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配合物

第三章-配合物


举例说明18e规则和如何确定电子的方法: ①把配合物看成是给体-受体的加合物,配体给予电子, 金属接受电子; ②对于经典单齿配体,如胺、膦、卤离子、CO、H-、烷基 R-和芳基Ar-,都看作是二电子给予体。如 Fe(CO)4H2 Ni(CO)4 Fe2+ 6 Ni 10 4CO 4×2=8 +)4CO 4×2=8 +)2H- 2×2=4 10+8=18 6+8+4=18 ③在配合阴离子或配合阳离子的情况下,规定把离子的电 荷算在金属上。如: Mn(CO)6+: Mn+ 7-1=6, 6CO 6×2=12, 6+12=18 Co(CO)4-: Co- 9+1=10, 4CO 4×2=8, 10+8=18
3.2 π酸配合物的合成
• π酸配体定义: • π酸配体不但有孤对电子可与中心原子形成 σ配键,而且具有空的π轨道,能接受中心 原子充满轨道的电子,形成反馈π键。 • 总结:凡能形成反馈π键的配体称之为π酸 配体。其配合物称为π酸配合物
Π酸配合物与经典配合物的区别
1.配体除能提供孤对电子与中心原子成键外, 还可形成反馈π键 2.中心原子是具有多个d电子的低氧化态的过 渡金属 • Π酸配合物是最典型的金属羰基配合物。
3.4.1二茂铁的性能结构与成键
• 1.二茂铁的性质和应用 • 溶于苯等有机溶剂,但不溶于水。
• 二茂铁是易升华的橘红色固体,熔点446k,隔绝空气加热 至773k都不分解。故是一种稳定的共价化合物。 • 二茂铁是反磁性的,易被Ag+或NO3-氧化为蓝色的铁茂正离 子[Fe(C5H5)2]+。 • 由于二茂铁中环戊二烯基具有芳香性,因此它具有许多类 似于苯的性质。
用此法同样可以得到Ni(II)、Cd(II)和Zn(II) 、 用此法同样可以得到 和 等的氨配合物, 等的氨配合物, 但此法不能用于 但此法不能用于Fe(III)、Al(III)、Ti(IV)等 不能用于 、 、 等 氨配合物的制备, 氨配合物的制备, 因为这些离子更易与氨水中 的OH- 离子结合成为难溶氢氧化物. 离子结合成为难溶氢氧化物.
有效原子序数规则(EAN规则 规则) 有效原子序数规则 规则
1 EAN规则 规则
EAN规则是说金属的 d 电子数加上配体所提供的 电子数之 规则是说金属的 电子数加上配体所提供的σ电子数之 和等于18 和等于 EAN亦称为18电子规则,这个规则实际上是金属原子与配体 成键时倾向于尽可能完全使用它的九条价轨道(五条d轨道、1条s 、三条p轨道)的表现。
• 然而,不管是端基配位还是侧基配位,配位的过程都是 CO将电子填入金属的空轨道, • 结果将使金属原子上集中了过多的负电荷。 为了不使中心金属原子上过多负电荷累积,中心金属原子 d 电子反馈到CO分子之上。 显然CO分子能够接受中心金属原子反馈送来的 d 电子的轨 道只能是最低未占据的2π反键轨道。
320K
(4) 两种金属的羰基化合物相互作用,可以制得异核羰基 配合物。如: 3Fe(CO)5 +Ru2(CO)12 380K FeRu2(CO)12 +Fe2Ru(CO)12+CO
2 羰基化合物的反应 (1)可与碱作用生成含氢羰基配合阴离子 Fe(CO)5+3NaOH Na[Co(CO)4]+H+ Na[HFe(CO)4]+Na2CO3+H2O H[Co(CO)4]+Na+ Co(CO)4- + H+ pKa≈7
420K,30MPa
CrC13+6CO+A1 OsO4+9CO
A1C13,苯
Cr(CO)6+A1C13 Os(CO)5+4CO2
420K,25MPa
(3) 通过热分解或光照分解, 可制得某些多核羰基化合物。 如: 3 Os(CO)5 2 Fe(CO)5 Co2(CO)6 △
UV,汽油
Os3(CO)12+3CO Fe2(CO)9+CO Co4(CO)12
(sp-sp反键)
(二重简并)
(sp(C))
(二重简并)
(sp-sp成键)
(sp(O))
CO有哪些分 子轨道上的电 子能给予 中心原子形成配位键?
