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鼻腔鼻窦的恶性肿瘤
鉴别诊断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
1. 一侧鼻腔中隔面,棕色或褐色,血性渗出;晚期累 及整个鼻腔及鼻窦,但较少有鼻窦骨质破坏 2. 病理确诊,易转移 3. 治疗:手术切除
鼻腔淋巴瘤
1. 发热、鼻塞、头痛 2. 一侧或双侧鼻腔肿物,多发结节状,粘膜光滑;晚 期鼻中隔穿孔 3. I、II期首选放疗+化疗,III、IV期首选化疗+放疗
Hale Waihona Puke 因 炎症 接触致癌物质 镍、砷、铬及其化合物 良性肿瘤恶变 息肉、内翻性乳头状瘤 外伤
临床表现
鼻塞:进行性加重 脓血鼻涕:单侧、涕中腐肉样物、臭味 疼痛与麻木:早期面部麻木,晚期顽固性头痛、 眼痛 流泪、复视、视力障碍:压迫鼻泪管、眼眶或 侵犯视神经 张口受限:翼腭窝、颞下窝、颞窝 恶病质: 转移:同侧颌下及颈深上淋巴结;肺、骨、脑
治疗
治疗时机、病人全身状况、免疫状态、 治疗方法选择有关 放疗+手术:首选 T1T2期 5年生存率 40%--60% 手术后放疗 化疗
鼻腔恶性肿瘤
原发性:鼻腔外侧壁、鼻底、鼻中隔 继发性:上颌窦、筛窦 鳞癌常见
鼻腔恶性肿瘤的特点
鼻腔肿物不光滑,色暗红,触易出血,浸润 生长 晚期侵犯眼眶、上颌窦、筛窦、前颅底 II、III、IV、V、VI颅神经症状及眼部症状 转移到颈淋巴结
鉴别诊断
鼻腔恶性肉芽肿
1. Wegener肉芽肿:全身多脏器血管炎性坏死 2. Stewart肉芽肿:局部中线坏死肉芽肿 3. 反复活检
鼻腔内翻乳头状瘤恶变
1. 多次手术史,累及鼻窦,少有骨质破坏 2. 手术 3. 放疗+手术
上颌窦恶性肿瘤
鼻窦恶性肿瘤首位,鳞癌多 晚期
1. 向内:
体征
鼻腔恶性肿瘤:单侧鼻腔,外侧壁、菜花状、 色红、基底广、触易出血,伴溃烂或坏死 鼻窦恶性肿瘤:早期无阳性体征,晚期鼻内 检查同上,鼻窦邻近器官受侵犯表现
诊断
40岁以上,单侧进行性鼻塞、涕中带血 前、后鼻镜检查:新生物,鼻腔外侧壁内移 鼻内镜检查: 鼻窦CT MRI 软组织受侵、大血管 活检:确诊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北京安贞医院耳鼻咽喉科 王建宏
流行病学特点
全身恶性肿瘤的2.05%----3.66% 头颈部肿瘤的11.9% 国内发病率0.8/10万 男多于女 40-60岁 肉瘤多见于青年或儿童 原发于鼻腔者多见,其次为上颌窦、筛 窦次之,额窦及蝶窦最少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特点
2. 向下:
3. 向前:
4. 向上:
5. 向后:
上颌窦恶性肿瘤
辅助检查
1. 鼻内镜见鼻腔外侧壁内移或中鼻道肿物 2. X片:上颌窦内密度不均匀增高 3. CT:窦内软组织影,骨质破坏,自然孔扩大
上颌窦恶性肿瘤
术前放疗+手术
手术+放疗 化疗
其他
筛窦恶性肿瘤以鳞癌和腺癌为主 筛窦位置易出现复视、视力下降、眼球 运动障碍等
侵犯鼻腔,单侧进行性鼻塞、涕中带血 鼻腔外侧壁肿物、色红、不光滑、坏死及假膜 侵犯牙槽突、硬腭,牙痛,牙齿松动、脱落 牙龈肿胀、溃疡,硬腭隆起 侵犯上颌窦前壁及面颊,面部无痛性肿胀或肿块 面部皮下硬性固定肿块,瘘管、溃烂 侵犯眶下壁,复视或视力障碍 眼球突出,活动受限 侵犯翼腭窝、颞下窝,顽固性神经痛、张口受限
1. 大多属原发,转移来极少 2. 鼻窦位置隐蔽,早期症状少,常伴有慢 性炎症,早期不易确诊 3. 鼻腔、鼻窦与眼眶、颅脑互相毗邻,晚 期侵犯,难以判断原发部位,治疗棘手 4. 预后差
病理类型与部位
癌多于肉瘤,常见为鳞状细胞癌,其次 腺癌、腺样囊性癌,恶性淋巴瘤 鳞癌好发于鼻腔和上颌窦 腺癌好发于筛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