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课程简介主讲人信息学分课时信息1 GX0502005 中西文化比较本课程从人类文化演进规律入手,从审美递增、递减律,阴阳二极对立转化律,万物五相选择律等方面对中西文化进行阐释,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互根、互构、互补、互彰、互抗、互证、互进,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辜正坤,北京大学教授1.5 332 GX0502017 20世纪世界史本课程从20世纪全球重大历史事件入手,再现了朝鲜半岛、巴以冲突、巴尔干火药桶、印巴冲突,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与缓和、欧洲统一进程、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东亚崛起等历史转折点的来龙去脉,旨在让学生开阔视野,通过对历史的学习,理解现在和未来。
冯玮,复旦大学,教授。
1.5 223 GX0502021 百年风流人物:曾国藩本课程讲述了曾国藩的一生,包括他所处的时代及其家世,读书与科第,治学与修身,得意与失意,屡败与屡战,守制与复出,功成与身败等内容。
老师讲述风格活泼风趣,旁征博引,将一代名臣曾国藩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对曾国藩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周鼎,四川大学,讲师。
1.5 164 GX0502022 文艺复兴:欧洲由衰及盛的转折点本课程从但丁、彼特拉克的道德政治学到萨鲁塔蒂、布鲁尼的市民人文主义,从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到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人民共和国,从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艺术风格到芭蕾舞诗性美的精神意蕴,为学生展现文艺复兴为何是欧洲由衰及盛的转折点。
朱孝远,北京大学,教授。
1.5 235 GX0502023历史的三峡:近代中国的思潮与政治在历史的三峡中,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建立,近代中国艰难地度过了一段曲折而多变的历程。
在这百年之中,中国的主流思潮发生了数次转向,而这些思潮的转向又一次次地影响到了政治的格局,乃至影响到了整个中国历史的走向。
本课程将从清朝末期开始,详细讲述近代中国的思潮变迁,分析其对中国的政治与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1.5 216 GX0502024 逻辑学导论亚里士多德说:“人是社会的动物”。
作为社会动物,在社会生活中的人必须经常进行论证。
证成、反驳和说服是论证的三大目标,而说服是论证的最终目标。
自亚里士多德提出词项逻辑以来,逻辑学家曾提出了众多逻辑类型。
将这一历史脉络体现在逻辑学导论课程之中,把熊明辉,中山大学,教授。
1.5 27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形式逻辑与非形式逻辑、演绎逻辑与归纳逻辑有机整合在一起,正是本门课程的基本宗旨。
7 GX0502025知识论导论:我们能知道什么?知识是什么?知识需要基础吗?我们能知道什么?本课程从从各种不同的真理论入手,围绕知识与信念、知识与怀疑、知识与确证、现象与实在、内在与外在等议题,以一种平易近人又饶有意味的方式探讨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理解知识论带来的益处。
江怡,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1.5 308 GX0502026 中华诗词之美(新版)中华诗词滥觞于先秦,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严格的格律韵脚、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是中华诗词美之所在。
诗词也是中华数千年社会文化生活的缩影。
叶嘉莹,南开大学,教授。
1.5 289 GX0502027 宋崇导演教你拍摄微电影随着网络分享平台的普及,拍摄属于自己的影片已成为数字时代的生活方式,本课程以微电影的拍摄为出发点,介绍了影片制作流程和细节,以务实的方式带领大家拍摄一部属于自己的作品。
宋崇,同济大学,教授。
1.5 2510 GX0502028 从草根到殿堂:流行音乐导论流行音乐作为一种最大众、最通俗的平民化音乐,以其独特的姿态区别于古典音乐,并历经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
该课程内容涉及了流行音乐的创作、表演、制作和传播等各个领域,通过丰富的富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了流行音乐从诞生到繁荣的历史过程,剖析了流行音乐文化背后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通过作品进行思考。
陶辛,上海音乐学院,教授。
郭昕,上海理工大学,讲师。
楼徐燕,浙江警察学院,讲师。
赵朴,杭州师范大学,讲师。
郝巍,南京艺术学院,讲师。
1.5 2411 GX0502029 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本课程涉及范围上起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的科学与技术,下迄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与发展,着重讲述了西方科学技术的历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中西方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影响等内容,同时也对科学技术史这门学科本身的发展进行了描述,旨在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戴吾三,清华大学,研究馆员。
刘兵,清华大学,教授。
杨舰,清华大学,教授。
冯立升,清华大学,教授。
蒋劲松,清华大学,副教授。
鲍鸥,清华大学,副教授。
雷毅,清华大学,副教授。