在四条被电子占据的轨道 中, 4σ 轨道由于电子云大部分 集中在CO核之间, 不能拿出来 给予其他原子, 给予其他原子,
因此, 能授予中心金属原子电子对的只有3σ、1π和 5σ 的电子。其中 3σ电子是属于氧的孤对电子,由于氧的 的电子。 电子是属于氧的孤对电子, 电负性比碳原子大, 除少数情况之外, 氧很难将3σ电子 对拿出来给予中心金属原子, 因此,可能与中心金属 因此, 原子形成σ 配键的分子轨道就只有1π和 5σ了。
反馈π键的形成见下图:
反馈键的形成,使电子从中心金属原子转入CO的π键(等价于 CO的σ电子转入了π轨道), 电子转入了π 其结果是使C≡O的内部键强度的削弱和金属-配体间的键增 的内部键强度的削弱和金属- 强,
表现在C≡O 键长增加(由自由CO的112.8pm增大到115pm), 键强削弱,C-O间的伸缩振动频率下降(由自由CO的2143cm- 1下降到大约2000 cm-1),而M-C间的键长却缩短。 这些实验事实, 不仅支持反馈键的论述, 并且也表明了反馈键的形成使得CO内部键削弱和中心原子 与配体的键合的加强
• 配位化合物
什么是配合物? 什么是配合物? 配合物: 配合物:配合物是由可以给出孤对电子和具 有接受孤对电子的空位的原子或离子( 有接受孤对电子的空位的原子或离子(统称为 中心原子) 中心原子)按一定的组成和空间构型所形成的 化合物。 化合物。
金属配合物分类
Werner型配合物; 型配合物; 型配合物 不饱和烃配合物(金属有机配合物); 不饱和烃配合物(金属有机配合物); 金属簇合物; 金属簇合物; 大环配合物等。 大环配合物等。
例 [Cr(en)3]Cl3的合成 用CrCl3·6 H2O 与en在水溶液中反应得不到目 在水溶液中反应得不到目 标产物: 标产物: CrCl3·6H2O Cr(OH)3 可经过如下路线合成: 可经过如下路线合成 将无水Cr2(SO4)3与 en在乙醚中混合形成溶液, 在乙醚中混合形成溶液, 将无水 在乙醚中混合形成溶液 再加入KI, 最后加入 最后加入AgCl即得目标产物的溶液, 即得目标产物的溶液, 再加入 即得目标产物的溶液 向溶液中加入乙醇就析出目标产物 Cr2(SO4)3 + en + 乙醚 [Cr(en)3]I3 AgI 溶液 + [Cr(en)3]Cl3
因此,分子N2与过渡金属生成配合物时的成键情况也与CO 相似。 然而同CO相比,N2最高占有轨道的能量比CO低,所以N2 然而同 相比, 最高占有轨道的能量比 低 所以 相比 较差的σ电子给予体 是一个较差的 电子给予体,另一方面,N 是一个较差的 电子给予体,另一方面 2分子的最低未占据空 轨道的能量又比CO的高 所以 2又是一个较差的 的高,所以 较差的π电子接受体 轨道的能量又比 的高 所以N 又是一个较差的 所以N 接受金属d电子形成反馈 键的能力也不如CO强。 电子形成反馈π键的能力也不如 强 所以 2接受金属 电子形成反馈 键的能力也不如 因此,N2分子配合物的稳定性比金属羰基化合物差, 因此, 分子配合物的稳定性比金属羰基化合物差,
σ配键作用,生成的键称为σ-π配键。
3.3 类羰基配体的有机过渡金属配合物
N2、NO+、CN-等双原分子或基团是CO分子的等电子体。 因此他们与过渡金属配位时与CO的情形十分相似,同样是既可 作为σ给予体,又可作为π接受体。 5.2.1 分子 2配合物 分子N 下 面 示 出 N2 分 子的分子轨道能级 图。 最高占据轨道相当 于N上的孤对电子 ,然后是π轨道,最 低未占据为1π
