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4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4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之四第四讲借鉴文化典故引用神话传说湖北工业大学夏广政教授夏教授(以下简称“夏”):同学们好!学生们(以下简称“学”):老师好!夏:今天我们讲第四讲借鉴文化典故,引用神话传说。

中国古典园林同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很多园林和园林里面的景点以及景点的意境,都直接取材于我们的文化典故和神话传说。

有一种现象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中国古典园林里面有很多关于鱼和观鱼为主题的园林和景观。

现在我想请同学们来告诉我,你认为这些以鱼和观鱼为主题的景观,它源于什么?那位同学你说一下。

学:我觉得中国古典园林里面,水景占得比重比较多,水生动物里面,鱼的种类繁多,色彩丰富,它可以为园林提供更多的活力。

夏:她认为从水元素和视觉的观感的效果,有鱼可以有好的效果。

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学:中国文化中有许多关于鱼的典故,例如庄子和惠子关于鱼的谈话,所以我觉得在园林中引用典故,可以激发人的联想,增加园林的文化韵味。

夏:说得非常好。

这位同学是从文化典故产生的一种联想的角度去考虑的。

那么中国古典园林里面有很多关于鱼和观鱼的园林和景观,比方说杭州西湖就有玉泉观鱼,玉泉观鱼里面还有知鱼桥。

那么到过杭州的同学就知道,杭州西湖还有一个关于鱼的景点,“花港观鱼”一听名子就觉得非常美。

还有很多地方,比方说北京颐和园里面就有鱼澡轩,我们上一讲里面讲了,还有很多很多。

那么这些关于鱼和观鱼的景点,它主要是来自于什么呢?主要是来于《庄子.秋水篇》里面的一段对话,就是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濠就是安徽的濠河、濠水,梁就是河上面的桥。

游于濠梁之上,庄子看到水里面的鱼自由自在的游,他就说:“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你看鱼在水里面自由自在地游,是鱼很快乐呀。

惠子不是一个辩论家吗,是一个辩手吗,他还能放过吗,马上就出击:“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你不是鱼,怎么晓得与快乐呢?庄子是何许人也,马上又回击:“子非我,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又不是我,怎么晓得我不晓得鱼快乐呢?这段话对然很简短,但是它的含义非常深远。

这段带有睿智的对话,让中国的读书人想象了两千多年,追求了两千多年。

中国古典园林里面那么多关于鱼和观鱼的景点,都是源于《庄子.秋水篇》里面这样的一段对话的。

我们想一下,如果我们到这些园林,到这些关于鱼为主题的景观去观赏的话,你想到庄子、惠子那一段带有睿智的对话,你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我们是可以去回味的。

那我们看一下这里面要跟大家说一下,这句话是“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三是有的学者认为这个不是鲦鱼,是Xu 鱼,我个人认为应该是鲦鱼,一种小的长条的鱼,在江南是比较多见。

Xu鱼呢,《山海经》里面记载的是一种怪异的鱼,长得像鸡的翅膀的怪异的鱼。

我估计庄子和惠子看到的就不是那种怪异的鱼,是常见的那种鱼,这里要说一下,不然有人说这是Xu鱼,这是大家持不同的看法。

那么这个图片是我在上海的豫园前拍的。

你看这个鱼在水里面有的多快乐啊,我们在这个地方观赏鱼的时候,就联想到庄子和惠子的那一段睿智的对话,产生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联想啊。

再看一下这幅图片,鱼乐人亦乐,这是我给它取得,你看这是在豫园前面的九曲桥上面的,人们在观赏水中的游鱼的时候,看到水中的游鱼很快乐,人观赏不也感到很快乐吗。

鱼乐人亦乐是不是这样的感受呢。

这是苏州狮子林也有这样观鱼的景点。

这个在中国园林里满是非常常见的。

还有一种现象不晓得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就是中国古典园林里面有很多关于渔父,这样的主题的园林和园林的景观。

