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____________
石家庄铁道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C—D单线区段列车运行图编制
姓名
学号
班级
联系方式
日期2014年3月10 日
目录
1 相关概念解释 (1)
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3 运行图的铺画 (1)
3.1铺画底图 (1)
3.2旅客列车的铺画 (1)
3.3货物列车的铺画 (2)
3.4机车交路的铺画 (2)
4 总结及感想 (2)
1 相关概念解释
对于本说明书中的一些简化专业术语,在此进行解释如下。
τ
不: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
τ
会:会车间隔时间
τ
连:同方向列车连发时间间隔
t
起:列车启动所需附加时分
t
停:列车停止所需附加时分
2 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在铁路运输方面,运力不足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尤其是我国主干道,运输压力巨大,车密度很大。
我国路网结构复杂,各个路段受地形,以及技术条件不同的限制,导致列车的通过能力不一。
这给铁路行车组织带来很大的困难。
铁路列车运行图是用来表示列车在区间运行及在车站到发和再站停留时刻的技术文件。
通过编制列车运行图能优化区间的通过能力,在既有线各个区段通过能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协调各个列车的到发、开行方案,使得区间的通过能力最大化。
当下,在我国既有线不足的情况下,研究列车合理的开行方案,编制合理的列车运行图,能大大缓解运能紧张的问题,同时,使线路和相关设备的使用效率得到最大化。
3 运行图的铺画
铺画运行图时,按照先铺画底图,再铺画旅客列车运行图,然后铺画货物列车运行图,最后检查无误后,勾画机车交路。
综合协调各个路线的关系,综合优化线路的协调性和优先性。
3.1 铺画底图
首先确定车站中心线的位置,本运行图按照区间下行货物列车纯运行时分的比率确定。
确定车站中心线的位置之后,绘制时刻表,运行图从早6:00开始到第二天的6:00为止。
为铺画的精确,将每个小时分成六份,每格十分钟。
3.2 旅客列车的铺画
由给定旅客列车运行条件,4413与4414次列车的约束条件比较多,此车底为C站的朝发夕归旅客列车,而且C-D中间各站停车2分,运行线在图上跨度大,
应该优先铺画,且选取早些时间出发,避免返回到达C 站时间过晚。
站间运行时间t t t t =++纯运行起停,每站在站停车时间为2分钟。
到达D 站后,从D 返回C 站。
加大整备时间为期间通行其他旅客列车提供充足时间。
铺画快速列车时,尽量使与相邻运行线间的距离大些,如此便于中间穿行货物列车。
铺画好K25次列车之后,在其于D 停站后100分钟后铺画K26,如此加快机车周转和利用率。
特快旅客列车由于不限制在CD 的合理到发时刻,所以,最后铺画特快旅客列车,为避免旅客列车合理到发时刻内旅客列车过于拥挤,将其铺画于晚上。
3.3 货物列车的铺画
货物列车的铺画空间比较大,因此线路为单线铁路,在与列车交会必须在车站进行,交会时应满足τ不、τ会、τ连相关的时间要求。
编制货物列车运行线的时候,从限制区段开始编制,a 、e 、h 站只有一条到发线,两列车在此相会,只能一列停靠,另一列直接通过。
在货物列车中,40001和40002次货物列车各站均需停车,限制条件较为苛刻,优先编制。
然后再编制其他货物列车。
在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相关时刻的到发限制要求和到发线条数的限制。
3.4 机车交路的铺画
铺画完成列车运行图后,4413和4414用同一车底和机车,K25到达D 后经整备之后,机车牵引K26返回C 站。
其他货物列车的机车交路除了满足基本段120分整备时间和折返段100分钟的整备时间外,机车停留站时间越短越好,如此,以加快机车周转,提高机车的利用率。
4 总结及感想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我简单了解了铺画列车运行图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基本步骤,以及机车交路和机车运转机制,使我对铁路行车组织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同时,我发现铺画运行图需要优化组合的思想方法。
铁路运行图的铺画是一个统筹兼顾的过程,对于不同线路,牵一发而动全身,往往顾及这条合理性就可能造成另一条非常不合理。
因此,铺画铁路运行图不仅仅需要行车组织的知识,还需要数学规划方面的技术。
以后我应该在此方面加深最优化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并将其应用在交通运输规划上。
这次列车运行图的铺画,耗费时间较长,修改次数过多,主要因为刚开始铺图时,综合考虑各个线路之间的协调关系。
没考虑到到发线少的站段通过能力不足;旅客列车运行图过密,导致货物列车避让旅客列车时,等待时间过长等。
由于铺画过于混乱,导致最后几趟列车难以铺画。
还要注意不应在两站中间有线路交叉,在站交会符合本站到发线数量的要求,以及满足不同时到达间隔时
间,会车间隔时间,同方向列车连发时间间隔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