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xxxxx学院20xx届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关于员工培训需求的调研报告姓名:系别:专业:班级:指导老师:日期:202x年x月x日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广东XXXX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论文(设计)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xxxx签字日期:20xx年x月x日摘要培训是在目前或未来的工作上帮助员工透过思想和行为,当今企业越来越重视对员工的培训,然而培训的效果却常达不到预期目标。
究其原因大多是企业在进行培训时缺乏合理有效的需求分析。
本文是通过员工的基本信息、专业水平、时间安排情况、培训方式来分析培训需求,希望对企业员工培训有所帮助。
关键词:员工、培训、需求分析目录1.前言 (01)2.调研方案 (02)2.1调研目的 (02)2.2调研对象 (02)2.3调研手段 (02)2.4调查问卷的结构和内容 (02)3.调研数据统计分析 (03)3.1员工基本信息分析 (03)3.1.1员工的学历 (03)3.1.2在公司的工作时间 (03)3.2员工专业水平分析 (04)3.2.1从事本职位时间 (04)3.2.2专业水平能够适应工作 (04)3.3员工培训时间安排分析 (05)3.3.1每次培训时间多长合适分析 (05)3.3.2培训时间最好安排在什么时候合适 (05)3.4员工培训方式分析 (06)3.4.1公司培训的重点 (06)3.4.2谁培训最好 (06)4.调研结论和建议 (07)5.附录 (08)5.1调研问卷 (08)5.2原始统计数据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2)1.前言xxxxx有限公司建立于2006年,面积约1300平方米,工作人员有100人。
公司主要生产多士炉分隔网架,面包分隔网,多士炉配件产品。
由于公司的人员不断的增加,员工培训是公司给予员工的最大福利,也是公司提升员工素质、培训人才,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方法。
因此要开展有效的员工培训,必须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对20XX年度的培训工作进行评估是制定20XX年度培训计划的前提工作,只有对现有工作进行有效的评估,才能发现工作中存在问题,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改善与完善和保证培训工作能有效开展,使培训开展更能切合员工实际工作需要。
2.调研方案2.1 调研目的对现有培训工作进行较为全面的调查与评估,了解员工现阶段的工作技能和对培训的意见,才能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为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改善培训提供方向,并对今后工作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2 调研对象公司全体工作人员,一共100人。
本次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共回收有效样本90份,回收率为90%。
2.3 调研手段采取问卷调研:打印100份问卷调查表,发给公司的每位员工一份,让他们填写。
2.4调查问卷的结构和内容调查问卷共分为10题,从各方面了解全体员工对公司培训工作的看法、培训实际需求、建议。
调研内容:1.被调研者基本信息(问题1-3);2. 被调研者的专业水平情况(问题4-5);3.被调研者对培训时间安排的看法(问题6-7);4.被调研者培训方式(问题8-9)。
3.调研数据统计分析3.1员工基本信息分析3.1.1员工的学历文献来源: 1.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如上图所示,从单位员工整体学历来看,在大专以上(含大专)人员只占26%,高中以下(含高中)占74%,整体上接受系统教育,专业教育的员工偏低,反映出我们要根据员工的教育情况来进行培训。
3.1.2在公司的工作时间文献来源:2 . 黄维德.刘燕人力资源管理实务[M].上海: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3.2员工专业水平分析3.2.1从事本职位时间文献来源:3.凌琳.人本管理下员工培训策略研究[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07.如上图表所示,从事本职位时间在1-2年(含2年)居多,其次是2-3年(含3年),反映出员工对本职位还是有经验的,对自己的工作技能还是有了解的。
3.2.2专业水平能够适应工作文献来源:4.蒋明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如上图所示,以一般为中心,左边是持续上升,右边是持续下降。
反映出大多数员工的专业水平一般适应工作的需求。
我们要根据员工的专业水平情况来进行培训的内容,这样员工才可以接受技能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3.3员工培训时间安排分析3.3.1每次培训时间多长合适分析文献来源: 5.郑晓明.人员培训实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如上图所示,有33%的人选择了1.5小时,其次2小时,反映出大家不希望一次培训时间过长,即在半天内根据课程内容安排课时。
