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西北政法大学申博案PPT

最新西北政法大学申博案PPT

• 2009年2月13日,陕西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新增博士、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规划立项建设工作的通知》(陕学位〔2009〕2号文,于3月27日邀请来自 陕西、北京、江苏三省市的21名专家召开评审会议。最后经专家组投票, 陕西省学位委员会确定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为拟立项建设单位 。
• (国办发〔1998〕108号)第一条“职能调整”第 五项规定:“将省属本科院校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的审批权和已定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省属高 等学校的硕士学位授予点的审批权,下放给经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授予的省、自治区、直 辖市学位委员会。”这种审批权是一种行政许 可权力,在性质上属于行政权力,而陕西省学 位委员会是在陕西省人民政府“领导”下行使 这种权力,也就印证了其机关的性质;
• 《试行办法》第一条规定:“为了改进和加强陕 西地区学位工作的指导,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和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特设立陕西省学位委 员会。”这一设立行为获得省级人民政府和国 务院学位委员会两个行政机关的批准,并且第 二条规定陕西省学位委员会受国务院学位委员 会的指导和陕西省人民政府的领导,这就使得 它明显展示出行政机关属性。
西北政法大学在全国政法类院校中至少排名前10(业内 有个戏称叫“四大天王,五虎上将”,西北政法就是五 虎之一),在“四大天王,五虎上将”中唯独西北政法 至今仍未获得博士点。
无博士点影响大学的社会地位和未来发展。
西北政法的法律背景。
焦点一:陕西省学位委员会的主体资格
陕西省学位委员会属于行政机关编制。 《陕西省学位委员会工作试行办法》(1998年通过,以下简称《试行
• 西北政法大学对此表示不服,向陕西省人民政府提起行政复议并被依法受理。
法 律 途 径
西北政法大学“申博”案是在教育领域内高等学校 作为复议申请人的第一例行政复议案件。
在2016-2020年规划周期内,陕西省立项建设博士单位 的预测限额为零。这就意味着在以后长达12年的时间里, 陕西省新增博士授权单位指标只有两个。
• 行政主体 , 是指享有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
义行使行政权,做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
的行政行为,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应法

律责任的社会组织。

• 对我国“行政主体”概念进行实践界定的两个关

键判断要件: 一是编制(若非法律法规组织,则不能是事业单位

编制,从实践情况看只能是纳人国家行政编制
案情回顾
• 后有两所高校对评审程序和评审结果表示不满,4月10日,陕西省学位委员会召 开了第11次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工作的第一次会议。
• 4月11日,陕西省学位委员会召集8所申报学校的负责人,宣布10日的会议决定: 鉴于有的参评学校申报存在“材料不规范”“数据不真实”等问题,严重影响 评审结果的公正,各学校应按照统一标准重新填报材料;省学位委员会将在严格 评审所有申报材料并对各申报学校票决后排 序 ,公示两个得票最高的学校作为 拟立项建设单位;所有申报内容和数据的真实性由学校负责,学位委员会将不再 审查材料的真实性;如果接到造假举报,一经查实,将一票否决,排名在后的学 校依次递补;3月27日专家组评审结果仅作为参考。4月14日上午10点前,各申报 学校按照要求提交了申报材料,5小时后,陕西省学位委员会即召开会议,以举 手表决的方式维持3月27日专家组评审意见。4月16日,陕西省学位委员会宣布 了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的决定。
西北政法大学申博案PPT
案情回顾
• 2008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关于做好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 单位工作的指导意见》(学位〔2008〕29号文件)、《关于做好2008-2015年 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工作的通知》(学位〔2008〕30 号文件),要求各省开展第11次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评审工作,在国 学位30号文件中,陕西省被划为二类地区,给定两个规划立项建设指标。
的组织才能成为行政机关)。
二是职权(法律规定或法定编制文件规定的职权) 。
• “本法所称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 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 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 定活动的行为 。 ” — — 《行政许可 法》
焦点一:陕西省学位委员会的主体资格
从陕西省学位委员会的职权看,其在本案中的行政主体地位更加明显。 国发办〔1998〕108号文件笼统规定了部分硕士学位授予点的审批权,虽尚未能对应
办法》; 199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
制规定的通知》; 在国办发〔1998〕108号文件中,第四、五点又规定了国务院学位委
员会办公室的行政编制性质,这与《试行办法》第九条有一定的相似 性,《试行办法》第九条规定:“陕西省学位委员会设立办公室,与 省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合署办公,作为专门办事机构,处理日常工 作,设专职人员6人,由省教委代管。”这种“合署办公”和“代管” 也印证了编制上的同类性质。而学位委员会的办公室作为学位委员会 处理日常工作的机构,可以认为在编制上代表了学位委员会的主要定 位,目前除行政机关外,并不存在其他主体可以包含一个属于行政编 制的下设机构,因此陕西省学位委员会只能是行政机关。
到本案的相关职权,但已经充分表明,省学位委员会完全可以在这一类的法律关系中 作为行政主体。 《试行办法》第三条规定:“根据国务院学位授予的权限和省政府的要求,陕西省学位 委员会在本省履行以下职责……对本省所属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申请授予硕士和博士 学位及其学科、专业和博士生导师,有权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出推荐名单和建议。” 这种“推荐”和“建议”的行政职权(具有很重要的实质性决定力)正是基于本案中陕 西省学位委员会作为行政主体的基础。《试行办法》通过时,许多政府机构或部门的 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尚未得到规范化,这一文件虽为陕西省学位委员会通过,但这些 职权是获得有权主体(陕西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或认可的(《试行办法》 第十二条规定:“本办法经学位委员会讨论通过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后试行,并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加上这一文件又是其设立与工作的依据,应当认为这些 职权就是其合法享有的基本职权,另外,《试行办法》第三条还表明,这些权限是国 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和省政府所“要求”的,基于当时法律用语不够规范的情形 看,这些权限应认为是陕西省学位委员会可以合法享有的行政权限,因此,它在本案 中拥有相应行政职权,可以作为行政主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