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都市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实施指南(试行).doc

成都市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实施指南(试行).doc

成都市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实施指南(试行)成都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二零一六年三月二十三日前言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对企业识别和管理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成都市大部分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水平不足,为有效地指导企业对各种安全风险进行管控,保护员工职业健康安全,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目标,成都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成都市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服务中心编制了《成都市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实施指南(试行)》。

本指南应用PDCA方法论,可帮助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机制,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安全生产风险实施有效控制,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本指南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三号)、《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六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70号令)等法律法规并结合成都市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进行编写,对成都市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本指南主要编制人员:杨信林、石金华、卓红、陈倩、姚武英、毛颖、尹左斌、曹磊、王利平、白云中。

目录一、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2)二、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工作程序 (4)三、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6)(一)策划与准备 (6)(二)实施 (8)(三)检查 (12)(四)绩效评估与持续改进 (12)附件一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图表示例 (14)(一)风险识别评价表 (14)(二)岗位风险管理汇总表 (15)(三)岗位风险告知卡 (15)(四)职业危害因素告知卡 (16)附件二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方法 (17)(一)各评估方法的适用阶段 (17)(二)风险评估方法介绍 (18)1.头脑风暴法 (18)2.德尔菲法 (20)3.情景分析 (21)4.检查表 (24)5.预先危险分析 (26)6.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27)7.风险矩阵 (31)8.故障树分析 (34)9.事件树分析 (37)10.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40)11.五问法 (42)12.池火灾事故模拟 (44)13.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DOW) (47)一、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一)安全生产风险安全生产风险,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的组合。

(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通常,我们把失去管控或管控不足的风险称之为隐患。

所以说,风险可能是隐患,也可能不是隐患,但隐患必然存在于风险上。

这就要求对风险的管控要比对隐患的治理的要求更全面、更广泛。

(三)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指企业围绕安全生产目标,在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作业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基本流程,识别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定性或定量分析风险的后果及可能性,确定风险等级,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安全生产风险实施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所导致的损失,以期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目标。

(四)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实施风险管理的重要前提,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三个步骤。

风险识别是指查找企业安全管理、生产经营过程、作业活动、作业环境、设备设施等各方面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风险分析是对识别出的风险及其特征进行明确的定义描述,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发生的条件、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

风险评价是评价风险对企业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风险的价值等。

风险评价包括将风险分析的结果与预先设定的风险准则相比较,或者在各种风险的分析结果之间进行比较,确定风险的等级。

(五)风险准则风险准则是评价风险严重程度的标准,是风险评估的重要依据。

它体现企业的风险承受度,反映企业的价值观、目标和资源。

风险准则应明确风险的度量方法、风险等级的划分,应当与企业的风险管理方针一致。

(六)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指企业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 风险管理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二、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工作程序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流程包括策划与准备、实施、检查、持续改进四个阶段。

(一)策划与准备1、设置风险管理机构;2、进行初始风险评估;3、制定具体风险识别及控制方案,确定风险识别方法及制定相关表格;4、对风险识别方法、内容及表格使用进行全员培训。

(二)实施1、从人、机、料、环、法、信等方面进行风险识别;2、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析,确定风险的可接受度;3、针对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控制措施。

(三)检查根据实施阶段情况,结合企业实际,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监测,并重点监测不可接受风险的控制效果。

(四)持续改进对风险管理效果进行评估,并制定持续改进措施。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流程见图2-1:图2-1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流程示意图三、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一)策划与准备1、明确组织机构①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承担企业风险管理领导职能。

②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风险管理实施过程中的具体组织、协调等日常事务工作。

2、初始风险评估对照国家职业健康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的要求,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设备设施安全条件和生产现场作业环境等现状进行排查。

了解存在的主要安全生产风险和缺陷,以及现有控制措施。

初始风险评估的结果作为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各个阶段的依据。

初始风险评估要考虑但不仅限于图3-1所示的内容。

图3-1 企业初始风险评估的内容3、制定风险管理方针及目标企业应结合初始风险评估结果及企业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制定风险管理方针及目标。