(2)与酸作用生成羰基氢化物
(3)与X2、NO的取代反应 Fe2(CO)9+4NO 2Fe(CO)2(NO)2 + 6CO (4)氧化还原反应 Mn2(CO)10 +Br2 2Mn(CO)5Br
金属羰基化合物中的化学键
可以利用分子轨道理论来说明金属羰基化合物中的成键过 程。 在CO的分子中, C和O都是以2s和2p原子轨道参与成键的。 CO分子的轨道能级图和轨道示意图绘于下。
二元羰基化合物的制备和反应
1 二元羰基化合物的制备 (1)金属粉末与CO直接作用 金属粉末必须是新鲜还原出来的处于非常活化的状态才行。 Ni+4CO Ni(CO)4(m.p.-25℃) △ Fe+5CO Fe(CO)5
常温常压 493K , 20MPa
Ni+4CO
(2)还原和羰基化作用 还原剂可用Na、Al、Mg、三烷基铝、CO本身以及CO+H2 等。如: 2CoCO3+6CO+4H2 Co2(CO)8 +4H2O
当CO的5σ和1π分别与金属生成σ配位键时,他们的 成键情况有如下几种方式:
端基配位和侧基配位
a 端基配位
端基配位是CO中C上的孤电子对5σ填入金属离子的空轨道: M b 侧基配位 侧基配位是CO中的1π电 子填入金属离子的空轨道:

:C≡O

C
M
O 实验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CO都是端基配位。
2. 在非水溶剂中的取代反应 用非水溶剂可以a) 防止如Fe 用非水溶剂可以 防止如 (III)、Al (III)等 、 等 金属离子的水解; 金属离子的水解; b) 可以使难溶于水的有机配体 溶解; c) 配体配位能力弱, 竞争不过水; d) 溶剂 配体配位能力弱, 竞争不过水; 溶解 本身就是配体, 如二甲亚砜(DMSO). 本身就是配体, 如二甲亚砜 DMSO [Cr(DMSO)6]Cl3 + 6H2O CrCl3·6H2O
配合物种类繁多,数目巨大, 配合物种类繁多,数目巨大,制备方法也是 多种多样。现在我们就最通用的方法加以介绍。 多种多样。现在我们就最通用的方法加以介绍。
3.1利用取代反应制备配合物 3.1利用取代反应制备配合物 1.在水溶液中的取代反应 用金属盐和配体在水溶液中进行反应, 用金属盐和配体在水溶液中进行反应,实际上 是用适当的配体去取代水合离子( 是用适当的配体去取代水合离子(当然也是配离 中的水分子配体。例如用CuSO 子)中的水分子配体。例如用CuSO4的水溶液与过 量的浓氨水反应制备[Cu(NH 量的浓氨水反应制备[Cu(NH3)4]SO4: [Cu(H2O)4]2+ + 4NH3 [Cu(NH3)4]2+ + 4H2O 浅蓝 蓝色 室温下将反应物溶液混合, 室温下将反应物溶液混合, 溶液由浅蓝色变为 蓝色,说明反应真的发生了. 向溶液中加入足量乙 蓝色,说明反应真的发生了. 向溶液中加入足量乙 产物因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醇, 产物因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即可得到深蓝色 晶体. 的[Cu(NH3)4]SO4晶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