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完美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娉.婷(pīnɡ)妖娆.(ráo)嘶.哑(sī)坟墓.(mù)B.颓.然(tú)呢喃.(lán)摇曳.(yè)枉.然(wǎng)C.谪.守(dí)冠.冕(ɡuān)鲜妍.(yàn)莽莽.(mǎnɡ)D.红晕.(yūn)汀.兰(dīng)分.外(fèn)伛偻..(yǔ lǚ)2、下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一代天骄觥筹交错一碧万倾百废俱兴B.山肴野蔌段章取义恼羞成怒重蹈履辙C.温文尔雅恪尽职守淫雨霏霏伛偻题携D.无与伦比风霜高洁薄暮冥冥水波粼.粼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不久,媒体爆出了演员翟天临博土论文造假事件。
他的这种学术不端的行为,让喜欢他的影迷们痛心疾首....。
B.3月10日,埃塞饿比亚发生了一起危言耸听....的坠机事件,机上所有人员全部遇难,其中有8名中国人。
C.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有效约束。
D.明明一句话就可以讲清楚,自认为读了很多书的他总爱咬文嚼字....,结果是废话连篇,让人生厌。
4、找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花香藕具有补心脾、润秋燥、收缩血管、清热补血,深受食客喜爱。
B.候风地动仪的主要构成部分是由触发机关和报警装置组成的。
C.十年过去了,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大多走出了地震带来的阴影。
D.“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不仅要落实到位,而且要宣讲到位。
5、下列对修辞方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登高远望,泰山的松树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是和清风游戏。
(比喻)B.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西头吃烙饼,东头喝稀饭。
(借代)C.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
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
(拟人)D.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夸张)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他为官清廉,公务之余常利用时间读书,立志写一部通志,作为人们的借鉴。
②宋朝司马光出生于官宦世家。
③每当司马光需休息时,便枕着“警枕”,如此学习的结果,终于取得了成功,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
④为了把握时间读书,他特意制作一个圆木枕头,枕头的妙用是睡觉时身子只要一翻动,它就会滚动,人也就惊醒了,可以继续研究学问,因此称“警枕”。
⑤他从小机智过人,勤奋好学,刚满二十岁即考上进士。
A.③①④②⑤ B.②⑤①④③ C.④①⑤③② D.③①⑤②④7、(1)他山之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3)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5)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渔家傲》)(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马思远《天净沙·秋思》)(7)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郑燮《竹石》)(8)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比喻手法描绘了壮美的雪景,令人回味。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唐雎不辱使命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
(1)秦王怫然怒怫然:(2)请广于君广:(3)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4)岂直五百里哉直:(5)天下缟素缟素:2.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并举例分析其作用。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买了半山百合在市场里,有个宜兰人,每隔几天来卖菜。