风险管理目标可分为总体目标和年度目标。

4、制定风险管理工作方案图3-2 风险管理工作方案的内容5、全员培训根据风险管理方案,应对从业人员和相关方开展全员培训,并保存相关的培训记录。

培训主要内容见图3-3。

图3-3 全员培训的内容(二)实施企业应对所有生产经营活动、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等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岗位风险识别,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消除或降低风险的控制措施。

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的方法详见附件。

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发现、认可并记录风险的过程。

①程序企业风险识别包括公司管理体系风险识别及岗位风险识别。

公司管理体系风险识别通常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各部门负责人、车间主任、班组长及重要岗位人员对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相关的管理体系(如管理制度、程序、规程等)适宜性进行识别。

岗位风险识别程序如图3-4所示。

岗位风险识别小组至少包括班组长和岗位作业人员。

图3-4 风险识别程序②方法安全生产风险识别可采用安全检查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五问法等。

③内容风险识别过程包括识别那些可能对目标产生重大影响的风险源、影响范围、事件及其原因和潜在的后果。

应从人的因素、管理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涵盖企业的安全生产各个环节,详见下图。

图3-5 风险识别内容风险识别过程中识别的危险有害因素分类应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和代码》(GB13861-2009)、《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2015版)等进行。

2.风险分析风险分析能够加深对风险的理解。

它为风险评价提供输入,以确定风险是否需要处理以及最适当的处理策略和方法。

图3-6 风险分析示意图如图3-6所示,风险分析要考虑导致风险的原因和风险源、影响后果和可能性的因素、现有的风险控制措施及其有效性,同时还要考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和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风险分析通常涉及对风险事件潜在后果及相关概率的估计,以便确定风险等级。

风险分析可以是定性的、半定量的、定量的或以上方法的组合。

常用的风险分析方法有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LEC法、故障树法、池火灾事故模拟法、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等。

3.风险评价风险评价包括将风险分析的结果与预先设定的风险准则相比较,或者在各种风险的分析结果之间进行比较,确定风险的等级及管理等级。

风险等级一般分为两种:可接受与不可接受。

可接受的风险一般只需加强管理,维持现状;不可接受的风险需要进一步采取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风险管理等级的确定由企业根据自身组织架构与实际情况,按照识别后的岗位风险等级和需要采取的控制措施等情况综合确定,一般可分为“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班组级”。

原则上风险等级越高,管理等级越高。

4.风险控制①可选用的风险控制措施图3-7 风险控制措施示意图如图3-7所示,企业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按照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选用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工程防护措施、管理措施及个体防护措施。

●工程防护措施,包括使用设备设施、隔离等降低风险。

●管理措施,包括:设立目标,制定完善管理程序、操作规程和技术措施,制定落实风险监控管理措施,制定落实应急预案,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和现场宣传告知(设置岗位风险告知卡、警示标志标语、职业危害告知卡等),进行检查监督和绩效评估,建立奖惩机制等。

●个体防护措施,包括工作服、防护面罩、防护手套、防护鞋等等。

企业按照《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等标准的要求,为岗位作业人员配备适宜的个体防护用品,并监督其正确佩戴。

②对隐患及外来风险的处理在风险控制过程中,如果构成隐患的要及时在成都市隐患管理系统上进行申报。

在控制过程中,要实时的对系统上内容进行修改完善,最终达到消除隐患的目的。

如果涉及外部企业或者周边环境对本企业带来风险的,应及时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它的相关部门以协助进行整改。

(三)检查为确保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监督与检查应贯穿风险管理全过程。

企业应识别影响风险管理绩效的因素,并收集为改进风险管理而监测的数据,具体如下:表3-1 风险管理检测内容企业应对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并确定成功之处以及所需纠正和改进之处。

(四)绩效评估与持续改进企业应每年至少一次对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绩效进行评估。

通过评估与分析,发现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履行、体系运行、检查监测、风险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由风险管理领导机构讨论提出纠正、预防的管理方案,并纳入下一周期的风险管理工作实施计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