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终结
逆动策略
3、策略利弊 优点:推动几乎不可能终结的政策走向终结,为 社会和公众赢得极大的利益。
缺点:风险性极高,一旦失败,将对政策本身以 致政府造成重大危害,逆动策略的成本也是最高 的。对社会公众心理和社会生活本身的冲击也是 最大的。 4、策略实例 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曾经部分使 用过逆动策略。
9.3.4
非正式终结策略
3、策略利弊 优点:非正式终结策略能够在政策终结过程遭遇强大的阻 力的情况下化解危机,缓和矛盾,使政策终结能够继续推 进。对社会和公众的冲击很小,不会引起反弹。
缺点:正式终结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妥协策略,不可避免的 留下许多后遗症,非正式终结策略终结策略终结过程很长, 成本很高,会使公众产生“暗箱操作”的感觉,可能损害 政府公信力。 4、政策实例: 一例是我国户籍制度的终结,另一例是我国的个性化车牌 政策的终结。
9.3
政策终结的策略
不同学者观点: 丹尼尔斯:政策终结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政策效力减弱的自然老化;二是 与强烈抵制政策终结的力量的博弈,使其终结,这一过程需要运用终结的策 略,也需要的强有力的终结执行者。 罗伯特· 贝恩:提出了政策终结的12项忠告:①不要放试探性气球;②扩大政 策支持者的范围;③把焦点放在政策的危害性上;④利用意识形态的转变来 证明危害;⑤不要妥协;⑥吸收局外人作为终结者;⑦避免立法表决;⑧不 要侵犯立法机关的特权;⑨接受短期内增加的代价;⑩推迟新的受惠者;提 倡采用而不是终结;只终结必要部分。 宁骚:提出政策终结的6项策略:①重视说服工作,消除抵触情绪;②注意因 势利导,营造有利气氛;③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支持力量;④废除立新并举, 缓和终结压力;⑤通过试探试点,避免矛盾激化;⑥终结必要部分,减少终 结代价。
9.3.5
逆动策略
二、关于逆动策略: 1、终结条件: 一是政策终结要求必须十分迫切,且其威胁性极大 ; 二是阻碍终结的力量极大,使正常的终结过程几乎 无法运行。 2、终结方式: ①保留政策,使其继续运行一段时间,拒绝改良; ②放任政策的危害性结果蔓延到一定程度,有意削 弱对该政策的压制力度。
9.3.5
9.2公共政策终结的必要性和可 行性
公共政策终结的必要性
• 1. • 2. • 3. 政策的终结有利于节约政策资源 政策的终结有利于提高政策效率。 政策终结有利于政策过程的优化和政策质量的提高
9.2.2公共政策的可行性
• • • • • 1. 2. 3. 4. 5. 触发机制 政策评估 利益的分化与聚合 政治领导者的领导力 公共舆论的推力
Logo
感谢聆听!
Spring
time
winter
time
Autumn
Summer
time time
Logo
9.1.2政策终结的类型 政策终结有如下四种类型,它们所遇到的阻 力依次递减: (1)功能的终结, 即终止由政策执行所带来的 某种或某些服务; (2)机构的终结, 伴随着政策终结进行的机构 缩减或撤消,就是机构终结; (3)政策本身的终结; (4)项目的终结,即政策的具体项目以及执行 措施的终结。
综上所述,政策终结的障碍可以归结为两类:
一类是不可避免的障碍(逻辑上的障碍)。包 括人们害怕变革的心理,沉淀成本的存在,政策受 益者的心理抵抗,组织的持久性,政策终结自身的 成本和法律程序上的障碍。这或者基于人性,或者 给予组织的特性,或者给予现代法治社会的要求。 另一类则是政治上的障碍(费逻辑上的障碍), 包括政府决策者责任的缺失,利益集团的寻租,舆 论的被操纵。这种障碍在事实上存在,但是可以通 过提高行政者素质和责任感,加强立法和监督的努 力来降低其作用力。
9.3.3
桥梁策略
一、定义: 桥梁策略是指在政策终结过程中 不制定明确的时间表,但是缓慢 而不间断的推进政策终结过程, 同时重视与公众的沟通和联系, 争取公众支持的政策终结策略。
9.3.3
桥梁策略
二、关于桥梁政策: 1、终结条件:采用桥梁策略的政策终结过程 通常发生在那些终结意愿不强烈,但是危害性 比较大的公共政策上。这些公共政策的危害性 需要比较全面的信息和专业的知识才能够分析 和判断。因此,在桥梁策略中政府的终结意愿 表现明显。
9.1.3政策周期 1.内涵:政策周期是指政策经过制定——执 行——评估——监控——终结这几个阶段 后形成了一个周期;同时它还表明,新的政 策往往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常常是原有政策 的延续,是为适应新情况对原政策加以修调 整,从而形成政策的一个新周期,实现新老 政策的交替循环。
2.阶段:一个完整的政策周期一般都包括以 下几个阶段:
中国公共政策终结
winter
time
Spring
time
Autumn
Summer
time time
Logo
11.14
》 目录
3 1 2
Logo
》 9.4.1 中国公共政策的状况
பைடு நூலகம்
1
2
3
对政策终结认识不够
政策终结的作用
能节省政策资源 可以提高政策绩效
政策终结的力度不够
政策终结的程序不合法现象时有 发生
一、定义:
缓冲策略是指在公众终结政策 的意愿比较强烈的情况下,采 用明确的时间表,分阶段、有 步骤的终结公共政策的策略选 择。
