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区设计编制规范(试行)

采区设计编制规范(试行)

采区设计编制规范(试行)华润天能徐州煤电有限公司2011年8月目录1 一般规定 (1)1.1 采区设计范围 (1)1.2 采区设计原则 (1)1.3 采区设计内容与要求 (1)1.4 采区设计审批 (2)1.5 采区设计执行与变更 (2)1.6 采区投产验收 (3)1.7 采区设计存档 (3)1.8 其它 (3)2 采区设计说明书编制大纲 (4)2.0 前言 (4)2.1 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4)2.1.1 采区概况 (4)2.1.2 煤系地层与煤层 (4)2.1.3 地质构造 (5)2.1.4 水文地质 (5)2.1.5 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5)2.1.6 储量计算 (6)2.1.7 存在的问题与处理意见 (6)2.2 采区巷道布置 (7)2.2.1 设计方案 (7)2.2.2 方案比较 (7)2.2.3 采区巷道布置 (8)2.2.4 采区巷道断面与支护 (9)2.2.5 采区巷道施工与工期 (9)2.3 采煤方法、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0)2.3.1 开采程序 (10)2.3.3 采区生产能力 (11)2.3.4 采区服务年限 (11)2.4 采区通风系统 (11)2.4.1 通风系统 (11)2.4.2 采区风量计算 (12)2.4.3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16)2.4.4 矿井通风能力校核 (16)2.5 采区供水及防尘系统 (16)2.5.1 采区需水量计算 (16)2.5.2 采区供水系统 (17)2.5.3 采区防尘系统 (17)2.6 采区防灭火系统 (17)2.6.1 采区消防系统 (17)2.6.2 采区防灭火系统 (18)2.7 采区排水系统 (18)2.7.1 采区排水系统 (18)2.7.2 排水设备选型 (18)2.8 采区运输系统 (19)2.8.1 采区运输系统 (19)2.8.2 运输设备选型 (19)2.8.3 提升运输安全设施 (23)2.9 采区供电系统 (23)2.9.1 采区供电系统 (23)2.9.2 采区供电设备选型 (23)2.9.3 采区信号与照明 (26)2.10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26)2.10.1 监测监控系统 (26)2.10.2 人员定位系统 (26)2.10.3 压风(自救)系统 (26)2.10.5 通信联络系统 (28)2.10.6 紧急避险系统 (28)2.11 安全技术措施 (29)2.11.1 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29)2.11.2 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29)2.11.3 瓦斯防治安全技术措施 (29)2.11.4 防灭火防治安全技术措施 (29)2.11.5 防尘安全技术措施 (29)2.11.6 提升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29)2.11.7 供电安全技术措施 (30)2.11.8 顶板与冲击地压防治措施 (30)2.11.9 地温防治安全技术措施 (30)2.12 技术经济 (30)2.12.1 工程概算 (30)2.12.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2)2.13 存在问题及建议 (33)3 采区设计图纸 (34)3.1 总体要求 (34)3.2 采区设计附图 (34)4 封面、扉页、审查页格式 (37)采区设计编制规范(试行)为进一步加强采区设计与施工管理,实现合理集中、安全生产,提高矿井经济效益,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编制《采区设计编制规范(试行)》。

1一般规定1.1采区设计范围(1)生产矿井开拓新采区,开工前必须编制采区设计,上报公司审批。

否则,不准开拓或准备新采区。

(2)经批准的矿井设计文件(矿井设计、矿井改扩建设计、水平延深设计、区域设计等)中的首采区地质条件或开采方案发生重大变化时,必须重新编制采区设计。

(3)按批准的矿井设计文件中的首采区设计开拓或准备首采区时,不需另外编制采区设计。

1.2采区设计原则(1)采区设计由矿总工程师组织编制,必须符合《矿产资源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等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2)采区设计的编制应密切结合矿井实际,体现生产集中化、装备机械化、技术经济合理化和安全高效原则,因地制宜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行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3)采区设计的编制必须以经上级批准的设计文件(矿井设计、矿井改扩建设计、水平延深设计、区域设计等)和经公司审批的采区地质说明书为依据。

1.3采区设计内容与要求(1)采区设计至少提出2个以上设计方案,进行充分的经济技术比较,选择最优方案。

设计方案必须经公司主要领导及生产技术部专业技术人员审查同意。

(2)采区设计说明书应按照本编制规范“2采区设计说明书编制大纲”的内容与要求进行编写,并按“3采区设计图纸”要求附图。

要求内容完整、文字通顺,术语、公式、数量单位规范;图表齐全、内容和标注满足施工需要,制图规范,图纸比例恰当、图面清晰;参数选择应有依据、设备选型应有计算。

(3)设计说明书中所有图表均应按章节顺序编号,如图5-2-6表示第5章第2节第6张图。

A3幅面以下的图表均应插入到说明书中相应位置。

图表名称和内容均采用“宋体、五号”字体,图名位于图下方居中,表名位于表上方居中。

(4)设计说明书正文采用“宋体小四”字体、1.5倍行间距;章标题采用“宋体三号”、节标题采用“宋体小三号”、节内分项标题采用“宋体四号”字体并加粗,“段前段后”各1行,每章另起一页。

