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隋唐时期总结

隋唐时期总结

隋唐时期的社会风貌
一、隋唐时期的政治
(1)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
中央集权的加强:分封制下的君主贵族联合执政-春秋战国时开始中央集权-秦始皇时的皇权独尊和三公九卿-汉朝武帝任用身边人担任尚书令-魏晋三省制-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三使-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军机处(顶峰)
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完善: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权责划分:
中书省—决策(权利最大)
门下省—审议
尚书省—执行(下辖六部)
六部:
户部(土地、人口、财政)礼部(祭祀、接待外宾、春闱科举)
吏部(官员政绩考评,主要考评文官)兵部(军事用兵,五官考评)
刑部(刑狱司法)工部(营造工程,水利建设,屯田)
意义:三省长官同为宰相,互相牵制彼此监督,削弱相权,保证皇权独尊。

(2)唐太宗与贞观之治—选修四
背景:晋阳起兵-推翻隋朝-南征北战-天策上将-玄武门之变-等级为帝
思想与政策:
1)亡隋之鉴:
A.深信“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B.强调“存百姓”的思想
政策: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推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宽减刑罚2)选贤任能:(内举不避轻,外举不避仇)
广求贤哲(房谋杜断)、不避仇怨(重用魏征)、不拘门第、不问民族3)虚怀纳谏:重用魏征
4)革新制度:
A.三省六部制
B.制定《唐律》,用法务在宽简,大量删减死刑条款
C.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
意义:(1)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
(2)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3)将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员的权利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4)为历代沿用,影响深远
D.租庸调制(保障农时)
5)民族团结(自古皆贵中华而贱夷狄,朕爱之如一)
1.突厥的崛起和衰落
(1)东突厥:唐太宗时,俘获颉利可汗,在其旧地设都督府,任用突厥人为都督、将军。

(2)西突厥:太宗征服高昌,设安西都护府;高宗灭西突厥;武周时设北庭都护府。

2.从回纥到回鹘
(1)回纥首领受册封:唐太宗任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2)与唐交往:助唐平定安史之乱,与唐和亲,到中原经商,筑城定居。

3.靺鞨和渤海国
(1)靺鞨兴起: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7世纪中叶强大。

(2)黑水靺鞨:8世纪初,唐设黑水都督府,黑水靺鞨地区正式划入唐朝版图(3)粟末靺鞨:唐玄宗时渤海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至此东北地区归属中央。

4.南诏的崛起:7世纪前期,云南洱海一带分布着六诏。

8世纪前期,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

5.吐蕃的统一和唐蕃关系
(1)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为巩固统治,松赞干布仿唐官制,设置各级官府,建立严密的军事组织,制定了严酷的法律,创制了吐蕃文字。

(2)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带去先进技术,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

此后两百年间,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3)唐蕃会盟:8世纪初,金城公主入藏。

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史称“长庆会盟”。

(唐蕃会盟碑)
贞观之治表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和发展
(3)地方藩镇割据问题
中央与地方的斗争:分封制时的趋于严密-春秋战国时的礼崩乐坏-秦朝时的郡县-西汉初年郡国并行-汉武帝《推恩令》-魏晋地方诸侯王的复立(八王之乱)-唐朝藩镇割据-宋朝转运使+军权分割(积贫积弱)
起因:唐朝中期在地方设立节度使。

爆发: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表现:
(1)人事权-自行任免官吏,节度使职位传子孙或部将,不经过中央委派
(2)财政权-赋税不上交
(3)军事权-拥有武装,不听朝廷节制
二、隋唐时期的经济
(1)农业
工具:江东地区曲辕犁(犁评调节犁耕深浅,简便轻巧)
筒车(水资源丰富的南方)
(2)手工业
A.丝织业:唐末前,主产于北方-唐末后,南方丝织品数量质量逐渐超过北方(明清时真正超过,主要由于北民南迁带来的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以及气候变化)
西亚风格的丝织品:中外交往频繁、吸取了外来的技术、兼收并蓄的对外态度
B.制瓷业:唐朝时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邢州-白瓷、越州青瓷)
代表器物:创制唐三彩,青瓷中著名的秘色瓷
C.造纸业:益州,宣州的纸最为出名,出现雕版印刷技术
(3)商业
交通:大运河的开凿有利于商品流通
知识补充:隋唐大运河
三点:涿郡、洛阳、余杭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春秋古运河)、江南河
意义:
1、沟通了中国大地的东西南北第一,沟通了中国大地的东西南北,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
次真正的融会贯通和大一统。

2、诞生了几十座沿河的繁荣城市。

大运河造就了当时的中心大都市:洛阳(含长安)、扬
州(含杭州)、涿郡(今北京)这样世界级大都市。

3、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北方,带到了南方,也把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南方鱼米桑茶水乡文化
带到了中原,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互补化和共繁化。

五水: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货币:柜坊和飞钱
市场:有严格的时空限制(东西市、按时开市)
口岸:广州
三、隋唐时期的文化
技术:
(1)雕版印刷术
(2)火药的发明以及唐末火药运用于军事。

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火箭、火炮和突火枪(南宋)思想:隋朝儒学家—三教合一。

唐朝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文艺:
(1)诗歌的鼎盛(原因:开放繁荣的环境、科举考诗)
(2)唐朝的短篇小说-唐传奇(市民文化)
(3)楷书: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颜筋柳骨)草书:怀素、张旭
(4)绘画: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吴带当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