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出口退税流程

出口退税流程

各生产型出口企业: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财税[2002]年7号)规定,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必须如实在当期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进行进项转出。

企业增值税纳税申报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及抵扣税额”与出口退税申报出现不一致情况时,《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的“15C”栏列会列明两者的差额,企业应进行相应的账务调整且在下期增值税纳税申报时对《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进行调整。

近期,通过数据监控,发现个别生产企业没有按文件规定要求对“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如实在当期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进行进项转出,也没有及时调整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与出口退税申报的差异,直接影响企业增值税纳税申报中当期可抵扣的进项税额的真实性,一方面在一段时期内可能导致少缴增值税款而减少税收负担;另一方面造成期未留抵税额虚大。

为杜绝上述情况的发生,现对“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申报问题重申如下:一、生产企业应尽量先行出口退税申报,再作增值税纳税申报,以确保增值税纳税申报中“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正确无误。

二、生产企业确实无法在增值税纳税申报前进行出口退税申报的,也应先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模拟生成出口退税申报数据,在取得当期应申报“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数据后,再作增值税纳税申报。

具体操作如下:1、出口退税预审。

生产企业在退税申报向导第三步“免抵退税预申报”生成明细申报数据后必须进行预审(网上预审功能已完善,企业可自行登陆网上办税平台进行网上预审),然后在第四步“预审和反馈疑点调整——税务机关反馈信息读入”读入预审反馈信息,再在“预审和反馈疑点调整——税务机关反馈信息处理”根据预审反馈信息对疑点数据进行处理,确认本次明细申报数据后在“预审和反馈疑点调整——撤销已申报数据”撤销预申报数据。

2、生成明细申报数据。

在出口退税申报向导第五步重新生成明细申报数据。

3、模拟出具进料工免税证明。

在出口退税申报向导第六步“模拟出具进料工免税证明”进行模拟出具免税证明操作,进料加工贸易企业切记进行此操作。

4、进入出口退税申报向导第八步“纳税申报表数据采集——增值税申报表项目录入”,点击“增加”,确认所属期为当月申报所属期后,一直单击“回车”键至最后一项,点击“保存”。

该表只显示“免抵销售累计”、“不得抵扣累计”,没有当月发生额。

由于未作当月数据采集,累计额实际为1月份截止至上期累计数。

5、取数。

进入出口退税申报向导第九步“免抵退汇总数据采集——免抵退申报汇总表录入”,点击“增加”并一直单击“回车”键,将显示两个与纳税表差异数:“出口销售RMB”下方“与纳税表差额”为当期出口收入,应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主表第七栏反映;“不免抵扣税额”下方“与纳税表差额”为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应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表二)第十八栏反映。

提取数据后应单击“放弃”。

6、生成正式退税申报数据。

增值税纳税申报完成后,进入第八步“纳税申报表数据采集——增值税申报表项目录入”点击“修改”,根据《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内容进行数据采集。

最后生成正式申报数据。

三、因特殊情况,企业增值税纳税申报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及抵扣税额”与出口退税申报出现不一致,企业必须在下期增值税纳税申报时对《增值税纳税申报》及时调整。

生产企业必须高度重视,避免增值税纳税申报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及抵扣税额”与出口退税申报产生差异。

对无故多次出现差异,且无及时调整的企业,将列入“六类”企业管理,从严审核退税业务。

情节严重的,按《中华人民XX 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会计新手必备办税常识每月底之前,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抵扣联要认证,最好20日前认证一次,若有不符事项及时退回,重新再开具合格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意密码区不可折叠,不可涂改有污迹)每月可购买25份。

