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章行政职能

第4章行政职能

第四章行政职能
第一节行政职能的特点及其意义
[名词解释]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社会需求,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中承担的基本职责和发挥的功能作用。

[ 单选] 行政职能必须体现和执行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以服务社会公共利益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因此行政职能带有很强的公共性。

[多选、简答]行政职能的特点。

(1)执行性。

(2)整体性。

(3)多样性。

(4)动态性。

[ 简答] 行政职能的意义。

(1)研究行政职能对于合理地确定行政活动的方向和重点有着重要意义。

(2)研究行政职能对于行政组织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3)研究行政职能对于行政管理过程的科学化有着重要意义。

(4)研究行政职能对于促进行政效率和效能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第二节行政职能的发展
[ 论述] 弱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

(1)弱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特点。

政府职能非常有限,政府很少对经济进行干预,其作用只限于为私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提供有限的公共物品。

(2)弱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积极意义与消极意义
弱势政府职能的积极意义在于它适应了自由资本主义的需要,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弱势政府时期的" 守夜人" 职能的消极意义在于它导致了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

[ 论述] 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

(1)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特点。

①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范围大大拓展.
a.政府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

b.兴办国有企业。

c.加强对企业的规范和管制。

d.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范围的拓展还表现在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加强。

②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方式更加复杂多样。

a.广泛使用法律手段。

b.使用计划手段。

c.制定产业政策。

d.采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经济手段。

e.采取直接的行政手段.
( 2 ) 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积极意义与消极意义
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既有积极意义的一面,也具有消极意义的一面。

一方面,在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指导下,战后西方各国政府对社会经济事务普遍采取大规模积极干预的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20世纪50-60年代的经济繁荣。

但是另一方面,进人20 世70纪年代之后,西方国家先后出现了
新的经济危机,并且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同时出现. 形成了所谓" 滞胀" 现象,大规模行政职能扩张,致使国家财政赤字愈来愈大,而社会失业人口却越来越多,凯恩斯主义因此在政策实践中面临一种难以解脱的两难选择境地,如果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势必加剧通货膨胀;如果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又会导致经济停滞,加剧经济危机。

[ 简答] 有限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

(1)通过非国有化,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微观管理。

(2)政府放松规制,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3)推进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市场化。

第三节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
[ 简答] 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特征及其弊端。

(1)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特征。

①集中计划管理。

②微观直接管理。

③片面强调政治职能。

(2)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主要弊端。

①造成政府机构膨胀。

②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③企业和社会缺乏动力机制。

④容易产生腐败。

[简答论述]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

(1)转变行政职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必然要求。

(2)转变行政职能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

(3)转变行政职能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4)转变行政职能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

(5)行政职能转变是机构改革的动因和基础。

[单选]行政职能是行政机构设置的重要依据。

[简答、论述]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1)职能重心的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号召。

(2)职能方式的转变。

①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向运用经济手段为主,并将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结合起来。

②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

③由重计划、排斥市场转向以市场为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3)职能关系的转变。

①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地方政府与下级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

②理顺政企关系。

理顺政企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企业下放,政企分开。

③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④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⑤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

[ 单选] 为了进一步巩固政府行政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果,全国人
大在2 0 0 3年通过了《行政许可法》,并于2004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成果已经为法律所确认. 政府行政职能的范围与方式已经纳人了法制化的轨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