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滑动轴承
Vm
dm n
60 1000
d d0 dm 2
d
12.5 液体动压形成原理及基本方程
液体润滑是轴瓦与轴颈间存在一定厚度的润滑油 膜→两摩擦面不直接接触→形成液体润滑(静、动压) 。 一. 动压润滑形成原理 1. 两平行板间 →不能形 F 二 . 形成动压润滑的必要条件 成动压润滑 三. 向心滑动轴承形成动压润滑的过程 四 .液体动压润滑的基本方程 ( 两板间液体 )层流→ 流量相等→ 油膜无承载能力
油膜压力变化率与速度梯度的导数有关。
靠运动表面带动粘性流体以足够的速度流经收敛形间 隙时,流体内所产生压力叫流体动压力 间隙内具有动压力的油层称为流体动压油膜
液体动压润滑的基本方程 (一维雷诺方程):
dp h h0 dp d 2 将此式变形并积分,得 6 V 2 dx h3 dx dy
2.公式的建立: -AB板间形成动压润滑 →根据平衡条件,沿x方向: →取一微单元体(dx,dy,dz)→它承受油压p、内摩擦切 应力τ
p dydz dxdz dp (p dx) dydz dx d ( dy)dxdz 0 dy
(
z
d dy)dxdz dy
第十二章 滑动轴承
12.1 概述
•轴颈 •轴瓦
径向滑动轴承的基本结构
一、滑动轴承的分类
• 按滑动轴承工作时轴瓦和轴颈表面间呈现的摩擦 状态,滑动轴承可分为: 液体摩擦轴承 液体动压润滑轴承 液体静压润滑轴承 非液体摩擦轴承:处于混合摩擦状态 • 按滑动轴承承受载荷的方向可分为: 径向滑动轴承:承受径向载荷
二. 形成动压润滑的必要条件:
1.有楔形间隙,而且间隙倾角越大产生的油膜压力越大 2.连续充满粘性流体 3.有相对运动(由大截面→小截面)
四.液体动压润滑的基本方程
1.基本方程建立的假设:
1) 润滑油处于层流状态。 2)润滑油的粘度η不随压力而 变化,并且忽略油层的重力和惯 性,其粘度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 化,流体是不可压缩的 3)Z向无限长 ,润滑油在Z向没有 流动 4)压力p不随y值的大小而变化 , 即同一油膜截面上压力为常数 5) 与两板相接触的流体层与板间无滑动出现 2.公式的建立:
三、轴瓦结构
双金属轴瓦:节省贵重金属 单金属轴瓦:结构简单,成本低
双金属轴瓦的瓦背和轴承衬的联接形式见下表
瓦背 材料 轴承衬 材料 应用场合 轴承衬厚度 沟槽形状
钢 或 铸 铁 铸 铁 青 铜
轴承合 金或 铅青铜 轴承 合金 轴承 合金 轴承 合金
用于高速重载 有冲击的轴承 用于振动及冲击 载荷下的轴承 用于平稳载荷下 工作的轴承 用于高速重载的 重要轴承
比较重要的轴承应当采用连续润滑方式 用于润滑油不需要太大的场合
1.滴油润滑
针阀式油杯
油芯式油杯
2.油环润滑
油环润滑 只能用于水平位置的轴承,转速为500~3000r/min, 转速太低油环带油量不足,转速过高时油环上的油大部分被甩掉
3.浸油润滑:结构简单、供有充分,散热良好,但 搅油损失大
4.飞溅润滑:浸在油中的零件的圆周速度应在2~13m/s
12.2 滑动轴承的结构形式
一、径向滑动轴承
1.整体式径向滑动轴承 • 轴颈+轴瓦+轴承座 • 结构简单;但磨损
后间隙过大时无法
调整;轴颈只能从轴 承端部安装和拆卸
2.剖分式径向滑动轴承(剖分位置十分重要)
垂直载荷用
倾斜载荷用
剖分式径向滑动轴承装拆方便,还可以通过增减剖分 面上的调整垫片的厚度来调整间隙。
二、常用的轴瓦材料及其性质
• 轴瓦材料可分为三类:金属材料、粉末冶金材料和非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包括轴承合金、青铜、黄铜、铝合金和铸铁
(1)轴承合金: 轴承合金又称白金或巴氏合金
锡基轴承合金,如ZChSnSb10-6,ZChSnSb8-4
铅基轴承合金,如ZChPbSb16-16-2,ZChPbSb15-15-3
此式称为一维流体动压基本方程,也叫一维雷诺方程
表示流体压力的变化率与流体的粘度、速度和间隙之间 的关系。
12.6 液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的计算
径向滑动轴承的工作过程
e
n=0,形成 弯曲的楔 形空间 轴瓦对轴颈摩擦力 开始形成动压 →轴颈向右滚动而 润滑,轴颈受 形成动压润滑 力向左移动 ,并稳定运转 偏移
(4)液体摩擦轴承具有很好的缓冲和阻尼作用,
可以吸收振动,缓和冲击; (5)滑动轴承的径向尺寸比滚动轴承的小(摩擦发 生在轴瓦和轴颈表面之间,而滚动轴承的摩擦 发生在套圈和滚动体之间); (6)但起动过程不易形成油膜,摩擦阻力较大。
•适宜使用在剖分结构(如发动机连杆与曲轴之间)、 特高速、特低速、特重载、无法润滑等场所
dxdz
x
pdydz
d dy dxdz dy
dp p dxdydz dx
y