9.3.2 缓冲策略
二、关于缓冲政策: 1、终结条件: 缓冲策略与休克策略相似,也是一种比较强力的终结策略,但 是,政策终结的压力、时效性和紧迫性都不如休克策略面临的 情况。在某些情况下,虽然有强烈的政策终结意愿,但是政策 牵涉面比较广,需要一定的过渡时间的政策终结过程也会采用 缓冲策略。 2、终结方式: 第一种是从组织、人员、预算等方面逐步终结政策。 第二种是从政策的变更、过渡、终结等方面逐步终结政策。
(1)政策制定阶段; (2)政策执行阶段; (3)政策评估阶段; (4)政策监控阶段;
(5)政策终结阶段。相应地,政策周期 的研究也是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的。
3.政策周期的现实意义: (一)巩固和发展现行政策,保持政策的 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三)促使政策终结,提高政策绩效。 (四)推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社会经 济发展。
2、终结方式:桥梁策略的终结方式是渐进式 终结。
9.3.3
桥梁策略
3、策略利弊 优点:桥梁策略的优势在于其终结过程的灵活激动,以及 对公众的沟通,这使得桥梁策略对社会和公众心理的冲击 都比较小。 缺点:由于桥梁策略没有制定明确的时间表,所以采用桥 梁策略终结政策的时间有可能很长,造成政策终结过程久 拖不决,效率低下,终结成本也随之上升。 4、政策实例:北京市终结一些公共交通政策时的听证制 度 。
9.3.1
休克策略
一、定义: 休克策略是指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 明确、彻底的终结一个公共政策, 以及由此政策衍生的所有内涵和外 延的策略选择。
9.3.1
休克策略
二、关于休克政策:
1、终结条件:要求社会公众有强烈的终结某项 公共政策的愿望,政策终结的动力极大,阻力极 小。 2、终结方式:通常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酝酿过 程,在充分评估终结的必要性、风险以及代价之 后,平衡各方利益,完成终结的一切准备工作。 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之后,立即宣布终结时间, 完整、彻底终结与政策有关的组织、人员、预算 等等。
9.3.1
休克策略
3、策略利弊 优点:终结过程快、程度彻底、终结后遗症很小、 为新政策的出台奠定良好基础、终结成本低、见效 快。 缺点:没有缓冲时间,没有过渡措施,对公众心理 的冲击尤为剧烈。
4、政策实例: 在交通方面,终结旧的《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启 动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
9.3.2 缓冲策略
9.1.4政策终结的障碍 1. 相关者的心理抵触 对政策终结存在抵触心理的主要有三种人:(1)政策 受益者;(2)政策制定者;(3)政策执行者。 2. 现存机构的持续性。 机构的持续性表现在三个方面:(1)机构的惯性;(2) 机构的生命力;(3)机构的动态适应性。 3. 行政机关的联盟。 4. 利益集团的阻碍。 5. 程序上的复杂性。 6. 社会舆论的压力。 7. 高昂的成本
9.3.4
非正式终结策略
一、定义: 非正式终结策略是指当政策终 结过程遭遇来自公众的阻力, 但是政策本身确实有终结的必 要时,保留政策的名称而终结 其内涵与外延的一种政策终结 策略。
9.3.4
非正式终结策略
二、关于非正式终结政策: 1、终结条件: ①政策并非完全失效,尚有其存在价值,但是阻碍效应远大于存 在价值。这时的政策受益群体还有一定的规模,因此推动终结的 力量和阻碍终结的力量并存,造成政策终结动力不足; ②政策在长期的执行过程当中产生的附加效益使政策受益群体规 模扩大; ③政策在推出时考虑不周,但是朝令夕改将损害政府的威信。 2、终结方式: 一种是保留政策的名称而终结一切该政策的外延和内涵,直至政 策自然消亡; 另一种是采用“无限期暂停”的方式终结政策,直至政策影响完 全消失。
政策执行者无法绝对“价值中立” 公共政策具有弹性空间 成本收益实际预期差距过大
Logo
》 9.4.3 公共政策终结的未来发展对策
适当利益补偿
公开政策评估结果,积极争取支 持力量 旧政策与新政策并行出台
对策
折中妥协 适当运用强制力推行
加强法制建设,为政策终结提供法 律保障 正确处理好政策终结与政策稳定、政 策发展的关系
9.3.2 缓冲策略
3、策略利弊 优点:缓冲策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政策终结过程也比较短,同时, 由于其终结步骤是事先明确拟定的,所以缓冲策略的漏洞也比较小。 缺点:缓冲策略的主要弊端在于其终结计划的制定上。如果时间表 或终结步骤之间的时间过长,则计划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同时给 过渡时期钻政策“空子”的行为提供了平台。另外,缓冲策略虽然 具有一定的缓和“阵痛”的功能,但是,他毕竟也是一种步步紧逼 的策略,因此,对于社会公众的压力和冲击也是比较大的。 4、政策实例: 例如,我国终结旧的身份认证政策,启用新的IC卡身份证的过程, 采用的就是缓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