每月1日(各地抄税日按照当地国税部门要求办),一般纳税人要抄税。

每月5日之前,一般纳税人要报税。

每月10日之前,纳税申报(国税、地税,一个都不能少。

若有运费税,先向国税申报运费税抵扣报表)。

一般纳税人远程电子申报;小规模纳税人,申报,按12366,根据提示音进行纳税申报。

纸制报表一个季度送一次,一式三份。

申报个人所得税不要忘了带上工资明细表复印件。

每月8日之前报送统计报表给市统计局。

4月15日、7月15日、10月15日、1月15日前申报上季度企业所得税。

2月15日以前申报上年度企业所得税,先要通过审计部门审查。

2月15日以前要记着地税的上年度自核自缴工作,同时要注意国税有没有这一要求。

每季度结束后的10日内要申报按销售额计算交纳的“水利基金。

”4月份要申报按职工人数和单位定额计算交纳的“水利基金”.5月份要申报按4月份的工资计算交纳的“在职职工教育费附加”。

“房产税、土地使用税”于3、6、9、12月10日前在市地税申报各季度税金。

“车船使用税”在交养路费时收取。

防洪基金按照收入的0.1%收取,一年分两次收取。

副食品基金按照职工人数*24元收取。

残疾人“保障金”按照本市上年职工平均工资*1.6%*人数一般纳税人CA数字证书服务费500元,增值税开票系统维护费480元,远程电子申报系统480元。

按年收取。

工会经费按照工会经费提取比例的40%上缴市总工会。

如果你是地方企业,可能还要交“地方教育费附加”。

千万别忘了买“印花税”票或注册增资时交纳“印花税”。

每年1月交。

如果你还存在:土地增值税、屠宰税、宴席税、契税、农业税、耕地占用税,可要掂记着什么时候应该交了。

3月15日以前要进行营业执照的工商年检。

(注意未分配利润若是负数,亏损不可超过注册资本的20% ,否则对该企业是否能持续经营表示怀疑)3月份要进行软件企业年检(具体要问当地的软件协会)。

账务处理一般来说,“免、抵、退”是各有含义的,①、“免”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免征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②、“抵”是指以本企业本期出口产品应退税额抵顶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③、“退”是指按照上述过程确定的实际应退税额符合一定标准时,即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成的部分予以退税。

我国对出口货物实行增值税“免、抵、退”税办法已两年多了,但有一些出口生产企业的财务人员对“免、抵、退”税计算及账务处理仍不能很好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免、抵、退”工作的进行。

笔者现将“免、抵、退”税计算方法简介如下并举例说明。

归纳起来,“免、抵、退”税的计算可分为四个步骤:一、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牌价×(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收率-出口货物退税率)二、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末留抵税额若应纳税额为正数,即没有可退税额(因为没有留抵税额),则仍应交纳增值税;若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未抵扣税额,则有资格申请退税,但到底能退多少,还要进行计算比较。

三、计算免抵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免税购进原料包括从国内购进免税原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

其中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公式为: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海关实征关税和消费税四、确定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若期末未抵扣税额≤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期末未抵扣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期末未抵扣税额;若期末未抵扣税额≥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

现结合实例说明如何进行计算和账务处理。

例:某自营出口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17%,退税率13%,2003年1—3月有关业务资料如下:1、一月份,期初增值税留抵5万元,购进原材料等货物500万元,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85万元,内销产品销售额300万元,出口货物离岸价折合人民币1200万元。

①外购原材料、备件、能耗等,会计分录为:借:原材料等科目50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00贷:银行存款等科目5850000②产品外销时,会计分录为:借:银行存款等科目1200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12000000③内销产品,会计分录为:借:银行存款等科目351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0④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即剔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200×(17%-13%)=48(万元)借:主营业务成本48000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480000⑤计算应纳税额本月应纳税额=51-(85-48)-5=9(万元)>0,仍应交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140000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140000结转后,月末“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账户贷方余额为90000元。

2、二月份,外购原材料、燃料等支付价款850万元、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144.5万元;内销货物取得不含税销售额300万元;出口销售货物取得销售额500万元。

①采购原料、出口及内销的会计分录与1月份类似,不再赘述。

②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即剔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500×(17%-13%)=20(万元)借:主营业务成本20000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200000③计算应纳税额(即抵税)应纳税额=300×17%-(144.5-20)=-73.5(万元)④计算免抵退税额(即算尺度)免抵退税额=500×13%=65(万元)<73.5(万元),可全部申请退税⑤确定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应退税额=65万元免抵税额=0期末留抵税额=73.5-65=8.5(万元)借:应收补贴款65000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650000借: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8500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85000 3、三月份,免税进口料件一批,支付国外买价300万元、运抵我国海关前的运输费用、保管费和装卸费用50万元,该料件进口关税税率20%,料件已验收入库;出口货物销售取得销售额600万元;本月无内销。

①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300+50)×(1+20%)=420(万元)借:原材料4200000贷:银行存款等科目3500000应交税金—应交关税700000②出口的会计分录与前2个月类似,不再赘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