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链接——主张礼治天下归仁1.教材赏悟“克己复礼”就是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周礼的规范,一切非礼的视听言行都必须加以克制,这就算有了仁德。
礼,指周礼,其实就是孔子认为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
“克己复礼”是孔子主张道德上达到的自由自主的境界。
孔子注重自身修养,严于律己。
我们从“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里可以看出来。
“克己复礼为仁”里面包含着一个重要的内容——“克己”,即克制、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言行。
孔子经常用“君子”的标准对照自己,力求完善。
因为“君子”在孔子的心目中是“仁”与“礼”的化身,“仁”即君子的“质”,“礼”即君子的“文”,文质彬彬的君子就是一种理想的人格。
2.名句赏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孝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管子◆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
——《左传》◆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
——《左传》◆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谷梁传》◆唯宽可以宽人,唯厚可以载物。
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传》◆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荀子◆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礼记》◆德必报,怨不仇。
——赵谦◆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
——《旧唐书》◆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
——许衡◆礼仪是微妙的东西,它既是人们交际所不可或缺的,又是不可过于计较的。
——培根◆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
——歌德◆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
——洛克3.典例赏析礼之所起《礼论》原文: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
是礼之所起也。
译文:礼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呢?回答说:人生来就有欲望;如果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就不能没有追求;如果一味追求而没有个标准限度,就不能不发生争夺;一发生争夺就会有祸乱,一有祸乱就会陷入困境。
古代的圣王厌恶那祸乱,所以制定了礼义来确定人们的名分,以此来调养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不得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使物资和欲望两者在互相制约中增长。
这就是礼的起源。
4.时文赏读守住人生的底线王蒙老子讲的无为实在是深刻极了美妙极了,那是因为人的各种各样的轻举妄为胡作非为无效劳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自讨苦吃的为太多太多了。
也许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有大贡献大创造大德行大智慧,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尽量少做那种连常识都违背了的坏事与蠢事。
第一,不要反科学、反常识、违反客观规律地一厢情愿地为,即蛮干的“为”。
如企图用群众运动来破百米短跑的世界纪录。
第二,不要为了表白自身的需要而乱为。
我写过一篇微型小说,说是一个老人病了,他的几个孩子纷纷为了表达孝心而找一些江湖术士给老爷子治病,结果把老爷子吓跑了,即此意。
第三,不要过度地为。
为办成一件事也许你需要找15个人帮忙,但如果你找了1 500人呢?只能引起大反感、大麻烦,反而办不成了。
第四,不要斤斤计较地为,不要得不偿失地为。
你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大动干戈,徒贻笑大方,至于造成的后遗症更是不堪设想。
第五,不要为那些丢人现眼的事,如钻营、吹嘘、卖弄、装疯卖傻……第六,不要张张扬扬、咋咋呼呼地为。
如一般写作人都是愿意自己的东西发在大报大刊上,更愿意发在头版头条上。
但我对自己的探索性的东西,都特意寻找小报小刊上发,并特别关照不得发头条。
我对于获得三等奖或不获奖也特别心安理得,无他,有利于平衡,有利于你过别人也要好好过也。
第七,可以树立远大目标,以求自己有所作为,但也可以调整与修改目标,不“为”那种已经被多次证明“为”也“为”不成的事。
如发明永动机之类。
其他属于“无为”范畴里的注意事项还多着呢,如不投机取巧,不感情用事,不忽冷忽热,不滥发脾气,不标榜自己,不整人害人,不算计得过于精明,不预报自己即将取得惊人成就。
总之,也许我们无法为众人设计规定出谁谁应该为什么、做什么的蓝图,因为各种人条件、处境、志趣、价值选择是太不同了,正常情况下应该允许这种不同、这种多样性。
我们不可能建议人人成为炸碉堡的烈士,就像不能建议人人成为赚大钱的企业家;我们无法建议人人都去搞发明创造,就像无法建议人人都去当一辈子老黄牛。
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建议他们不要去做什么,不要去做蠢事坏事,不要去做愚而诈的事,不要去做逞一己之私愤而置后果于不顾的不负责任的事等等。
人生苦短,百年一瞬,我们无法要求大家都有一样的成就,却可以希望人都不把生命和精力,把有限的时间放在最最不应该有的行为上。
没有这些本应该没有的行为,没有这些劣迹和笑柄,没有这些罪过和低级下作,即使你的成就极有限,起码你还是正直地正确地正常地从而是心安理得地度过了一生。
你回忆起自己的一切的时候至少不必那样惭愧那样羞耻那样懊悔。
