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IATF16949风险和机遇应对分析表
IATF16949风险和机遇应对分析表
4
3
12
1.加强与客户进行质量标准制定的沟通,统一双方的标准和检测方 法,签署质量协议。 2.根据《特殊特性管理规定》识别客户特殊要求及相关法律法规要 求,做好产品开发,满足客户要求。 一般 3.定期检查供应商产线搭建的状态及安装调试是否遵循要求。 风险 4.严格按照PRP流程进行项目开展,定期召开项目会议,定期 Gate review项目计划,评估节点延期风险。 5.工艺流程严格按照《工艺设备技术规范》的要求,生产过程中按 照工艺规定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验证工艺的合理性。 1.有效的设计及项目时间、成本的控制 。 2.根据目前的技术水平,制定的技术攻关和设备改造计划,相关职 能部门予以有效落实。 3.改善、提高产品工艺。 1.制定《员工激励管理规定》、《质量奖惩制度》来给员工奖励来 确保人员稳定。 一般 2.按照《一线员工培训管理规定》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并达到能力 风险 要求后方可单独上岗操作。 3.制定员工能力提升计划,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并考核,提升员工 的能力 1.通过员工激励与晋升以及《质量奖惩制度》来确保人员稳定。 2.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提升员工的操作能力,对来料、成品质量 问题定期分析,经验分享横向展开。
5
1
5
质量部
NA
质量部
SP6 不合格品 管理
外部
4
3
12
质量部
内部
NA
质量部
内部 SP7 产品防护 和仓库管 理 内部
4
1
物流部
机遇:有效的库存管理,提高库存周转 率
NA
物流部
质量部
内部 SP5 监视和测 量 内部
风险: 1.测量设备有偏差,产品误判; 2.监控设备达不到要求,批量不合格 机遇:及时有效的发现问题,提升产品 质量。 风险:不合格品没有及时发现,流到客 户端引起客户投诉。 机遇:及时发现不良并进行围堵,避免 不合格品流入客户端。 风险:库存物料超过有效期导致产品不 良;
NA
项目部
内部 COP3 生产过程 内部
2
3
6
生产部
NA
生产部
COP4 交付
内外部
风险:1、客户订单未及时释放、造成 交付不及时 2、产品库存没有及时更新,库存报 警,影响交付 3、供应商交付异常没有及时报警导致 不能及时交付产品给客户,造成客户停 线 机遇:按时按量交付合格的产品,客户 满意。 风险:1.没有及时有效的分析客户反馈 的问题,导致客户不满意;2.未能与客 户保持及时沟通,导致客户要求未及时 传递至工厂 机遇:及时有效的分析客户反馈的问 题,并满足客户的要求使客户满意,获 得更多的项目和订单。
内部
NA
内外部 SP3 工装设备 管理
风险: 1)设备/工装故障无法修复,缺少配件 2)突发停水、停电; 3)设备能力不足; 4)维修人员能力不足; 5)操作指导性文件不全;
5
2
10
1.依据《应急计划控制程序》制定的应急计划,同时跟本地区水、 电部门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加强工厂设施预防性保养,降低停 水、电所引发的停线风险。 2.依照《设备工装控制程序》不断优化产线结构,优化设备控制逻 辑,提升产线节拍。 3.制定维修人员技能矩阵,加强对技能薄弱点的培训,同时通过相 一般 制造工程部 互间的互训,提升团队整体技能。 风险 4.依据《维修管理规定》,对发生的停机故障进行5W2H分析,总 结经验教训,制作标准维修指导书。 5.通过完善FMECA,识别设备停机风险,制定维修策略,按照《 备件管理规定》识别关键设备、定义最低库存数,并定期盘点, 依照《设备工装控制程序》要求供应商在设备交付的同时,提供 完善的备件、易损件清单,便于快速采购。 通过研究设备制造能力、优化设备控制逻辑,以达到设备寿命周 期内最经济、综合效能最高的目的。 1.按照供应商控制程序和进料检验作业指导书,制定年度审核计 划,并实施来料检验。 一般 2.实施审核前同供应商进行充分的沟通,确定可行的审核时间。 风险 3.来料检验发现不异常,同供应商充分沟通并依据图纸和检验规范 来判定不良原因。 制造工程部