你看这是元代的吴镇的《渔父图》局部。

我们看到表现的是渔父,表现的是渔翁。

这个是清代的著名画家石涛的《淮阳洁秋图》,它表现的也是渔翁。

看到水面上的一个渔翁在小船上,这个也是表现的渔翁的,这是绘画。

中国的很多园林也是以这个为主题的。

比方说苏州就有沧浪亭,有网师园,我们看一下还有很多,比方说苏州拙政园里面就有小沧浪,很多很多这样主题的园林和园林景观。

那么它们是来自于什么地方呢?我们再看一下,比方说苏州四大园林之一的网师园,网师就是渔翁,你看撒网的人,那不就是渔翁吗?这样关于渔父、渔翁、网师的,这个主题的园林和景观,它都是出自于先秦时期一首著名的歌谣,这首歌谣就是:“沧澜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王上要是清明的话,你碰上一个有作为的君王的话,你不妨把你的帽子、头巾、衣服洗干净、整理好,去为他效劳吧,为国家效劳,为人民效劳吧。

如果你碰上一个昏庸的君王的话,你不妨离他远远的,到山野之间,找一处清溪,在溪边上洗洗脚、钓钓鱼,自行快乐,过那种银翼的生活吧,是这种意思。

就是包含了一种士大夫阶层隐逸的这种思想。

孔子出游的时候就听到有人唱这一首歌谣,而且孔子用这首歌谣来告诫他的弟子、学生。

屈原不被楚王所重,就在湘水边上,汨水边上徘徊的时候,也听到渔父唱这首歌要来劝说他。

这首歌谣就表达了中国古代一些文人、士大夫,他们一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是为君王服务,古代的读书人如果不出仕的话,你看他做什么,也就是读书如果不能去当官,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话,他干什么呢。

所以我们应该理解。

但是官场上有很多是不为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么一朝他失宠于君王,他到哪去啊,所以就是这么一种矛盾的心理。

这种矛盾的心理就反应在园林里面,所以园林里面就有很多关于隐逸的这个思想体现出来了。

我们刚才说了中国士大夫阶层、读书人的矛盾心理,所以古代就有这种说法,“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身在江湖,心在紫闼(闼就是宫殿里面的那个小门,紫闼就代表宫殿的意思)。

身在江湖这是假的,真是身在江湖的话,你到深山老林里面去找一个庙,在那待起来多好,那么跟那个城市,跟那个君王,不是离得远远的没什么关系了吗?这实际上是一种矛盾的心理,也就是用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剪不断,理还乱”,要是完全跟这个政界、跟这个君王隔绝了,这是不太可能的。

那么怎办呢,怎么表现这种矛盾的心理呢,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出仕与归隐的矛盾的心理,在园林里面处处有这样的表现。

比方说苏州有一座著名的园林,我们前面提到的四大园林之首的拙政园,为什么叫拙政园呢,不叫巧政园呢,想到这个问题了吗?这个取名字是很有讲究的,这个拙政园就是取于晋代的一位文学家潘岳的《闲居赋》里面的话,就是:“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这个是笨拙的人从政的这种方式,这实际上是表达了园主的一种隐逸的思想。

所以有人就指出,中国古典园林是把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田园牧歌式的遁世归隐的一类的意境作为艺术创作的最高的一种追求,它就包含了这种隐逸的或出仕的矛盾。

我们看一下,这是网师园里的濯缨水阁,这个景点、这个建筑就直接取于那首歌谣,这是非常明显的。

我们看一下这幅图片表现的是沧浪亭,沧浪亭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舜钦被贬,而且是无罪被贬。

被贬后他就在苏州买了一块地来经营它的私家园林,过那种所谓的隐逸的生活。

你看取名就是沧浪亭,这是非常清楚的。

记下来就说一下沧浪亭,里面有一副楹联很有意思,这幅楹联是:“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这幅楹联很有意思,是清代一位著名文学家梁章钜,他集的这幅楹联。