1.5 3212 GX0502030 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本课程主要讲述了生命现象与文明发展、生物多样性与生物系统演化、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复杂而神奇的人、免疫与疾病、脑与神经学科、生态与人类坏境、生物技术等内容,从各个方面分析了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做出了一定的预判。
张铭,浙江大学,教授。
1.5 2413 GX0502031 物理与人类文明本课程以人类物理发展进程为背景,结合现代社会的诸多问题,交叉科学与人文,融合东方与西方文化,将人类重大物理成就以及科学精神作为一种文化进行阐述。
通俗易懂又严谨求实地阐述物理学发展的重大成就、发展规律与思维方式、研究方法以及科学精神与人类文明的关系等问题。
叶高翔,浙江大学,教授。
盛正卯,浙江大学,教授。
1.5 3414 GX0502032 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如果数学是人类科学发展的面包与黄油,那么数学史与数学教育是使面包与黄油更加可口的蜂蜜。
本课通过解析著名数学家的经历及其著名著作,追溯数学的历史,更准确地把握数学发展的来龙去脉,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解读数学学习的正确方式,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汪晓勤,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1.5 2415 GX0502033 人工智能:语言与伦理什么是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以及专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史上的“三国演义”,为何需要哲学眼光的梳理?“大数据”真的那么智能吗?如何教计算机说人话?计算机能够懂汉语吗?计算机能够懂得“一个帅哥”与“一枚帅哥”之间的区别吗?人工智能能够理解隐喻吗?如何设计一个“儒家机器人”?这一切,将在《人工智能:语言与伦理》这门课中得到解答。
徐英瑾,复旦大学,教授。
1.5 2116 GX0502034 民俗资源与旅游民族精神的崇高、现实生活的壮丽、追求生命永恒的执着、稚拙古朴的艺术神韵是民俗资源带给我们的感受。
在本课程中,教师从民俗文化的基本知识、都市民俗旅游资源(以上海为例)、乡村民俗旅游资源、中国旅游资源的开发等方面介绍中国民俗特色,让学生不出门户便能体会到淳朴的民俗情。
仲富兰,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1.5 2117 GX0502035 《资治通鉴》导读风起云涌的权谋之才,跌宕缜密的用兵之道,精妙绝伦的读心之术,《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便成为历代帝王将相和文人骚客的争读之书。
本课程从《资治通鉴》的编修与成书讲起,以纪年与正统、怪力与规则、开拓与守成为线索,探讨历史上的政治、军事、民族、经济等议题,引导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以古鉴今,读史明智。
姜鵬,复旦大学,副教授。
1.5 2518 GX0502036 批判与创意思考本课程从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多学科领域的视角出发,重点介绍了创意思考的来源、创意思考的路径和方法、批判思考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让学生能够优化自己的思考方式、掌握更有效的思考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更好地解决实际生活和学习中面临的具体问题。
冯林,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1.5 2419 GX0502037 网络创业理论与实践本课程从网上创业基础切入,从开店准备、货源管理、商品及店铺管理、网店推广、网站优化和无线运营方面,给予理论普及与实操指导,以详实的案例解析、丰富的实践经验来引导大学生开启真实的电商创业之旅,有效避免网络创业的陷阱,被网络创业者称为接地气的创业实战课程。
聂兵,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特聘讲师。
1.5 2720 GX0502038 大学生创业导论本课程重点放在对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和创业基础知识的介绍,同时指导学生以团队形式开展一些项目化的实践训练。
旨在引导学生尽早树立创业意识,学会创新性思维,提升精神心理品质,了解企业创建和运行管理的基础知识,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姚凯,复旦大学,教授。
1.5 2721 GX0502039 高等数学考研辅导课(上)本课程配合课程《高等数学》,主要提供给有考研需求的理工科学生使用。
本课程按照全国考研大纲中对高等数学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讲解考研重难点,通过题目的练习、比较、思考,发现并总结题目设置和解答的规律性。
旨在将各方面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真正掌握应试解题的金钥匙,从而迅速提高知识水平和应试能力。
尹逊波,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2.0 8022 GX0502040 高等数学考研辅导课(下)本课程配合课程《高等数学》,主要提供给有考研需求的理工科学生使用。
本课程按照全国考研大纲中对高等数学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讲解考研重难点,通过题目的练习、比较、思考,发现并总结题目设置和解答的规律性。
旨在将各方面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真正掌握应试解题的金钥匙,从而迅速提高知识水平和应试能力。
尹逊波,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2.0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