项目部
内部
机遇:1.设计合理,为顾客节省了时间 、成本、引导资源,使顾客满意 2.通过引进新的设备、工艺,提高公司 的工艺水平,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公司 的市场竞争力 风险:1、人员短缺造成生产不能按计 划完成,影响交付导致客户不满意 2.操作工能力不足,导致产品质量问题 而引起客户投诉 机遇:人员充足、操作熟练,无质量问 题,客户满意,赢得客户信任,给公司 带来潜在的新项目
物流部
内部
NA
物流部
内外部 COP5 顾客服务 内部
2
1
2
质量部
NA
质量部
COP6 内外部 变更管理
风险:1.验证不充分, 2.物料新老版本 混乱,3.变更的跟踪追溯, 4.影响项目 完成节点。
3
3
9
项目部
内部
机遇:变更合理,为客户节省时间及成 本。 风险:1、没有根据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相关衍生标准或法律法规及时更新 2、漏识别客户要求、总部要求。 5 2
3
1
3
1.保持与客户沟通,每周与中国区物流及销售一起评估客户后续预 测情况。 2.每周与中国区物流对产能库存情况进行评估。 低风 3.物流协议规定储备安全库存,每周与供应商确认交付情况,定期 险 对供应商进行《飞行检查》。 4.每天监控安全库存,按照流程进行五级报警。 5.每周释放供应商18周预测,供应商评估交付产能,按照报警流 程报警,《供应商报警流程》。 1.监控各个客户的准时交付率。 2.满足各个客户交付计划,提高客户满意度。 1.依据《快速反应跟踪管理规定》,收到客户端问题,第一时间组 低风 织PS小组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并反馈客户进展。 险 2.建立客户走访计划,定期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并通过 其他相关渠道搜集客户需求信息,在内部有效传递并跟踪。 1.了解并满足客户需求。 2.及时响应,有效沟通、持续提高客户满意度。 1.变更前制定详细的验证方案,通过《工程变更控制程序》、《过 程变更控制程序》来确保过程的有效性,以及确保变更对产品品 质的稳定性提升。 一般 2.按照供应商变更管理规定,加强供应商变更管理。 风险 3.变更小组对变更的性质、范围、对产品质量潜在影响的程度进行 评估。 4.根据变更管理程序文件,做好变更计划、时间管理和风险管理, 避免影响项目节点。 有效、合理的变更,提升产品质量、性能 1.建立《质量手册》,明确各过程流向,确保策划全面。与客户、 相关方保持密切沟通,持续的各类内外部审核确保要求无遗漏。 一般 2.建立客户要求清单和相关方要求清单,每月Review,确保客户 风险 要求和相关方要求保存最新状态。 3.每周参加总部的周会,会后传达总部的要求。
3
3
9
1.与用人部门沟通充分,确认招聘要求。提升面试人员面试技能。 2.按照组织发展需求,识别组织要求,岗位需求和员工胜任力,制 定合理培训计划。 一般 3.组织有效员工离职面谈,识别真正离职原因,预防相同原因的离 人力资源部 风险 职发生。 4.增加沟通渠道,如《员工满意度调查》,“意见箱”,“员工大 会”等。提升组织与员工的互动,增强员工归属感。 制定合理的,可操作的人员发展计划。 人力资源部
内外部
机遇:设备能力充足,提高生产效率。
NA
外部 SP4 供应商管 理
风险:供方产品质量不能持续满足要求 、供方质量问题未及时解决。
2
3
6
质量部
SP4 供应商管 理 外部 机遇:供应商及时解决问题,合格的来 料提高产品合格率。 NA
