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晋灵公不君导学案定稿

晋灵公不君导学案定稿

巩义市第四高级中学 高二语文《文化经典研读》导学案 编制:张均海 审核:高二语文备课组 编号: 使用日期: 班级: 姓名:
没有艰辛,便无所获。

晋灵公不君
《左传》
学习目标:
1、通过预习课文,结合注释解释文中重点实虚词、句子的含义。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主要信息,正确分析人物形象。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学习难重点:
1、通过预习课文结合注释能解释文中重点实虚词、句子的含义。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了解中国古代诗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知识链接:
《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西汉初称《左氏春秋》。

后又称《春秋左氏传》。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

《晋灵公不君》的故事在《春秋》中只有一句话“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关于“春秋笔法”:
孔子修订《春秋》的原因: “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孔子惧,作《春秋》。

”(《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修订《春秋》目的:“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

(《史记•太史公自序》) 为了实现匡救时弊,拨乱反正,宣扬王道,维护礼法的政治理想,孔子在编修《春秋》时,或直书善恶,或暗寓褒贬,后人称这种笔法为“春秋笔法”。

一、预习检测: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并翻译加线的句子。

厚敛.以雕墙 晋侯饮.赵盾酒 观其辟.丸也 舍.于翳桑 宣子骤.谏 食之,舍.其半 鉏麑贼.之 赵盾弑.其君 书法..不隐 晋灵公不君. 二、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1、晋灵公不君,表现在哪些事情上?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
2、赵盾作为“古之良大夫”,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来?
3、三个武士出场也非常精彩,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提示:抓住人物动作、语言描写)
三、合作探究
1、赵盾没有杀害晋灵公,但董狐竟理直气壮的记下了“赵盾弑其君”,这是为什么?
2、你同意董狐的观点和做法吗?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
课文为我们塑造了五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请你选择一个人物为对象,写一段话。

要求: 1、句式: ,我想对你说……
2、字数三十字左右。

3、注意表明自己观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