他的菜篮里每次总会有几把野花。
他告诉我,他在家附近采到什么花,就卖什么花。
他卖菜与一般菜贩无异,但卖花却有个性,不论大把小把,总是卖五十元,所以买的人有时觉得很便宜,有时觉得很贵。
他不在乎,也不减价,理由是:“卖菜是主业,要照一般的行情;卖花是副业。
我想怎么卖就那样卖呀!爽就好!”他卖花爱卖不卖的,加上采来的花比不上花店的花好看,有的极瘦小,有的被虫吃过,所以生意不佳,可怪的是,他宁可不卖,也不折价。
有时候他的花好,我就全买了(不过才三四把),所以他常对我说:“老板,你这个人阿莎力(闽南语,指干脆爽快),我真甲意(闽南语,指喜欢)。
”有时候花真的不好,我不买,他会兜起一把花追上来:“嘿!送你啦!我这个人也阿莎力。
”久了以后,相熟了,我就叫他“阿莎力”,他颇乐,远远看到我就笑嘻嘻的。
今天路过阿莎力的摊子,看到有几束百合,比从前卖的百合瘦小,株条也不挺直,我说:“阿莎力,你今天的百合怎么只有这些?”“全卖给你好了,这是今年最后的野百合了,我把半座山的百合全摘来了。
”“半座山的百合?”“是呀!百合的季节已经过了,我走了半个山只摘到这些,以后没有百合卖了。
”“半座山的百合,那剩下的半座山呢?”“剩下的半座山是悬崖呀,老板!”阿莎力苦笑着说。
想到这是今年最后的百合,我就把他所有的百合全买下来,总共才花了三百元。
回家的路上,我想,三百元就买下半座山的百合,十分不可思议。
我把百合插在花瓶里,晚上的时候,一个人静静地看那纯白的盛放的花朵。
百合的喇叭形状仿佛在吹奏音乐一样,野百合的芳香最盛,特别是夜里心情沉静的时候。
香气随着音乐在屋里流淌。
在山里的花,我最喜欢的就是百合了。
从前家住山上,有四种花是遍地蔓生的,除了百合,还有野姜花、月桃花、牵牛花。
野姜花的香气太艳,月桃花没有香气,牵牛花则朝开暮谢,过于软弱,只有百合是色香俱足,而且在大风的野地里也不会被摧折,花期又长。
从前的乡下人不时兴插花。
因为光是吃饱都艰难,谁会想到插一瓶花呢?但不插花不表示不爱花,每当野花盛开的时节,我们时常跑到山坡上去寻找野花的踪迹。
有些山坡开满了百合花,我们就会躺在百合花的白与白之间。
山风使整个田园都有着清凉的香气。
感觉我们的心也像百合一般白了,并用白喇叭吹奏着高扬的音乐。
然后想到“山上的百合也不纺纱,也不织布,但所罗门王皇冠上的宝石也比不上它”的句子,我们就不禁有陶醉之感了。
近年来,野百合好像也很少了,可能是山坡地被开发的缘故。
只有几次到东部去,我在东澳、南澳、兰屿见到野百合遍地开的情景。
自从流行插花。
百合花就可以卖钱,野生的百合在未开之前便被齐根剪断,带到市场来卖。
瓶插在屋里的野百合花,虽然也像在坡地一样美、一样香,感受却大有不同了。
屋里的百合再怎么美,也没有野地风中那样的昂扬,失去了那种生机盎然的姿势,好像……好像开得没有那么“阿莎力”了。
进口种植的百合花有各种颜色,黄的、红的、橙的,香气甚至比野生的更胜,但可能是童年印象的缘故,我总觉得百合花都应该是白色的,花形则最好是瘦瘦的、长长的。
可是那土生土长的、有灵醒之白的百合,恐怕得要到另外半山的悬崖峭壁去看了。
此时的野百合花期已过,剩下的都是温室种植的百合了,这样一想,眼前这一盆百合使我生起一种深切的感怀。
它是在预告一个春天的结束,用它的白来告白,用它的香来宣示,用它的形状来吹奏,我们在山坡地那无忧的生活也随百合的记忆流得远了。
夜里,坐在百合花前。
香气弥漫,在屋里随风流转。
想到半山的百合花都在我的屋子里,虽然开心,内心里还是有一种幽微的疼惜。
呀,不管怎么样,野百合还是开在山里好,野百合,还是开在山里的,好呀!(选自《林清玄散文精选》,有删改)1.阅读文章,说说山里的花,作者为什么最喜欢百合?2.结合语境,说说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百合的喇叭形状仿佛在吹奏音乐一样,野百合的芳香最盛,特别是夜里心情沉静的时候,香气随着音乐在屋里流淌。
3.文章主要写野百合,但作者开头却花了很多笔墨写卖花的人,说说作者这样安排详略的用意是什么。
4.文章末尾说:“呀!不管怎么样,野百合还是开在山里好,野百合,还是开在山里的,好呀!”联系全文,说说这段文字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捕风者彭家河①我曾经想看到风的形状,可它形无定式来去无踪;我也曾想捕捉风的味道,可是,风静隐于虚无之中,风动,带来的却是他处的味道;我也曾琢磨过风的声音,才知道风本无声,只是有许多声音都被风一路带来又一路带走……②在我离开农村进入小县城之后,仿佛进入一个听觉和味觉的荒漠。
身处日益膨胀和来不及完善的城市,我成天浸泡在城市污秽的味道和繁杂的声音之中,只能独自怀念着风清气正的乡下时光。
③虽然风的形状不可看见,但是风经过之处,也总有从静到动的提示。
草倒叶飞、云转幡动,这都是风在说它来了。
可能风还在远处,我们就远远地发现了风的脚印。
在乡下,如果站在木格的窗子背后,只要看到对面青山上的树在摇摆,山路上的雨衣在飘动,瓦房上的炊烟在扭腰,这些都是在说,那就是风。
当然,居住在高高的电梯公寓,隔着双层的玻璃窗子,也只有那些粗壮烟囱上方的烟雾或者花花绿绿的商铺彩旗,在天空中写着“风”,如果没有这些烟囱或者旗子,应该是看不到风的身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