1.建按照供应商控制程序和进料检验作业指导书,制定年度审核计 划,并实施来料检验。 2.立经常性的供应商拜访机制,不定期的到供应商现场进行走访。 3.同供应商的管理层保持沟通质量表现和提升改进的机会。 1.按照监视和测量控制计划建立测量设备台账,制定年度校准计 低风 划,按计划实施校准。 险 2.使用测量设备前,对设备进行点检。 3.按照测量系统分析管理规定,建立年度MSA计划,按照计划实 行。 提供合格报告,提升公司品质。 1.生产线增加原材料检验WI,对原材料进行100%使用前检查,发 一般 现不良件按照《不合格品管理流程》进行处理。 风险 2. 所有工位增加对上道工序的作业的质量检查确认。 制定《围堵管理规定》,发现不良后严格按照《围堵管理规定》 进行围堵遏制。 4 1.建立Slow-moving报表的review制度,定期审核呆滞品物料并 低风 预警,从而在有效期内化解问题。 险 2.入库时管控,对于生命周期较短不符合要求的拒绝收货。 1.部分供应商实施JIT及Milk run尽可能减少工厂内库存,从而提 高库存周转率建立VMI寄售仓库。 2.将工厂内物料库存缩短至2小时使用量,从而提高库存周转率。
MP2 内部审核
内外部
1
2
2
质量部
内外部
NA
质量部
MP3 纠正预防 内外部 和持续改 进 内部 内外部
4
12
质量部
NA 10
质量部 质量部
MP4 管理评审
内部
NA
质量部
内外部 SP1 文件和记 录 内部
5
2
10
质量部
NA
质量部
内外部 SP2 人力资源 管理
风险:1)招聘的人员不符合岗位要求, 增加重复招聘成本; 2)培训合理性和有效性缺失,员工技能 不能达到岗位要求,影响企业和员工个 人发展; 3)一线工人流动率较高,影响产品质量 一致性 机遇:实施“关键岗位识别”及“人才 发展计划”,提升人员稳定度,建立企 业品牌
NA
项目部
MP1 质量管理 体系策划
外部
10
质量部
MP1 质量管理 体系策划 内部 机遇:质量管理体系合理有效持续改进 。 风险:内审员不充足,内审员能力不够 。 机遇:有效识别体系管理过程的问题 点,能及时改进。 风险:1.问题改善不及时造成批量问题 发生; 2.内外部沟通不良造成客户端问题无法 及时有效遏制. 机遇:问题及时有效的改进,降低风险 。 风险:管理评审输入缺失。 机遇:管理评审实施有效,明确组织后 续的改进方向。 风险: 1.没有及时识别/更新外来文件; 2. 文件未受控; 3. 记录未有效保存。 机遇:有需要的时候能快速有效的追溯 过往的记录。 5 2 NA 通过不断学习各类标准确保体系的持续改进。各类审核中看到和 学到的纳入体系。 1.建立《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明确内审员素质。 低风 2.邀请培训师到工厂内部进行内审员的培训,确保每个职能模块至 险 少有一名审核员的配备。 3.审核分组,通过组长带组员的方式增强内审员素质。 通过各类内外部审核,发现改善需求。 1.更新《快速反应跟踪管理规定》要求,每日进行2两次看板会 议,PQE组织相关人员对当班次发生的问题和到改善节点的问题 一般 进行确认。 风险 2.每日质量早会CQE汇报客户端24小时内发生的问题,并组织相 关人员分析根本原因,执行遏制和改善措施。CQE与客户保持密 切沟通,及时汇报问题解决进度。 内外部问题根据经验总结管理规定横向展开,确保问题不再发 1.建立《管理评审管理规定》列出管评输入清单。 一般 2.管理评审会议之前按照管理评审输入清单划分责任,确保每项输 风险 入没有遗漏,并对输入进行评审 有效的管理评审,将输入信息进行细致的评审,并对风险和机遇 进行确认。 1.建立外来文件清单,每周浏览客户网站及标准门户网站,确保外 来文件的最新状态;CQE定期与客户沟通确认文件的版本信息; 一般 2.体系工程师通过LPA及内部过程审核确认文件记录受控状态; 风险 3.规范文控室管理,每周检查。 4.针对《文件控制程序》和《记录控制程序》在新员工入职时展开 培训。 文控室由体系工程师每周检查的确认,并定期组织培训。 质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