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政:行政是国家通过一定的组织为实现国家职能而进行的公共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2、行政法:行政法是有关的主体、职权、行为及其程序、违法、及责任和救济关系等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行政法的渊源:是行政法律规范的来源或具体表现形式,指有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具有国家强制力和约束力的法律文件或者习惯、判例等。
4、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规范调控的因行政活动而形成或产生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
5、行政法的作用:即行政法的功能和效用,它是指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或对社会的影响。
6、内部行政:是指行政主体只针对其组织内部的人员、事物而不对社会上的人发生效力的行为7、外部行政:是指行政主体做出的对社会上的人具有权利和义务效果的行政行为8、行政法的基本原则:高度概括出的调整行政关系的普遍性规范。
9、合法行政:行政权的存在和运行都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而不能与法律发生抵触和冲突。
11、法律优位:正式的法律渊源要优于从属的法律渊源。
12、法律保留:只有在法律明确授权的情况下才可以实施的某种行政行为。
13、中央行政组织:指国家设置的担当中央行政事务,行使行政区权的中央人民政府及下属行政机关的集合体。
14、地方组织法:设定地方制度,规范地方组织的法。
15、其他行政组织法:确认、规范和保障国家和地方组织以外的公共行政组织的法律规范总称。
16、公务组织法:设定公务制度,规范公务组织的法律规范之总称。
17、社会自治法:设定社会自治制度,规范社会自治组织的法律规范总称。
18、委托行政法:设定行政委托制度、规范委托行政的法律规范总称。
19、公务员: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20、公务员法:a.广义的公务员法是指对公务员职务关系进行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b.狭义的公务员法是调整公务员范围中适用公务员法管理的部分公务员的职务关系的法律规范。
21、行政职务关系:指公务员依法定的方式和程序任职于行政机关后,因其所担任的行政职务而与行政机关之间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22、公务员义务:指公务员法对公务员必须为一定行为或者不得为一定行为的越是和强制,即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公务员所应该履行的某种责任。
23、公务员权利:是国家规定或认可的公务员享有的权利。
24、行政行为:是享有行政权能的组织或个人运用行政权对行政相对人所作的法律行为。
25、抽象行政行为: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行政相对人所作的行政行为。
26、具体行政行为:行政主体针对特定行政相对人所作的行政行为。
27、内部行政行为:行政主体在内部行政活动中对行政组织内部及其工作人员作出的行政行为。
28、作为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积极改变现有法律状态的行政行为。
29、不作为行政行为:行政主体消极维持现有法律状态的行为。
30、单方行政行为:行政主体单方面决定无需相对人同意即可作出的行政行为。
31、双方行政行为:行政主体之间或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经协商一致而成立的行政行为。
32、行政立法:享有制定行政法规,规章权力的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33、行政立法体制:是指国家行政立法机关的结构体系及其立法权限的划分34行政立法权限:不同的立法主体制定行政法律规范在内容和形式的分工和权限,即哪些国家机关享有行政立法权以及在哪些方面,多大范围内享有行政立法权。
35、行政立法原则:是指行政立法主体制定行政法规、规章是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36、法律保留原则:是指某些法律事项只能由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不得染指,或非经授权不得就其立法,既行政行为不能以消极的不抵触为满足,还需有法律明文规定作为依据。
37、行政立法程序:行政主体依照法律的规定制定、修改和废止行政法规或规章的行政程序。
38、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是指立项、起草、审查、决定与公布等程序。
39、行政规范性文件:是指没有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定权的国家机关为实施法规和规章而制定的具有普遍与数理的决定、命令、行政措施等。
40、行政法律规范效力等级:不同的立法主体制定的行政法律规范,在适用中表现出来的作用差别。
41、行政许可: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或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的行政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或资格的行政行为。
42、行政许可的范围:行政许可调整的事项范围。
43、行政许可主体:基于相对人申请,对相对人申请进行审查从而决定是否准许或者认可相对人所申请的活动或者资格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44、行政许可监督检查:有权行政机关对依法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进行了解、检查、监督以及纠正的活动。
45、行政许可程序:是指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从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到作出准予、拒绝、中止、变更、撤回、撤销、注销等行政许可等决定的步骤、方式和时限的总称。
46、行政给付:又称行政救助或行政物质帮助,是指行政主体基于法定职责或服务的要求,在特定的相对人处于失业、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及其他法定的情况下,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有关行政规范的规定,对上述相对人无偿提供物质帮助或其他优待的具体行政行为。
47、行政奖励:是行政主体为了实现行政目标,通过赋予物质、精神及其他权益,肯定、引导、激励和支持行政相对人实施一定的符合政府施政意图的非强制行性行政行为。
48、行政奖励纠纷:是行政主体因实施行政奖励或者不作为而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发生的争议。
