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

特征:犬吠样咳嗽、声嘶、喉鸣、吸气性呼
吸困难
病因:病毒或细菌感染 临床表现:
喉鸣、呼吸困难、呼吸音改变、心率改变 I 度:活动后出现上述症状 II度:安静时亦出现上述症状 III度:上述症状+缺氧 症状明显,烦躁不安 IV度:衰竭症状,呼吸音消失
急性感染性喉炎
治疗原则: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超声雾化 控制感染:足量、广谱抗生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 对症治疗:异丙嗪镇静 气管切开:适用于III度以上的喉梗阻
鼻黏膜与鼻窦黏膜连续 急性鼻炎—鼻窦炎
扁桃体4-10岁时达发育高峰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
上呼吸道:
咽鼓管宽、直、短、平 上感 —— 中耳炎
喉部窄、软 炎症 —— 声嘶、吸气性呼吸困难
喉的解剖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
下呼吸道:
气管、支气管管道窄、黏膜柔嫩、纤毛运 动差
炎症 —— 呼吸道阻塞 右侧支气管粗、直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
肺炎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重要死因
卫生部2011年《中国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报告》: 肺炎是中国5岁以下
儿童主要死因的第二位1
1. 早产或低出生体重
其他死因其主他要死死因因
主要60死.7因% 60.70%
2.肺炎
3. 出生窒息 4. 先天性心脏病
5. 意外窒息 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死因顺位
哮喘: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美国12%
英国15%
中国0.5-5%
lancet. Vol 368 August 26, 2006
澳大利亚﹥15%
流行病学
第三次中国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4:
存在问题
我国城市儿童哮喘漏诊率仍达30%
既往未明确诊断哮喘的儿童达31.4%a 在4387名漏诊儿童中: • 46.2%曾被怀疑哮喘或诊断喘息性支气管炎 • 41.6%曾被诊断为肺炎或支气管炎
2016年3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2016年版)》 发表于《中华儿科杂志》
新版指南在2008年指南的基础上,参照近年来国外发表的哮喘防 治指南以及国内的哮喘诊治共识,汲取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同时 结合国内防治儿童哮喘的临床经验进行修订,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和可操作性,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 异物易进右侧 肺泡少,间质丰富
炎症 —— 缺氧
小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
年龄越小呼吸越快、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 腹膈式呼吸 —— 胸腹式呼吸 呼吸储备能力低 —— 呼吸衰竭 肺活量:50~70ml/Kg 潮气量:10~15ml/Kg 血气分析:年龄越小,氧分压越低
小儿呼吸系统免疫特点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
管道窄 黏膜柔嫩 血供丰富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
气管环状软骨下缘为界: 上呼吸道:鼻、咽、喉、鼻窦、咽鼓管、 鼻泪管 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 呼吸性毛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
上呼吸道:
鼻腔短、窄,血管丰富 炎症 - 鼻塞 - 呼吸困难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上感,最常见,>90%为病毒感染 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
感病毒等 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 与小儿的呼吸道特点有关
一、临床表现: 婴幼儿局部症状不显著而全身症状重,而年
长儿相反。 局部症状:出现流涕、鼻塞、喷嚏、咽部不
适、轻咳与不同程度的发热 全身症状:畏寒、高热、头痛、纳差、乏力结肿大、触痛。部分患者出现 不同形态的皮疹。肺部体征阴性。
特殊类型上感:
A、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A组病毒 ;好发于夏秋
季 ;咽部充血;见2~4mm的疱疹,周围有红晕, 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病程一周。 B、咽结合膜热:腺病毒;春夏季发病多;发热,咽 痛,一侧或双侧眼结合膜炎;颈部或耳后淋巴结 肿大;病程1~2周。
IDSA:美国感染病学会 JRS:日本呼吸学会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 会CAP指南(2013年)
《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多中心研究》、《中国儿童 慢性咳嗽的治疗现状》先后于2012年2月及2014年3月发表
1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29所医院进行了基于儿科门诊的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 成比的多中心研究,前瞻性地对4529例病人进行了研究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咳嗽反射、气道平滑肌收缩功 能、纤毛运动功能差
特异免疫:SIgA(分泌型IgA)、肺泡巨噬细胞、 溶菌酶、补体低
呼吸系统检查方法
体格检查
望诊:呼吸频率改变;发绀;三凹征 吸气喘鸣和呼气喘鸣 肺部罗音
血气分析 肺部影像学检查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感染性喉炎 急性支气管炎 小儿肺炎
4. 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中华儿科杂志 2013,51(10):729-735.
中国儿童哮喘防治进程
中国儿童哮喘协作组于1990、2000、2010年分别进行了三次中 国儿童哮喘的流行病学调查
2008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和防治指南》对提高我国儿 童哮喘的防治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中国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1
WHO推荐将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 纳入免疫规划
WHO.Weekly epidemiological record, 2012;14:129-144
三大学会儿童CAP治疗指南
美国IDSA儿科CAP指南(2011年)
日本JRS儿科CAP指 南(2007年)
二、并发症:
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 颈淋巴结炎、喉炎、支气管炎、肺 炎等。年长儿若链球菌性上感可引 起急性肾炎、风湿热
三、治疗:
以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为主。注意 预防并发症
休息、多饮水;呼吸道隔离 抗病毒治疗:病毒唑 继发细菌感染应用抗生素 局部处理:滴眼液、滴鼻液 退热、止惊
急性感染性喉炎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 2016,54(3):167-181.
主要内容
总论: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免疫特点 呼吸系统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 支气管哮喘:婴幼儿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
儿童哮喘
总论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 小儿呼吸系统生理特点 小儿呼吸系统免疫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