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地区。
由于距海洋较远,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因而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终年干旱少雨,降水相对集中于夏季。
基本概述
广义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森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副极地大陆性气候)分布很广。
狭义的概念将湿润的后者除外。
冬季严寒,受高压控制,最低温达-73℃;夏季南部7月平均气温达26~27℃,最高达33℃,北部接近20℃,最大年较差达62.3℃。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从南向北(北美从西向东)增加。
年降水量
从200mm以上到400mm左右,北部达300~600mm。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
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候变化大。
总体特点
冬夏温差大,寒暑变化剧烈(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炎热),降水少(500mm-600mm,主要集中在夏季)。
主要分布
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北纬40°至60--65°之间的内陆与大陆东岸。
冬季在极地冷气团的控制下,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南部为0℃以下,北部接近-40℃。
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南部26--27℃,北部接近20℃。
无霜期:南部约200天,北部仅50-70天。
属于这一气候区的有:中国西北、蒙古国、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阿拉斯加与加拿大大部分以及美国东北部地区。
植被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植被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
温带半干旱气候对应植被类型为温带草原,典型土壤为黑钙土
温带干旱气候对应植被类型为温带荒漠,土壤是荒漠土。
典型区域
亚洲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最为典型。
首先,亚洲的广大内陆地区和高纬地区与其他大陆同纬地区相比,具有冬寒夏热、春秋短促、气温年较差极大、降水季节集中等气候特点。
其次,亚洲内陆气候要素变化极端,这也是大陆性气候的一个突出特点。
烛之武退秦师的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名词做状语,动词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动词用作名词等。
例如,若不阙秦,阙是使动用法,使……减少。
词类活用
1.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退却)
2.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军是驻扎的意思,同下文“秦军”)
3.夜缒而出(名词做状语,在夜晚;名词做动词,由城上以绳索垂至平地,缘之而下)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5.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指郑国)
6.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7.共其乏困(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缺少的东西)
8.君亦无所害(动词用作名词,害处)
9.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状语。
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10.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作状语,向东;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11.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减少)
12.阙秦以利晋(使动用法,使……获利)
13.因人之力而敝之(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烛之武退秦师背景
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晋国和楚国大战于城濮,结果楚国大败,晋国的霸业完成。
在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协助楚国一起攻打晋国,而且晋文公年轻时流亡到郑国,受到冷遇,所以文公把新仇旧怨加到一块,于两年后联合秦国讨伐郑国。
郑伯闻讯后,派烛之武面见秦穆公,劝他退兵。
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两国的矛盾表现出处处为秦国利益着想的样子,分析当时的形势,抓住利害关系,说明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利,灭掉郑国对秦国不利的道理,终于说动秦国退兵。
晋军失去盟军支持后,也被迫撤离了郑国。
此文即是记叙了这一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