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就业条例解读讲义
第二章 《残疾人就业条例》有关内容
3.就业保护和就业促进
《条例》通过就业保护和就业促进政策措施,保障残疾人 劳动权利。
• • 就业保护——岗位预留(按比例就业) 就业促进——税收优惠、规费减免、资金扶持、就业服务、就业援助以及 开发公益性岗位 • 就业保护与就业促进相结合——集中就业(既有岗位预留政策,又有扶持 措施)
第一章 立法背景
5.履行国际公约的需要
联合国《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 国际劳工组织《残疾人职业康复和就业公约》 联合国《关于开发残疾人资源的塔林行动纲领》 联合国亚太残疾人十年 各个国家和地区响应联合国号召,制定了残疾人就业法律
第一章 立法背景
三、立法的基本思路 1.公平竞争与特殊保护相结合
涉及各个层级 横跨多个部门和领域 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第一章 立法背景
多元化就业格局已基本形成
主要渠道:集中安排就业、按比例安排就业、个体就业为主体 补充形式:社区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等 农 村:从事生产劳动及自主创业或进城务工
初步建立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
横向:公共就业服务、残疾人就业服务、社会就业服务 纵向:省级、地市级、县级
提示: 多渠道、多种形式就业是必然选择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是法定的、符合中国实际的、必 须长期坚持的残疾人就业指导方针
《残疾人就业条例》解读
主讲教师:徐国林
第二讲 《残疾人就业条例》有关内容
主要内容:政府职责、重点制度
学习目标
• • • 明确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重要性 了解政府残疾人就业工作主要职责 掌握保护和促进残疾人就业重点制度内容
第二章 《残疾人就业条例》有关内容
《残疾人就业条例》共六章三十条,内容涵盖了权利保 障、指导方针、政府职责、工作机制、用人单位责任、优 惠政策、扶持保护措施、援助服务、法律责任等。
第二章 《残疾人就业条例》有关内容
《残疾人就业条例》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
• • • • • • • 一个宗旨 一个方针 一个主导 两项制度 六大责任 八项措施 一套体系
• • • 法定就业年龄 有就业要求 从事有报酬的劳动
关于残疾人
《残疾人保障法》明确,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 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 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 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 和其他残疾的人。 《条例》是《残疾人保障法》的下位法,所称的“残疾人” 与《残疾人保障法》所称“残疾人”是一致的。
《残疾人就业条例》解读
主讲教师: 徐国林
就业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残疾人就业更是难中之难。 缓解乃至解决残疾人就业难题,离不开政府扶持、社会帮助、残疾人自 身努力,最根本的是要靠法律保障。 《残疾人就业条例》的制定实施,使残疾人就业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得到 进一步完善,把残疾人就业工作推向一个新的起点,为残疾人实现劳动就业 权利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了解、掌握和运用《残疾人就业条例》的立法精神和基本内容,对开展 残疾人就业指导工作具有积极作用。
第二章 《残疾人就业条例》有关内容
一个宗旨——保护和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劳动权利实现。
一个方针——实行集中就业与分散就业相结合的方针。
一个主导——突出政府主导地位,明确政府在统筹规划、
制定优惠政策和扶持保护措施、拓宽就业渠 道、开发就业岗位、提供援助服务等方面发 挥主导作用。
第二章 《残疾人就业条例》有关内容
两项制度——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
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
六大责任——用人单位责任包括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集中安排残疾人 就业、建立正式劳动关系、提供劳动条件 和劳动保护、提供培训。
第二章 《残疾人就业条例》有关内容
八项措施——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政策措施包括:
拓宽就业渠道,开发公益岗位; 发展社区服务事业,优先照顾残疾人就业;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专项扶持残疾人就业; 对集中就业单位给予税收优惠及其他扶持; 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优先生产和经营; 政府优先采购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产品和服务; 扶持残疾人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 组织和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
未就业人数较多 每年新增劳动力与新增就业人数相当 就业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 职业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
第一章 立法背景
侵权行为和歧视现象时有发生
偏见和歧视依然存在,就业机会不多 存在侵害残疾职工合法权益现象 存在强迫残疾人劳动现象
