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中国的地形》教案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中国的地形》教案

2.把在预习中碰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供在课堂上和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程序
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预设)
媒体
运用
创设情境
新课导入
新课
导入
【旁白】同学们,上一课时我们探究学习了中国的有关知识,本课时我们继续探究中国的相关知识——地形地势
认真观看,积极思考问题。
通过多媒体播放与中国地形地势有关的视频或图片,如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导学建议
重点
难点
1.我国地形、地势特点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特征
2.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位置
教学建议
组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互动探究。对学习小组进行公正评价,对探究内容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在讲授时,一定要注重强化对地图的使用,知识点需从图中得出,并落实到图上。
课后督促学生完成《固学案》
课前
准备
教师准备:
环节二
中国地形分布 和特征
1.中国的地形特征: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中国的地形特征是什么?
2.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中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图片或视频
2.中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大的高原)、内蒙古高原(我国最平坦的高原)、黄土高原(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广布)
学生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表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
多媒体播放轻松的轻音乐




第18课时 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
一、呈阶梯状分布
1.总体特征
2.三级阶梯
二、地形复杂多样
1.主要地形区
山脉、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2.山区面积广大
面积、分布、影响
中国的地形




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我国的地势特点;记住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知道我国地形的主要类型、主要地形区及其分布和特点;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地形特点及其对气候、河流、交通、农业生产的影响
2.掌握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景观图的读图方法,学会从中抽取多种信息,归纳分析地理特征的方法
1.《导学案》《预学案》《固学案》
2.准备与中国自然环境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以及与中国地势有关的图片和视频,查找有关中国地形的图片或视频,以及有关中国地形地势分界线的图片或视频,制作思维导图,编写课程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在图书馆或上网查阅中国地形地势相关资料,调查中国三大阶梯的有关情况,了解中国地形地势分界线情况
第一层级
预习
情况
检查
分小组让学生对预习部分中的教材知识回顾及自主预习检测进行检查;走下讲台,查看各小组完成情况,并进行评价
学生交叉检查预学部分的情况,并进行得分统计,供教师评价参考
PPT展示预习答案
第二层级
环节一
中国的地势
分小组合作探究,最好是前后两组交叉合作,指导、监督学生合作探究
学生认真完成,与同伴互查,把疑惑的问题记录下来,与小组讨论,及时纠正,达到预想的预习效果
学生小组讨论或同桌之间互查,将不会的问题向老师请教
PPT展示相关答案
第四
层级
思维
建模
归纳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和关键词:中国地形、地势,阶梯状分布的地势,高原、盆地、平原
学生做好记录,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完成好思维导图的填写
PPT展示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
总结概提升
创设
总结
情境
【旁白】同学们,本课时我们探究了中国地形地势的有关知识,重点记忆中国地形、地势的有关特点,以及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征,特别是各大高原、盆地、平原的特征
多媒体展示柴达木盆地、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的图片或视频
1.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可能有以下疑问:
1.中国的地势特征是什么?
2.中国的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什么?
3.中国的地势特征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是什么?
展示中国三级阶梯的视频或图片
2.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我国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广布)、华北平原(我国最完整的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最低平的平原)
4.我国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盆地)、准格尔盆地(我国面积第二大的盆地)、柴达木盆地(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四川盆地(紫色盆地、最湿润的外流盆地)
第三
层级
知识
运用
监督学生完成当堂练习,即《技能应用与拓展》,要求人人达标,可以不时抽查学生的作业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