封面、扉页、审查页等格式见附件。

(5)设计说明书用A4纸张双面打印,并用塑光纸包装装订成册。

1.4采区设计审批(1)采区设计编制完成后,由矿总工程师组织地测、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防、安监等相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审查;审查修改并经总工程师、矿长签字后,拟定报审文件,于开工前2个月、一式两份上报公司审批。

(2)公司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部等部门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采区设计进行会审,并提出详细具体的审查意见;审查修改并经参审人员签字后,1个月内由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并行文批复。

因特殊原因,暂时不能确定设计方案,需进一步查清或修改时,应以会议纪要形式形成审查意见,待条件查清或修改后及时给予批复。

1.5采区设计执行与变更(1)准备新采区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采区设计施工。

采区施工和采掘过程中严禁任意扩大和缩小设计规定的煤柱,严禁破坏工业场地、矿界、防水和井巷的安全煤柱,采空区内不得遗留未经设计规定的煤柱。

(2)采区设计一经签字批准,即不准在设计原版上进行改动。

如遇下列情况,必须编制采区设计变更方案,报公司审批,审批程序同上。

◆由于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其他原因,采区开采范围与原设计有较大变化(开采面积扩大或缩小,开采煤层数增加或减少等)。

◆巷道布置、主要巷道支护形式、开采程序、采煤方法或采煤工艺等有重大变更的。

◆主要生产系统有重大改变的。

◆安全技术措施有重大改变的。

(3)采区设计变更方案主要应包括变更原因、变更技术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并附图。

(4)建立采区设计执行情况月度检查制度,每月至少对所有生产采区(含开拓准备采区)排查一遍,排查人、技术科长、总工程师签字齐全,确保排查结果的真实性。

1.6采区投产验收(1)新采区必须经公司验收合格后,方准投产。

采区投产验收办法另行制定。

(2)对已投产的采区,动态检查中如发现系统不健全或其它重大安全隐患,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应立即停止作业、限期整改,整改完毕经公司验收合格后方准恢复生产。

1.7采区设计存档(1)批准的采区设计必须存档备查,同时上报公司生产技术部备案(纸质和电子版)。

(2)批准的采区地质说明书、上级及公司批复文件、采区设计变更方案及批复文件、采区投产验收资料、特殊开采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必须及时同采区设计一起存档。

1.8其它(1)每年12月,各矿应根据批准的年度生产计划和中长期规划,编制下年度设计计划及本年度设计工作总结报公司生产技术部。

(2)建(构)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上)开采,及跨井筒、大巷、井底车场硐室开采,采区设计前必须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公司批准。

(3)编制采区设计的各专业负责人的技术职称必须为助理工程师及以上。

(4)采区名称一般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水平编号(各水平的采区统一排序时,可省略),第二部分为煤层组别,第三部分为采区顺序。

(5)本编制规范所列内容为采区设计的主要内容,由于采掘作业的复杂性,各矿如有本编制规范未涉及到的或其它特殊情况,应将其内容补充到相应章节或单独编制成节,确保编制内容齐全、完整、有针对性。

(6)本编制规范自下发之日开始执行。

2采区设计说明书编制大纲2.0前言简要说明矿井概况、矿井生产布局现状及其对本采区的接续要求。

简要说明本设计的主要内容:采区生产能力;采区大巷、总回风巷布置;单翼或双翼采区、单层或联合布置,采区上下山数目及位置,采区车场形式;采区主要硐室;采区主要设备;采区内设计采煤工作面(走向或倾向)数目及开采顺序;工程量及工期。

列出本采区设计的主要依据:经批准的矿井设计或改扩建设计、水平延深设计、区域设计等(编制单位、批准时间),经批准的地质说明书(编制单位、批准时间),采区设计任务书或委托书,有关的矿压观测资料及其它相关资料。

2.1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2.1.1采区概况(1)采区位置与范围:采区位于井田的具体位置,开采范围(边界)、走向及倾斜长度、上下水平标高,开采煤层数等。

(2)采区四邻及地面情况:详细描述周围临近采区或矿井、煤层开采情况,描述采区在地面的相对位置、地面标高(最高、最低)、地面建筑物和重要设施(如铁路、公路、桥梁、村庄、建筑物、高压线路、河流、湖泊、水库、堤坝等)。

(3)开采对地面的影响:描述采区开采对地面可能造成的影响,包括地面塌陷区范围、塌陷程度预计,以及对地面建筑物和设施的影响程度。

(4)插图:井上下对照图2.1.2煤系地层与煤层(1)煤系地层:描述煤系地层的层序、厚度及产状变化情况。

(2)煤层:描述可采煤层厚度及其变化规律、煤层稳定性及可采范围;描述采区范围内煤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及其变化情况;描述煤层结构(夹矸)、层理、节理、裂隙等构造特征,硬度(f)、容重;各煤层层间距及其变化规律。

(3)煤层顶底板:描述煤层顶板(伪顶、直接顶、老顶)、底板(直接底、老底)岩石性质、层理、节理、厚度、强度(硬度)、分类、底板比压等情况及对开采影响。

(4)煤种、煤质:描述煤的牌号、煤质(灰分、含硫、发热量)及用途等。

(5)插图:综合柱状图可采煤层特征表2.1.3地质构造(1)断层:描述采区内断裂(断层、裂隙)的发育特点和规律,断层性质、产状及其对煤层的破坏和对开采的影响。

(2)褶曲:描述采区内褶曲的发育特点和规律,褶曲性质、产状及其对煤层和开采的影响程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