dp d dx dy
沿x方向单位压力变化率 = 沿y方向切应力变化率。
→由牛顿粘性定律
du dy
2
dp d v 2 dx dy
s 0.01d s 0.01d s 0.01d
s 0.01d
整体式轴瓦
轴瓦和轴承座一般采用过盈配合
剖分式轴瓦
为了向摩擦表面间加注润滑剂,在轴承上方开设注油孔
轴瓦上的油沟 整 体 式
剖 分 式
为了向摩擦表面输送 和分布润滑剂,在轴 瓦内面开有油沟
油沟位置对承载能力的影响 液体摩擦轴承的油沟 应开在非承载区,周 向油沟应靠近轴承的 两端。 油室:对某些载荷较大的轴承,在轴瓦内开有油室
2. 两板相互倾斜: 当两 楔形间隙 板 相对运动(由大→小) 间 连续流体 →带入油量>带出油量→间隙 内油压↑→油膜具承载力→流体 由中向两端流动→压力流。 ∴各流 剪切流 ← 层流动 压力流
剪-线性分布 压-由中流向进出口 进口流速→凹形 → 出口流速→凸形 →压力油膜→起始于入口处, 终止于最小油膜厚度处。 压力最大处→线性
二、推力滑动轴承
由轴承座和推力轴颈、推力轴瓦组成
Fa Fa Fa Fa
Hale Waihona Puke 空心式单环式多环式
◆ 空心式:轴颈接触面上压力分布较均匀,润滑条件较实心式的改善。 ◆ 单环式:利用轴颈的环形端面止推,结构简单,润滑方便,广泛用 于低速、轻载的场合。 ◆ 多环式:不仅能承受较大的轴向载荷,有时还可承受双向轴向载荷。 由于各环间载荷分布不均,其单位面积的承载能力比单环式低50%。
12.8 润滑剂与润滑装置
一、滑动轴承用润滑剂的选择
1.液体摩擦轴承用润滑油的选择
(1)重载有冲击时的选择较高的粘度; (2)高速、轻载时选择较低的粘度
2.非液体摩擦轴承用润滑剂的选择
二、润滑方式及润滑装置
1、油润滑
间歇润滑
压配式注油器 对于小型、低速或间歇运动的机器可采用间歇式润滑。
连续润滑:
12.4.1非液体摩擦径向滑动轴承的计算: →维持边界油膜不遭破裂
1.轴承压强(p)验算→ 油不被过大压力挤出→不产生 过大磨损 F
p
r
Ld
p
2.验算pv值→ 限制温升→防止油膜破裂→防止胶合
Fr dn pV pV L d 1000 60
Fr-径向载荷N ; L-轴承长度mm; 二. 推力轴承 d-轴颈直径 mm ; n-轴颈转速r/min ; [p],[pV] -许用应力Mpa , Mpa· m/S
5.压力循环润滑:可加大供油量,还可以把摩擦产 生的热量带走,维持轴承的热平衡,但需要一个供 油系统,结构复杂
2、脂润滑
采用间歇式润滑,旋盖式油杯
12.4.2 非液体摩擦推力滑动轴承的计算 Fa p 1.轴承压强验算: p 2 2 Z (d d 0 ) k 4 2.验算pv值: pVm pVm
d 、 d0—环状支承面的外、内径mm Z—轴环数 [p],[pVm] -许用应力Mpa, Mpa· m/S
Vm —环形推力面的平均线速度速度 m/s
这两种轴承合金都有较好的跑合性、耐磨性和抗胶合性
但轴承合金强度不高,价格很贵。
在钢或铜制成的轴瓦内表面上浇注一层轴承合金,这层轴承 合金称轴承衬,钢或铜制成的轴瓦基体称瓦背。
(2)青铜
抗胶合能力仅次于轴承合金,强度较高 铸锡磷青铜:减摩、抗磨好,强度高,用于重载。 铅青铜:抗疲劳、导热、高温时铅起润滑作用。 铝青铜:抗冲击强、抗胶合差。 (3)黄铜:滑动速度不高,综合性能不如轴承合金、青铜。 (4)铝合金:强度高、导热好、价格便宜,抗胶合差、耐磨差。 (5)铸铁:价格便宜,低速、轻载。 (6)粉末冶金材料:含油轴承,铁-石墨、青铜-石墨 (7)轴承塑料:摩擦系数小,耐冲击,导热性差。
弹塑瓦推力轴承
弹塑瓦导轴承
弹塑瓦径向轴承
12.4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计算
┌液体润滑滑动轴承 └非液体润滑滑动轴承 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1.主要失效形式: →磨损→间隙↑→运动精度↓ →耗功→温度↑→粘度↓润滑恶化→烧瓦、胶合
2.设计准则: →维持边界油膜不遭破裂
在润滑剂中加少量石墨或MOS2→边界油膜较坚韧
推力滑动轴承:承受轴向载荷
二、滑动轴承的特点和应用
•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
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损耗较大。
• 液体摩擦轴承的特点有(与滚动轴承比):
(1)在高速重载下能正常工作,寿命长; (2)精度高,液体摩擦轴承磨损小(如葛洲坝电 站推力轴承最近拆卸后发现表面刀痕还在); (3)滑动轴承可做成剖分式的,能满足特殊 结构的需要;
12.3 轴瓦的材料和结构
• 滑动轴承材料指的是轴瓦材料 • 滑动轴承的失效形式主要是轴瓦的胶合和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