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知道惯性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惯性和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难点:惯性、惯性现象的解释。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演示1:手中的粉笔头自由下落→学生观察回答:粉笔头受重力作用,从静止变为运动而且速度会加快。

演示2:乒乓球掉到桌面弹起→学生观察回答:乒乓球受弹力作用,从向下运动变为向上运动。

引问:从上述两个例子中可以了解,力能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物体的速度加快、减慢,或改变运动的方向,也就是说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那么,大家想一想,如果物体不受到任何外力作用时,将会怎样呢?
学生自由回答(几种可能性):①马上停止不动;②继续运动,而且不受影响;
③先运动一会儿再停止……
过渡:同学们想得很全面,这很好,但你们说的是否都正确,都有道理呢?我们先来做几个演示实验,然后再证明大家的想法。

(二)讲授新课
演示3:把粉笔盒、教学小车、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学生观察、思考、回答)设问:它们现在怎样?→停着不动。

设问:处于什么状态?→静止状态。

设问:如果没有外力对它们作用,它们会不会运动?→不会。

设问:那是不是说明它们不受外力作用时,一直保持不动?→是。

总保持原来的状态。

说明: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

演示4:斜面实验
先讲解斜面实验基本情况,出示小黑板,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下面几点:
思考1:这个实验的相同条件是什么?→同一斜面、同一小车,从同一高度静止下滑,使小车进入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

1
思考2:这个实验的不同条件是什么?→小车滑到不同粗糙程度的表面上。

思考3:将观察到的不同现象填写到表格中(由三位同学分别上台填写)。

表面种类速度减小情况前进路程
毛巾
木板
玻璃
提问:①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受到阻力(摩擦力)作用。

②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时,为什么速度减小快慢不同,前进
路程长短不同?→受到的阻力大小不一样。

③小车受到阻力大小不同跟速度减小、前进路程有什么关系?
→受到阻力大,速度减小快,前进路程近(受到阻力小,速
度减小慢,前进路程远)。

总结引问:刚才的实验告诉我们,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越小,它就前进得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

那么我们推理一下,假如小车从斜面运动到一个没有阻力(即绝对光滑)的水平表面上,小车的运动状态又会是怎样呢?而且速度会怎样?→一直运动下去(向一个方向)。

速度保持不变(即匀速直线运动)。

说明: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教师讲解:对于刚才的问题,科学家伽利略早就深入研究,通过类似实验,进行分析,推理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个结论是什么?→一切运动着的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阻力作用的时候,它的速度不会减小,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设问:看了这个结论与刚才大家得出的结论,是不是基本相似啊?→是。

教师讲解:可见大家很聪明,也有科学家一样的潜质,只要肯动脑筋,同样也会有惊人的发现。

科学总是在不断发展的,后来英国科学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

通过实验和科学推论,概括总结出一个规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由于牛顿在力学方面作出的伟大成就,人们就以他的名字命名这个规律,它是牛顿三大定律中的第一个定律。

提问:通过阅读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思考一下:
①牛顿第一定律适用于什么物体?→一切物体(任何物体)。

②这些物体处在怎样的情况下?→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

③结果这些物体会怎样?→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教师讲解:所以开始时老师提出的问题:“如果物体不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会怎样呢?”你们回答了很多答案,现在学了牛顿第一定律,想一想,你答得对吗?全面吗?→学生领悟。

引入:在生活中,我们总是看到这样的现象:走路不小心被石头绊了一下,总是往前倒;踏出去的足球,总是会滚一段时间后才停下;钢笔头向下甩几下墨水就
2
被甩出来,这都是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总结:大家讲得很有道理,不过不够准确,确切地说是因为它们有惯性。

设问:那么什么是惯性呢?→指导学生阅读得出。

惯性:指任何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设问:对比一下牛顿第一定律会发现这两个内容有什么相似之处?→有。

都指任何物体,而且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

设问: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什么定律?→惯性定律。

过渡:那么物体究竟在什么时候才具有惯性呢?怎样的物体具有惯性呢?我们来做几个实验:
演示5:小车上的木块在小车突然起动时向后倒。

针对刚才的实验现象,我们来讨论分析这几个问题:
①原先小车、木板是什么状态?→静止。

②当突然推动小车,小车的状态发生怎样的变化?→由静止变成运动。

③木板底部与小车接触,在小车运动时会产生什么?→摩擦。

④结果因摩擦的存在,使得木板底部与小车一起怎样?→运动。

⑤但木板的上部则要保持原先的什么状态?→静止。

⑥结果木板因为底部向前运动,上部保持不动,导致它怎样?→向后倒。

通过这个实验说明: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

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演示6: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即停后,其上的木板向前倒。

设问:针对这一现象,参照上面的讨论,同学们说一下是什么原因?
分析:小车突然停止的时候,由于木块和车面之间的摩擦,木块的底部也随着停止,而木块的上部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仍然继续前时,所以木块向前倒。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总结。

通过这个实验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

教师讲解:可见物体在运动时有惯性,静止时有惯性,跟物体是否在运动无关。

→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与是否运动、受力都无关,即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下面我们来活动一下,做几个有趣的实验:
活动实验:1、迅速抽出压在文具盒下的纸条,文具盒原处不动。

2、手抛书本将叠于书上的作业本甩出。

要求学生对现象作出解释,教师补充指正。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1、思考题:①城市交通要道,汽车为什么样限速?→(防止惯性……)
②飞机空投物品时,为什么不到目标正上方就开始投下?
3
→(利用惯性……)
③闭上眼睛,你能感受到汽车在加速、减速和转弯吗?
2、作业本、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第六节牛顿第一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

3、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4、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二、惯性
1、惯性定义: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的性质。

2、牛顿第一定律也称惯性定律。

3、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

4、惯性现象的解释:例①……②……③……
课后反思:
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