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完整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完整


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关系
(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显著在低纬度的高山地带 表现明显。
垂直自然带谱的 丰富程度决定于 山地的海拔高度 和纬度位置
乞力马扎罗山的基带是热带雨林带
(4)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与热量和水分的 关系是:同一自然带在热量和水分丰富 的一坡分布的高度要高。
S N N S
基带
基带
构建模型
假设在不同纬度,分别有三座高山甲、乙、丙(设海拔 足够高),请用所给自然带序号画出甲、乙、丙的垂直 自然带分布情况:
N S N S N S
①热带雨林带 ②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③温带落叶阔 叶林带 ④亚寒带针叶林带 ⑤高山草原草甸带 ⑥高寒荒漠带 ⑦高山冰雪带
甲(0 °)
乙(30 °N)
草原
400N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400N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温带 草原带
400N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温带 草原带
温带 荒漠带
400N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温带 草原带
温带 荒漠带
温带 草原带
400N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温带 草原带
温带 荒漠带
温带 草原带
400N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西岸
中部
东岸
西岸
中部
赤道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南回归线 高山气候
200E
北回归线
地中海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雨林带
赤道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 湿润气候
高山气候
南回归线
200E
北回归线
热带草原带
地中海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赤道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 湿润气候
高山气候
南回归线
垂 直 带 谱
苔原带
高山草原带 高山灌木带 针叶林带 混交林带 落叶阔叶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
荒漠带
草原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带
赤道高山植被带模式图
北 H H G G F F E E D D C 山地基带 C B B A 西 A 东 南 特点: (2)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 向上的水平带谱相似,分异规律类似于水平 分异规律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
23°26N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 带
低纬度地区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你发现高大山地的景观特点吗?
自然带
高寒荒漠带
珠穆朗玛峰南坡的垂直自然带谱有7个
自然带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垂直地带性:
山顶
垂 直自 分然 布带 的
山麓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以水热差异为基础
乞 力 马 积雪冰川带 扎 罗 荒漠带 山 垂 高山草甸带 直 自 然 落叶阔叶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带
高山气候
热带荒漠带 南回归线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热带草原带
(经度地带性) 2、从沿海向内陆 南北 方向延伸,东西 方向更替
温带落叶阔叶林 荒漠带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以水分变化为基础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降水量 <200mm
阿拉善戈壁
锡林郭勒草原
呼伦贝尔草原
400—600mm
荒漠
荒漠草原
200—400mm
热带草原带
乞力马扎罗山
热带雨林带
针叶林带
阿 尔 积雪冰川带 卑 斯 高寒荒漠带 山 高山草甸带 垂 直 自 然 落叶阔叶林带 带
山麓耕地、牧场
高寒荒漠带
特点: (1)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与水平自然带一致
积雪冰川带
苔原带、冰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 绿硬叶林 带 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温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大陆西岸 大陆东岸
热带草原带
1、由赤道到两极: (纬度地带性) 东西 方向延伸,南北 方向更替
热带雨林带 极地冰原带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以热量差异为基础
亚寒带针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混交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热带季雨常绿阔叶林
200E
北回归线
地中海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自然地理环境 的差异性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冰原带 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 带 温 带 草 原 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200E
北回归线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地中海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赤道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 湿润气候
高山气候
热带荒漠带 南回归线
200E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北回归线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地中海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赤道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 湿润气候
低纬和高纬地区
海陆 分布
中纬地区
等高线延伸 海拔 从山麓到山 高度 顶更替
中低纬度的高山
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地域分异是有 规律的
分异规律
更替方向 南北更替
分异基础 热量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
自 然 地 理 环 境 的 差 异 性
地 带 性 分 异 规 律
水 平
由赤道到 两极的分 异规律
从沿海到 内陆分异 规律 山地的 垂直地 域分异
丙(45°S)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分异规律 形成 影响 基础 因素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水平 分异 规律 垂直 分异 规律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分异规律
形成 影响 基础 因素
太阳 辐射
分布规律 东西延伸 南北更替 南北延伸 东西更替
典型地区
由赤道到两极 热 的分异规律 量 (纬度地带性) 从沿海到内陆 水分 分异规律(经度 变化 地带性) 垂直分异规律 水热 (垂直地带性) 状况
东西更替
水分 变化
海陆位置
垂 直
从山麓 到山顶
水热状况
海拔高度
以下诗句分别反映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
• 才从塞北踏冰雪 又向江南看杏花 •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
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完成 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①→②→③→④的变化 是以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 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 (2)自然景观③→⑤→⑥)的变化是以 ______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 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 (3)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 律近似于_____________(A:①→② →③→④ B:③→⑤→⑥)的变化,产 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 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产生这种差异的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东岸
冰原气候 苔原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海洋 性气候
冰原带 苔原带
高纬度地区
66°34N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 温 阔叶林带 带 草温 带 原荒 漠 带 亚热带常 带 绿硬叶林 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地中海 气候
温带 大陆 性气 候
温带季风 气候 中纬度地区
亚热带季 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 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