上联取自于欧阳修,欧阳修字永叔,欧阳永叔的一首诗里面。

这首诗是怎么样写的,是苏舜钦花了四万吊钱买到这块地方,来经营它的园林沧浪亭。

园成之日,请朋友特别是文人朋友聚一聚,这是中国的传统啊。

欧阳修来了,他没有送红包,也没有拎酒来,送了一首诗,诗里面有这样的句子:“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值四万钱”——清风明月有没有价啊,你看天上的明月,吹过的清风,你能花钱去买吗,是无价的啊,可惜啊可惜,让你苏舜钦占了一个大便宜啊,你花了四万吊钱,就买来了满园清风明月啊。

这是文人的幽默。

这个上联,是取于欧阳永叔的诗。

下联呢,下联取于苏舜钦的一首诗,就是《过苏州》这首是里面:“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你看一句取于欧阳永叔,一句取于欧阳永叔的好朋友苏舜钦的,多有意思。

集这副联的也是一个高手,梁章钜是很有文学修养的。

说到苏州的沧浪亭还有很多有名的联,我们就不一一说了。

我们再介绍第二个问题,就是中国古典园林同我们神话和民间传说,也是密切相关的。

有很多园林和园林的景点,就直接取于神话和民间传说。

大家笑得神话和一些传说,它是虚构的,它往往更吸引人。

你看近些年来有一些戏说的东西,大受人们的欢迎就是这么一个原理。

所以中国园林里面,有很多景观和景观的立意,就直接取于我们的神话和民间传说。

大家都比较熟悉,所以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比方说《白蛇传》在我们国家应该是家喻户晓。

里面讲到的白娘子、许仙,还有那个法海,一般人都熟悉。

以这样的题材来构景的话,一般人看了都能看得懂。

跟上面说的一些文化典故对于大众来说,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所以这个神话和传说更受到人们的喜爱,这个是可以理解的。

比方说杭州的西湖,镇江的金山,如果说《白蛇传》里面的一些故事,比方说杭州的西湖,就有断桥成了一景——断桥残雪。

我们在这个地方去游赏的时候,就想到《白蛇传》里面的白娘子和那位许仙,在那个地方相会的?啊,在这个地方,就给你产生丰富的联想,增加了你观赏的趣味。

你到镇江去,镇江有一座金山上面构景,你一看到水漫金山,法海晓得那个白娘子是白蛇精,他想阻止这一姻缘,他就把许仙藏在寺庙里面。

白娘子晓得了丈夫给老和尚藏起来了,他就要九章伏啊,所以就水漫金山。

这个故事让你产生联想很有意思。

还有呢《天仙配》、《牛郎织女》,这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像我们的孝感就有一个著名的民间传说,被称为我们国家传统的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天仙配》。

孝感有一个孝子董永,父亲死了没钱埋葬,卖身葬父,留下了美好的传说。

中国古代讲孝,感动了天上的仙女,七仙女下凡就要找这样的孝行的老实人做丈夫。

多美好。

如果我们孝感根据这个主题来营造意境,那是很有意思的。

到了杭州,到了西湖,看到边上雷峰塔,当然不是这个雷峰塔,这个雷峰塔鲁迅笔下已经倒塌了。

现在修的雷峰塔,在这个位置,那么就联想到白娘子同许仙生了一个儿子,后来长大了,勤奋学习就考上了状元。

到这个地方来祭母亲,感动了上苍,就把白娘子也放出来,一家团聚,这是中国人所希望的大结局,很欢喜的。

有这个雷峰塔,你就想到这么多故事,给你产生一些联想没这事很有意思的。

我们再看一下,到了苏州就有虎丘,虎丘原来有一个寺庙叫云岩寺,那上面有一个塔,今天已经很斜了,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还要斜。

现在封起来了,是不让游人来接近。

到哪些地方,你就想到了还有故事,还有传说。

大家看到的这个大的场子,是石头的,这个叫什么呢,叫千人石。

说的是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有一个佛学家叫竺道生,他曾经在这个地方讲学、讲法,就是在这个地方,曾经聚集了一千人的地方,来听他讲佛法,后来被禁止了,他就对着这些石头、木头来讲,有这样的传说。

那么接下来呢,大家看到的这几幅图片,都是表现这个地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