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2016年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2016年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2010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l.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l.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

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中医药综合治疗
(一)针灸治疗:辩证施术,随证配穴
基础方:风池、颈夹脊、肩中、肩井、曲池、外关
随证配方:风寒痹阻证:风门、肺俞、风市、阳陵泉
血瘀气滞证:膈合、血海、阴部、腹中
痰湿阻络证:丰隆、阴陵泉、水分
肝肾不足:肝俞、肾俞、三阴交、阴陵泉
气血亏虚证:气海、血海
TDP照射,每日1次,留针30分钟。

(二)中药散敷患处, TOP照射30分钟
(三)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风寒痹阻
治法:祛风散寒.袪湿通络.、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炙甘草、川芎、蔓荆子等。

2.血瘀气滞证
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等,
3.痰湿阻络证
治法: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白术、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等。

4.肝肾亏虚证
治法:补益盱肾,通络止痛。

方药:肾气丸加碱:熟地黄、怀山、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桂枝,附子(先煎)等。

5.气血亏虚证
治法: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芍、桂枝、大枣等。

(四)中药封包、中药熏蒸、中药涂搽、超级光疼痛治疗仪、中频脉冲电治疗。

采用本专科协定处方“活血舒筋汤”,通过智能型-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熏洗颈肩部,加快血液循环,增加活血驱寒的效果。

舒筋汤组成:当归25克,桂枝25克,川芎25克,泽兰25克,桑寄生25,独活25克,花椒15克,半枫荷25克,续断25克,宽筋藤25克,延胡索25克。

以上药物煎汤取1000~2000ml,煎煮后乘热以其蒸气熏蒸患肢,每日1-2次。

熏洗过程中要注意温度的控制,以免烫伤。

(五)颈椎牵引:使用电脑颈椎牵引器用枕颌带牵引法。

患者要取坐位或仰卧位牵引,牵引姿势以头部略向前倾为宜,牵引重量可逐渐增大到6-11Kg,隔日或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椎体不稳的患者不适宜或禁用颈椎牵引,否则会加重临床症状,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六)推拿治疗
针对项痹病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椎体不稳,我们先运用中药封包、红外线
照射颈部肌肉,然后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放松颈部肌肉,做到“稳、准、轻、巧”,忌用暴力。

1.松解类手法
(1)基本手法:头颈部一指禅推法、点按法滚法、拿法、揉法、推法、叩击法等'可选择上述手法一种或几种放松颈项部的肌肉,时间可持续3~5分钟。

(2)通调督脉法患者卧位医者以大拇指指端按顺序分别点按风府穴、大椎穴、至阳兀、命门穴,每穴0.5~l分钟点揉第胸推至第12胸椎两侧夹脊穴、膀胱经腧穴.反复三遍,力量以患者出现局部温热、酸胀、传导为度。

(3)间歇拔伸法患者-一手托住颈枕部,一手把庄下颌,纵向用力拔伸,待续2~3分钟,可反复3~5次,
(4)牵引揉捻法:患者坐位,医者站在患者者身后,双手坶指置于枕骨乳突处,余四指托下颌,双前臂压住患者双肩,双手腕立起,牵引颈椎,保持牵引力,环转摇晃颈部,做前屈后伸运动各1次,最后医者左手改为托住下颌部,同时用肩及枕部项在患者右侧颞枕部以固定头部,保持牵引力,用右手拇指按在右侧胸锁乳突肌起点处(或痉挛的颈部肌肉外),右手拇指沿胸锁乳突肌自上而下作快速的揉捻,同时将患者头部缓缓向左侧旋转,以颈部的基本手法结束治疗。

(5)拔伸推按法:(以右侧为例,患者坐位,医者部在患者右前方,右手扶住患者头部,左手握住患者右手2~5指,肘后部项住患者肘窝部,令患者屈肘,然后医者右手推按患者者头部,左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

2.整复类手法
(1)旋提手法:嘱患者颈部自然放松,主动将头部水平旋转至极限角度,并做最大限度屈曲,达到有固定感。

医生以肘部托住患者下颌,轻轻向上牵引
3~5秒后,用力快速向上提拉,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

板动时要掌握好发力时机,用力要快而稳。

(2)定位旋转板法:以向右旋转为例。

患者坐位,医生站于患者后方,以左手拇择时择时腹顶在患者病变颈椎棘突(或横突)旁,用右手(或肘窝)托住患者下颌部。

嘱其颈项部放松,低头屈颈15~30度,然后嘱患者顺着医生的右手在屈曲状态下向右慢慢转头,当旋转到最大限度而遇有阻力时,医生顺势以快速的向右扳动,同时,推顶棘突的左手拇指向右用力推压,两手协调动作,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有医生拇指下亦有轻微的位移感。

(3)旋转法:上颈段病变,要求患者将头颈曲屈15度;中段病变,将颈椎置于中立位;下段病交,将颈椎屈曲30-- 45度。

在此位置向上牵引30秒。

嘱患者头部向一侧旋转.旋转至极限角度(约80度),达到有固定感,同时迅速准确的作同向用力旋转,操怍成功可以听到弹响声:洼意用力要轻重适当,避免因
过猛过重而加重原有的损伤。

(4)其他颈椎微调手法。

(七)梅花针局部叩刺,小针刀松解。

(八)其他方法:神经恨压迫严重出现肌肉麻痹无力、疼痛难忍.经过系统保守治疗无效者,要根据病理变化选取射频消融、热凝.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椎管成形及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九)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脱水、止痛、营养神经等药物对症治疗。

(十)护理制定并印发颈椎病健康宣教小册子。

1.我们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更要提醒患者预防疾病的重要性,纠正生活中的不良坐姿、睡姿,合理用枕、加强颈部锻炼等,切实做到未病先防。

2.加强颈肩部功能锻炼,做颈椎保健操,注意持之以恒。

3.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有规律,多卧床休息,注意保暖。

4..应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项痹病病程长,恢复慢,病人应保持愉快的心情,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待疾病。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临床控制: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治疗后症状积分0~1分,疗效指数>90%。

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椎活动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疗效指数> 70%,≤90%。

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改善,颈椎活动基本正常,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能力改善,疗效指数>30%,≤70%。

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二)评价方法
四、辩证调护
1、养成良好的睡眠,伏案工作等生活习惯,纠正不良姿势。

2、改变用枕习惯
2、指导患者正确的颈项功能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