49、行政救济:是指国家机关通过解决行政纠纷,制止和矫正违法或不当的行政侵权行为,从而使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获得补救的法律制度。
50、行政处罚:所谓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但不构成犯罪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等社会成员予以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51、申诫罚:又称声誉罚,是指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相对人在一定范围之内予以告诫和谴责,使其精神上产生压力,从而对自身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后果有所认识的行政处罚。
52、财产罚:是指行政主体剥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相对人的某种物质利益的行政处罚。
罚款:是指行政主体强制违法的行政相对人承担给付义务的处罚形式。
53、没收:是指行政主体将行政相对人的违法所得或非法财物的所有权以剥夺,强制收归国有的处罚形式。
54、能力(行为)罚:是行政主体限制、暂定或剥夺作出违法行为的行政相对人某种行为能力或资格的处罚措施。
55、责令停产停业:是行政主体对作出违法行为的行政相对人作出的强制其停止生产活动或者营业活动的行政处罚形式。
56、人身罚:亦称自由罚,是指行政主体在一定期限内限制作出违法行为的行政相对人的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形式57、行政拘留:是行政主体对作出违法行为的行政相对人作出的限制其一定期间人身自由的处罚形式。
58、一般程序:是行政主体从事行政处罚活动的标准程序。
59、听证程序:是指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前由行政机关组织的并在听证主持人的主持下,举行有调查取证人员、作为拟定行政处罚对象的当事人以及其他利害关系人参加的程序。
60、行政征收:是指国家主体为了取得国家的财政收入或因特定的行政目的,以强制的方式无偿取得相对人一定金钱的具体行政行为.61、行政征收的特征:(一)行政征收是行政主体针对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实施的一种单方的行政行为(二)行政征收的实质是行政主体以强制方式无偿取得相对人的财产权(三)行政征收的实施以相对人负有行政法上的缴纳义务为前提62、行政征收的内容:我国的行政征收的对象包括税和费两个方面,因此,我国的行政征收相应由税收征收和行政收费所构成63、税收征收:是指国家税务行政主体行使征收权,依照税法规定的标准,强制。
无偿地向纳税义务人收取税款的行政行为,税收征收是国家无偿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
取得公共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64、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65、税收征收的主体:简称征税主体,它是指在税收征收法律关系中依法代表国家行使税收征收权力,向纳税主体征收税款的税务行政主体66、税收征收的方式:税收征收的方式是指征税主体实施征收行为的具体形式,它主要包括:查账征收,查定征收,查验征收,定期定额征收,代扣代缴代收代缴,除此之外,税收征收的方式还有委托征收等形式67、税收征收的期限:是指法律上规定的税务机关实施并完成税收征收的时间限制68、税收征收的时效:是指税务机关丧失对纳税人征收税款权利的时限,即如果税务机关没有行使征收权,在多长时间没即丧失了对纳税人征收税款的权力69、行政收费:行政主体为了填补国家因为特定的给付行为所增加的额外支出,依法向特定给付行为的受益人收取一定费用的行为70、行政检查:是指行政主体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一种方式,是对从事某方面活动的相对人实施的察看,了解和掌握其守法情况,督促其履行义务的行为71、行政裁决:是指行政主体根据法律的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特定的民事纠纷居间进行裁断的行为。
72、行政裁决的原则:指为确保行政裁决公正合理而必须遵循的准则。
73、裁决有据原则:即任何行政裁决行为的实施都必须以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依据,包括裁决权的取得,裁决的程序,裁决标准等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
74、公平合理原则:即行政裁决行为的实施必须以纠纷的事实为根据,以法律、法规的规定为标准,不偏袒任何一方。
75、司法终裁原则:即行政机关对有关平等主体之间纠纷的裁决,只起预决或初裁的作用,当事人对裁决不服,还可以就原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作出终局裁决。
76、行政裁决的主体:指对行政相对人的违法行为享有制裁权或对相对人之间有碍行政管理秩序的纠纷拥有裁判权的行政机关。
77、权属民事纠纷: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财产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归属问题而发生的纠纷。
78、赔偿民事纠纷: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他人的行政违法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在侵权行为已被确认的情况下,在是否赔偿或赔偿数额上发生的纠纷。
79、补偿民事纠纷:指与行政管理有关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补偿纠纷。
80、行政裁决的管辖:指属于行政裁决范围内的纠纷由哪一级、哪一个行政机关裁决。
81、行政裁决的程序:指有关行政机关裁断纠纷必须遵循的步骤和方式。
82、行政裁决的法律效果:指行政裁决行为的作出给纠纷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裁决主体自身带来的影响。
83、行政强制: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为实现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或为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预防和制止违法行为和危害事件发生,而实施的强行限制相对人权利的行为。
84行政强制措施: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的过程中,依法对公民人身自由进行暂时性限制,或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产实施暂时性控制的措施。
85、行政强制执行:行政机关或者由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采取法定的强制方式,强制其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