一个人的一生,应该从正面要求自己达到这个,做到那个,得到那个,感到那个等等。
同时,也许更重要的是树立反面的界限,即小可这样,小得那样,摆脱这样,脱离那样。
如此这般,也许你的人生反而更清晰更明朗了,你将得到更多的光明与智慧,离开黑暗与愚蠢的苦海。
那有多么好!常识链接——知人论著1.识人物有子,名字叫有若,字子有,比孔子小43岁。
《史记》说“有若状似孔子”,所以后来孔子去世,弟子思慕,就立有若为师,像对待孔子一般侍奉。
宰我(前522—前458),以宰为氏,讳予,字子我,春秋末期鲁国人。
宰我能言善辩,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
2.知背景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之间攻伐不断,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孔子非常怀念周公时期君臣、臣民都守礼制的盛世。
简单地说克己复礼就是倡导每个人都要严格遵守上下尊卑等级秩序,恢复到周公时君臣和睦、社会安定、人人守礼的状态。
3.积成语(1)克己复礼:抑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都合于礼。
(2)名正言顺:原指是名分不正,道理就讲不通。
后指做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也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
(3)手足无措: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
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4)犯上作乱:①触犯上级,闹乱子;②指叛逆活动;③历代剥削阶级把人民的反抗、起义诬蔑为“犯上作乱”。
一、字音辨识①八佾.()舞于庭②觚()不觚③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④三年之丧.()⑤钻.()燧改火⑥期.()可已矣⑦旧谷既没.(),新谷既升⑧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答案①yì②ɡū③zhuàn④sānɡ⑤zuān⑥jī⑦mò⑧xiǎn二、通假字(1)周监.于二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盖十世希.不失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则民无所错.手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其为人也孝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盖阙.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于女.安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监”通“鉴”,借鉴(2)“希”通“稀”,少(3)“错”通“措”,放置(4)“弟”通“悌”,顺从和敬爱兄长(5)“阙”通“缺”,空缺(6)“女”通“汝”,你三、重要实词①克.己复.礼为仁()②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③请问其目.()④郁郁乎...文哉()⑤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⑥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⑦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⑧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⑨曾是..以为孝乎()⑩三年之丧,期已.久矣()⑪期.可已.矣()⑫食旨.不甘()答案①克,动词,约束;复,动词,回归,恢复②动词,赞许③名词,条目,大项中分出的小项④文采丰富的样子⑤代词,这⑥形容词,空缺,指留着不表示意见或不作处理⑦信,副词,诚然、果真;虽,连词,即使;诸,兼词,“之乎”二字的合音⑧孝,形容词,孝顺父母;弟,通“悌”,形容词,敬爱兄长;鲜,形容词,少⑨曾,副词,乃、竟然;是,代词,这⑩副词,太,甚⑪名词,期,时间周而复始,一周年;已,动词,结束⑫名词,美味,滋味甘美的食物四、文言虚词1.其①君子于其.所不知()②其.为仁之本与()③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2.而①人而.不仁,如礼何()②而.好犯上者()③本立而.道生()答案 1.①代词,自己②语气词,表揣测,大概③代词,他 2.①连词,表假设,如果②连词,表转折,却③连词,表承接,就五、古今异义①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一天之间(形容时间短);不确定的时间词,表示有一天②有酒食,先生..馔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老师,对知识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称③弟子..服其劳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学生;徒弟答案①一旦②年长者③为人弟、为人子的年轻人六、词类活用①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食夫稻,衣.夫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名词用作动词,定名分②都为名词用作动词,行君道;行臣道;行父道;行子道③名词用作动词,穿七、特殊句式①甚矣吾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未之有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曾是以为孝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子将奚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主谓倒装句②主谓倒装句③宾语前置句④宾语前置句⑤宾语前置句●语段赏析语段一:颜渊问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