第一章 立法背景
二、立法的必要性 1.确认和保障残疾人就业权的需要
•
•
普惠:纳入各类规划、促进就业和援助服务政策
特惠:制定专项政策措施
第二章 《残疾人就业条例》有关内容
3.推动多渠道和多种形式就业
条例规定: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 帮助、支持残疾人就业,鼓励残疾人通过应聘等多种形式就业。禁止 在就业中歧视残疾人。
• • •
鼓励社会和个人提供支持和帮助 鼓励残疾人多种形式就业 突出强调禁止歧视
第一章 立法背景
提示 成绩与问题并存,任重而道远 机会与挑战并存,机会大于挑战
《残疾人就业条例》解读
主讲教师:徐国林
第二讲 《残疾人就业条例》有关内容
学习目标
• • • 了解条例基本内容 熟悉主要政策和措施 为开展就业服务指导创造条件
第二讲 《残疾人就业条例》有关内容
《残疾人就业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在建设 以《宪法》为核心,以《残疾人保障法》等基本法律为基 础,以《残疾人就业条例》和地方性法规为骨干,以部门 和地方性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为延伸的残疾人就业法律法规 政策体系方面,又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第二章 《残疾人就业条例》有关内容
四、制度保障 《条例》确认并细化了两项重要制度:按比例安排残疾人 就业制度和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 1.按比例就业制度 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并为其提供适当的工种、岗位。
关于残联
• • • • • 职责要求 实践基础 其他国家和地区做法 法律法规授权 政府委托
关于工、青、妇等团体
• • • 发挥优势 维护权益 帮助就业
第二章 《残疾人就业条例》有关内容
6.建立表彰奖励制度
条例规定: 各级人民政府对在残疾人就业工作中做出显著 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 • 目的:鼓励社会帮助残疾人就业。 明确表彰奖励的主体(政府)、范围(残疾人就业工作 领域)、条件(做出显著成绩)和对象(单位和个人) • 表彰奖励的方式(精神和物质)
第二章 《残疾人就业条例》有关内容
一套体系—— 以政府援助服务为基础, 以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专业服务为主体, 以社会援助服务为补充的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
第二章 《残疾人就业条例》有关内容
一、立法宗旨 1.残疾人就业行为界定
《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本条例所称残疾人就业, 是指符合法定就业年龄有就业要求的残疾人从事有报酬的 劳动。三个要素:
第二章 《残疾人就业条例》有关内容
二、指导方针
条例明确:国家对残疾人就业实行集中就业与分散就业相 结合的方针,促进残疾人就业。 1.探索历程
• • 改革开放前:就业渠道较少 改革开放后:扶持发展集中就业、推行按比例就业、鼓励扶持个体从业或 自愿组织起来就业
第二章 《残疾人就业条例》有关内容
2.集中就业
遵循公平竞争原则 正视特殊困难和现实问题 实行特殊保护
2.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在继承经验做法基础上,加以规范 适应新形势,从立法层面增加新内容
第一章 立法背景
3.原则性与灵活性具体性相结合
主要政策制度统一 操作措施因地制宜
4.现实性与长远性相结合
立足当前,努力解决现实矛盾和问题 着眼长远,尽量设计政策延伸空间
第二章 《残疾人就业条例》有关内容
三、政府职责 1.坚持政府主导
• • • 残疾人就业工作需要政府主导 通过强化职责来体现政府主导 通过履行职责来实现政府主导
第二章 《残疾人就业条例》有关内容
2.制定规划和政策 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就业纳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优惠政策和具体扶持 保护措施,为残疾人就业创造条件。
主要内容 第一讲 立法背景
一.我国残疾人就业工作概况 二.立法的必要性 三.立法的基本思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讲 立法背景
学习目标
• • • 了解残疾人就业形势 明确残疾人就业立法的必要性 知道残疾人就业立法的思路
第一章 立法背景
一、我国残疾人就业工作概况
1.残疾人就业工作进展
初步搭建了残疾人就业政策体系框架
第一章 立法背景
就业环境逐步改善
党和政府关心支持 社会理解关注帮助 残疾人自强不息
就业规模逐步扩大
城乡在业人数: 1990年1290万人;2000年1947万人;2010年2191万人。 城镇年度新增就业人数: 1996年16万人;2000年27万人;2009年35万人。
就业权是残疾人的基本权利之一 就业权的实现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扶持和帮助 运用法律特有的强制力督促政府和社会履行相关义务
第一章 立法背景
2.巩固和推动残疾人就业工作的需要
长期实践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 巩固成果、解决问题、推动工作需要立法
第一章 立法背景
第二章 《残疾人就业条例》有关内容
4.加强组织协调
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残疾人就业工作的统筹 规划,综合协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残疾人工作的机构,负 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县级 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保障、民政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 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