3.3.2培训时间最好安排在什么时候合适文献来源:6.郭维维.企业培训的组织形式及发展趋势[J].中国城市经济,2008.3.4员工培训方式分析3.4.1公司培训的重点文献来源:7.王忠明.现代培训方法与技术[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28%由上图可以看出,对于公司目前的培训现状,公司员工普遍认为自身存在“专业技能”和“管理技能”不足,选择比例分别占到61%;其次为“执行力”、“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和其他方面内容,由此可以看出,需着重开展管理基本理念、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工作。
3.4.2谁培训最好文献来源: 8.陈维政.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如上图所示,图表持续上升,公司外的专业培训讲师占34%,其次是总监及以上占30%,反映出员工更喜欢公司外的专业培训讲师来培训,也喜欢公司内的总监及以上,所以我们要请公司外的专业培训讲师来授课,也要公司内的总监及以上授课,这样能提高我们的专业知识,也能接收总监及以上的工作经验。
4.调研结论和建议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明确要切实提高2015年度的培训效果,后续的培训工作应着重如下问题:1.培训对象的确定。
缩小培训范围,明确培训对象有利于培训效果的提升。
部门能应加强开展专业技能培训。
2、培训的形式。
尝试邀请外部讲师进行现场授课和内部总监及以上现场授课相结合等形式。
3.培训时间:每次培训时间1个半小时至2个小时,培训时间最好安排在上班时间。
4.培训的内容。
岗位专业知识、管理技能应是后续培训重点。
岗位专业知识、管理技能应是后续培训重点。
无论是普通员工还是管理人员,高绩效团队建设、管理心理学、公文写作技巧和沟通技巧等职业素养的培训都应加入到后续培训内容计划中。
对于岗位专业知识,则需要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并从公司实际工作出发引入相关课程。
5.加强团队融合提高团队素质。
多进行一些团队活动和考核,以便加强团队合作,从整体上提高整体素质。
6.加强职工之间相互沟通。
不定期的和企业职工进行交流,使职工的意见能够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
便于部门之间以及领导和职工之间的的相互了解和协调。
总之,员工培训的有效管理与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日益凸现其重要性,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而培训正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实现知识共享的有效途径。
因此,加强员工培训的管理与创新是企业在21世纪培育核心竞争力,取得不断成功的关键所在。
5 . 附录5.1 调查问卷尊敬的先生 / 女士:您好!我是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的学生。
我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公司员工培训需求的调研报告的调查,希望占用您一点时间。
您的回答对我们十分重要,请您选择您认为合适的答案,我们保证对您的回答以及身份保密,谢谢您的合作!1.你的学历?()A.小学B.初中C.高中D.大专E.本科及以上2.你现在的职位? ()A.普通员工B.部门主管C. 部门经理D.总监及以上3.你在公司的工作时间?()A.刚入职B.1-3个月C.3-5个月D.5-1年E.1年以上4.你从事本职位时间?()A.1年及以下B.1—2年(含2年)C.2—3年(含3年)D. 3年以上5.你的专业水平能够适应工作的需求吗? ()A. 非常不符合B. 基本不符合C.一般D.基本符合E. 非常符合6.你认为每次培训时间多长合适?()A. 1 小时B. 1.5小时C. 2小时D. 2.5小时E. 其它7.你希望培训时间最好安排在?()A.休息日、节假日B.下班以后C.上班时间D.无所谓E.其它_____8您认为公司培训的重点应是什么?A.技术技能B.管理技能C.执行力D. 企业文化E.规章制度F. 其它___9.你认为谁培训最好?()A. 部门主管B. 部门经理C. 总监及以上D. 公司外的专业培训讲师5.2 原始统计数据1.你的学历?2.3.4.5.6.7. 8.参考文献1.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黄维德.刘燕人力资源管理实务[M].上海: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3.凌琳.人本管理下员工培训策略研究[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07.4.蒋明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5.郑晓明.人员培训实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6.郭维维.企业培训的组织形式及发展趋势[J].中国城市经济,2008.7.王忠明.现代培训方法与技术[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8.陈维政.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致谢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
老师以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和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对我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
同时,在此次毕业设计过程中我也学到了许多知识。
对关心、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