重在四大区中最大D.东部地区资金、技术优势明显,第三产业比重在四大区中最大2.下列关于东部与西部地区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西部地区应全面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②东部地区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西部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③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④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考向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制造业为经济支柱的美国东北部,在20世纪70—80年代由于工业急剧衰落、工厂大量倒闭、失业率增加而使闲置的设备锈迹斑斑,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锈带”。

材料二大庆油田、长春一汽、鞍山钢铁……这些都曾是“共和国长子”东北的耀眼标签,作为建国初期的工业和农业基地,东北曾“风光无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