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带季风气候十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十三

温带季风气候十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十三


• 确定气候带与气候型的界限是很不容易的。因为某一气候
带或某一种气候型是逐渐转变为另一气候带或气候型的, 两者之间的分界是渐变的过渡带,不能截然划清。所以地 图上画的气候界限是相对的气候过渡带,而不是绝对的界 限,但这个界线还是必要的。
• *界限和过渡带
• 另外,必须指出,一地的气候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各个气
第一节 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
• 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有多种方法,概括起来可分实验分类法和成
因分类法两大类。实验分类法是根据大量观测记录,以某些气候要 素的长期统计平均值及其季节变化,来与自然界的植物分布、土壤 水分平衡、水文情况及自然景观等相对照来划分气候带和气候型。 柯本(W.P.Kppen)、桑斯威特(C.W.Thornthwaite)、沃耶伊柯 夫(А.И.Boeков) 、杜库洽夫В.В.докучасв和
Holdrige等分别为这一大类的代表。成因分类法是根据 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环流因子和下垫面因子来划分气候带和气候 型。一般是先从辐射和环流来划分气候带;然后再就大陆东西岸位 置、海陆影响、地形等因子与环流相结合来确定气候型。这一派的 学者很多,最著名的有阿里索夫(В.Л.Агисов)、弗隆 (H.Flohn)、特尔真(W.H.Terjung)和斯查勒(A.N.Strahler)等。
了再详细地区分气候副型,柯本又在上述主要气候类 型符号后再加上第三个、第四个字母,这种符号有20 余个,其中较重要的如表7·2所示。
热带
干燥带
温暖带
冷温带
极地带
二、斯查勒气候分类法
• 斯查勒认为天气是气候的基础,而天气特征和变化又受气
团、锋面、气旋和反气旋所支配。因此他首先根据气团源 地、分布、锋的位置和它们的季节变化对全球气候分为三 大带,再按桑斯维特气候分类原则中计算可能蒸散量EP (又称需水量)和水分平衡的方法,用年总可能蒸散量Ev、 土壤缺水量D、土壤储水量S和土壤多余水量R等项来确定 气候带和气候型的界限(图7·4),将全球气候分为三个 气候带,13个气候型和若干副型,高地气候则另列一类。
三、气候分类法评议
• 上述气候分类法,各有其优缺点。柯本气候分类法的优点
是系统分明,各气候类型有明确的气温或雨量界限,易于 分辨;符号简单,便于应用,便于借助计算机进行自动分 类和检索;所用的气温和降水量指标是经过大量实测资料 的统计分析,联系自然植被而制定的,与自然景观森林、 草原、沙漠、苔原等对照比较符合;分类所依据的气温和 降水资料是最基本的气候资料,易于获得,且来源广泛, 记录时间长,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应用;各种气候特 征用各级字母来代表,易于在图上表示,因此这种分类法 曾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迄今未衰。但缺点主要表现在以 下两个方面。
候带和气候型的特征,仅仅是其近代气候的平衡状态。围 绕着平衡状态的扰动是客观存在的。必须注意其气候距平 和气候异常,特别是大气环流的变化,在地区之间有一定 的“遥相关型”,如厄尔尼诺现象即其一例。目前这方面 的研究在气候分类上的应用尚未成熟,但这是一个值得进 一步探索的重要课题。本节主要介绍国内外地学上应用最 广的三种气候分类法,并提出编者所采用的气候带和气候 型。
• 可能蒸散量EP系大可能蒸散的水分。桑斯
维特根据他在美国中西部和墨西哥等地进行灌溉试验时所
得数据,确定EP值的大小与当地气温和日照时数两者关系
最密切,也就是该值主要取决于所在地的热量条件。全球
年总可能蒸散量EP等值线分布基本上与纬线平行。根据世 界13000多个测站的测算资料,确定以年总可能蒸散量EP 为130cm这条等值线作为低纬度气候与中纬度气候的分界 线,以年总可能蒸散量EP为52.5cm这条等值线作为中纬 度气候与高纬度气候的分界线。
1.关于干燥带的划分问题
• 柯本用年平均降水量与年平均温度的经验公式来计算干燥
指标,这是十分牵强的,实际上气候的干燥程度与气温和 降水的关系并不那么简单。再者,干燥气候并不能与A、C、 D、E等四带相提并论,后者是按气温来分带的,大体上具 有与纬线相平行的地带性,而干燥气候的形成有几种原因: ①有的是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受下沉气流的影响(如副 热带沙漠);②有的是因为处于信风带的背风面,受不到 海风的影响(如热带沙漠);③有的是因处在冷洋流海岸, 逆温现象严重(如热带大陆西岸沙漠);④有的是地处内 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如温带沙漠)。这些干燥气候 在A、C、D几个气候带内都可出现。各种干燥气候的干燥 程度虽然相似,但其昼夜长短、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和 其它天气条件并不相同,因它们各自所在的纬度带而异。 因此,干燥气候只能作为A、C、D带内的一种气候型,并 不能单独列为一个气候带。
一、柯本气候分类法
• 柯本气候分类法
是以气温和降水 两个气候要素为 基础,并参照自 然植被的分布而 确定的。他首先 把全球气候分为 A、B、C、D、E 五个气候带,其 中A、C、D、E 为湿润气候,B 带为干旱气候, 各带之中又划分 为若干气候型, 如表7·1所示。
• 上表列出柯本所划分的几个主要气候带和气候型。为
• 总之,柯本气候分类法的一个最大缺点是只注意气候要素
数值的分析和气候表面特征的描述,忽视了气候的发生发 展和形成过程。
• 斯查勒分类法是一种动力气候分类法。他根据气团的源地
和锋面的位置以及它们的移动来划分气候带和气候型。他 的分类法重视气候的形成因素,把高地气候(H)与低地 气候区分开来,照顾了气候的纬度地带性以及大陆东西岸 和内陆的差异性。同时,又和土壤水分收支平衡结合起来, 界限清晰,干燥气候与湿润气候的划分明确细致,在农业 生产和农田水利建设上又具有实用价值,是目前比较好的 一种世界气候分类法。但斯查勒气候法也有其不足之处, 他对季风气候没有足够的重视。在东亚、南亚和澳大利亚 北部是世界季风气候最发达的区域,在应用动力方法进行 世界气候分类时,季风这个因子是不容忽视的。在斯查勒 气候分类中把我国的副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与北 美东部的副热带湿润气候、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等同起来。 又把我国南方的热带季风气候与非洲、南美洲的热带干湿 季候等同起来,这都是不妥当的。
2.关于高度因素的问题
• 柯本在进行气候分类时只注意气温和降水量等数值的比较,
忽视了高地气温、降水的垂直变化与水平纬度地带的差异。 在柯本世界气候分类图上,除A类和E类气候完全适合纬度 带原则外,其余的气候类型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带状分布。 例如,我国黄河下游、长江流域部分地区、云贵高原和印 度德干高原等地都属于Cwa类,这样就把温带、副热带和 热带三个不同纬度带的季风气候混为一谈了,这显然是不 合理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