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编教材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植树问题(例1)》名师教案

统编教材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植树问题(例1)》名师教案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重点
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种)”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难点
理解“间距数+1=棵数,棵数-1=间距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导入。
1、出示106页例1:
同学们在全长100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m栽一棵(两端都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变换练习,练习求间距。
练习求间距怎么求。
变换练习,练习求总长。
变换练习,练习求间距。
课堂小结
师: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栽树问题,两端都栽,棵树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是:
棵树=间隔数+1
间隔数=棵树-1
作业布置
课本109页练习二十四第2、3、4、5题。
板书
栽树问题,两端都栽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2、在一条长2500米的公路一侧架设电线杆,每隔50米架设一根,若公路两端都架设,共需电线杆多少根?
3、红领巾公园内一条林荫大道全长800米,在它的一侧从头到尾等距离地放着41个垃圾桶,每两个垃圾桶之间相距多少米?
4、一个木工锯一根长27米的木条。他锯了8次,锯成许多一样长的短木条。求每根短木条长多少米?
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8、小组讨论:两端都栽,棵树和间隔数什么关系?
9、教师小结: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10、解决例1的问题。
11、做一做:
在一条全长2km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装),每隔50m安装一盏。一共要安装多少盏路灯?
三、课堂练习。
1、学校召开运动会前,在200米直跑道外侧每隔10米插一面彩旗,两端都插,一共需要多少面彩旗?
讲授新课
师:我们解决应用题,一般用画图的方法,你能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来吗?
1、小组内合作画图。
2、展示汇报。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示意图。
提出问题:根据示意图,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
4、出示学生答案:
100÷5=20(棵)
师:我们的答案对吗?需要验证一下,怎么验证呢?先用简单的试试,那就20米吧,大家画画图,看看能栽几棵?
5、学生画图名教师巡视。
师:展示学生的示意图,再展示计算结果,对比:
思考:结果是5棵,可是我们计算的结果却是4棵,为什么差一棵呢?我们再试试25米栽几棵。
同学们再画图,由于树很难画,所以我们用三角代替。
6、写生自己画图。
师:这次画出了6棵,那30米,35米40米呢?这次我们列表试试。
7、填表。
学生小组合作填表。
5、有320盆菊花,排成8行,每行中相邻两盆菊花之间相距1米,每行菊花长多少米?
6、挂钟6点钟敲6下,10秒敲完,那么9点钟敲9下,几秒敲完?
学生小组合作根据题意画图。
学生画图。
学生画图。
学生填表。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和老师一起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
《植树问题(例1)》名师教案
课题
植树问题1
单元
第七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合作完成。
理解题意,培养学生利用示意图解决问题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把数用符号表示出来,让学生感受把树抽象成符号。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练习植树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本课设计正是从这的角度出发,设计了给学生这条路固定的总长是30米和树的模型让学生动手“植树”的环节,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效度。学生在分组合作模拟植树活动中寻找规律的时候表现的很轻松。这样的活动方式,不仅是充分展示学生个性思维和了解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的难得平台,而且学生在活动中建立了植树问题的模型,为学生在下面的学习做好直观的铺垫。
师:读题,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条件1:小路长100米。
条件2:每隔5m栽一棵(两端都要栽)。
问题: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这道题是关于栽树的问题,而且两端都要栽,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课题: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让学生题,理解题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