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业介绍21.1行业的划分32.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42.1目前国内检测行业的规模42.2 行业代表性企业:52.3 行业发展的前景72.3.1政府的管制 72.3.2行业的发展的动力 93.投行的业务机会分析13一、行业介绍1、行业定义检测是指检测机构接受产品生产商或产品用户的委托,综合运用科学方法及专业技术对某种产品的质量、安全、性能、环保等方面进行检测,出具检测报告,从而评定该种产品是否达到政府、行业和用户要求的质量、安全、性能及法规等方面的标准。
因此,检测对于保障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安全,都有莫大的帮助。
从某种意义上讲,检测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生活中不可获取的一个环节。
而检测行业便是基于全社会对于产品及服务的质量(Q)、健康(H)、安全(S)、环境(E)的要求产生的。
居民对产品的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的要求不断提升,是检测行业产生的根源;政府对QHSE立法的不断加强是推动技术检测行业发展的直接原因;而产业专业化分工的不断细化及供应链的不断延伸推动了技术检测业务的快速发展。
2、行业划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检测行业进行不同的划分。
(1)按照强制性要求划分按照是否强制检测划分,可以分为强制性和自愿性市场。
强制性市场主要对进入3C产品认证目录的产品进行准入式检测,多由政府部门下设的事业单位提供服务,民企和外企较难进入。
目前已公布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有《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管理办法》、《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和《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有关问题的通知》。
凡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内的产品,没有获得指定认证机构颁发的认证证书,没有按规定施加认证标志,一律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自愿性市场是对非强制性产品进行的检测,由于自愿性市场中多为出口产品,产品质量要求更高。
总体来说,强制性检测需求相对刚性,且市场规模远大于自愿性市场。
而在我国市场,强制性检测的市场份额多被国有检测机构占据,而自愿性检测市场多由外资检测机构占领。
(2)按照被检测产品划分按照被检测产品划分,检测行业可以分为贸易保障检测、消费品检测、生命科学检测和工业品检测。
i.贸易保障检测:为采购商、品牌商、销售商、制造者等贸易双方提供货物验证服务,为贸易过程提供货物品质的鉴证,以确保货物符合进口国和地区产品法规要求。
主要基于商品贸易对货物品质的风险管理需求,贸易双方希望通过独立第三方的公正性检测,为贸易过程提供货物品质的鉴证。
该类检测服务主要包括工厂审核、验货、有害物质检测与控制、WEEE评估及技术服务,REACH法规相关的技术服务、EuP测试、可靠性评估、失效分析等,每项检测服务的客户行业分布广泛。
ii.消费品测试:为生产商或消费者提供日用消费品的使用性能、安全性、耐用性等测试、验证和技术服务,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性能等方面达到政府或消费者要求。
该类服务主要包括电子电器、玩具、儿童用品、礼品、杂货、纺织品、服装、皮革、鞋类、汽车、摩托车、钟表、眼镜、家具、日用品、家用品等的测试服务。
客户群体主要来自消费品制造业、零售业或消费者。
iii.工业品测试:为工业用品的制造和使用企业提供工业品性能、安全性等测试、验证、评估服务,以确保产品性能、安全等方面达到使用者要求或政府法规要求。
工业品测试客户来自于包括石油、燃气、化工、矿产、工业材料、机械、船舶、工业设备、仪器、新能源等的生产及销售行业。
iv.生命科学检测:为关注人类和生命健康的群体提供检测、研究开发和技术服务,包括基因测试与研究、健康及医学检验、生物及环境测试等,确保生命处于健康安全状态。
生命科学检测的客户群主要分布在医药、农产品、食品、化妆品、食品、饲料、饮用水的生产流通行业,这类行业提供的产品品质和安全与人类健康和生命息息相关,得到广泛关注,并且客户群还包括关注环境、健康与卫生的政府、个人等。
(3)按照检测用途划分按照被检测产品的最终用途划分,检测行业可以分为外贸相关的检测和内需相关的检测。
外贸相关的检测的被检测产品最终用于出口贸易。
外贸相关的检测市场是由于欧美等成熟市场对于进入其境内销售的玩具、食品、家电等产品具有很高的质量、安全、卫生等要求而产生的。
在我国的外贸相关检测中,市场份额多数被外资检测机构占据。
内需相关的检测即被检测产品最终用于国内销售。
二、我国检测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1、行业发展现状(1)行业总体发展情况我国第三方检测市场是在政府逐步放松管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正在经历从政府强制逐步转向第三方发展的过程。
在2002年国家放开商检后,民营第三方检测快速崛起,到2013年民营第三方检测的规模近150亿。
2005年检测行业对外资开放后,外资第三方检测机构凭借在国际市场的卓越声誉,迅速在外贸检测中抢占了市场,至今市场份额接近30%。
同时,国家对强制检验的改革已经再次提上了议事日程。
2013 年7月24 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减少法检(强制检验)商品种类,原则上工业制成品不再实行出口法检。
抓紧研究法定检验体制改革方案”,这只是强制检验改革的第一步。
目前国有检验检测机构主要承担各部委的商检、质检、环保以及卫生等各种认证要求的强制性检验检测业务,其他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主要承担政府强制性检验检测外的民事行为的检验检测业务。
2010年整个国有检验检测机构的业务规模373亿元,预计2013年近500亿元。
但是,这一巨大强检市场已经逐步开始(2)政府管制情况我国第三方检测行业的监管机制,与美国、欧盟等成熟市场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由法律法规体系统领的行政监管制度和检验认证机构管理制度上。
i.在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方面,国外的法律法规大多以产品为直接规范对象,即提出产品合格的基本要求,进而涉及到第三方检测行业。
而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仅包括以产品为规范对象的,如《食品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产品质量法》、《进出口商检法》等,还有《认证认可条例》这样的直接规范认证认可行业的法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的范围更广。
ii.行政监管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尤其是与美国和欧盟存在着很大差异。
由于美国、欧盟不存在类似于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认监委)的行业主管部门,因而也几乎没有由政府部门直接进行的对检验认证机构的监管行为。
而中国将行业监管和制度设计均纳入到相关的政府机构,由政府部门直接进行检验认证工作,其后随着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的发展,政府才转向负责认证机构的授权或批准。
如图所示,1989年之前,国家检验检测机构负责所有商品检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条例》规定所有的检测业务一律由国家检验检测机构实施,并特别规定在中国境内不得设立外国检验机构。
(3)行业主要参与者目前,我国有近2.5万家检测机构(包括国有、外资和民营),隶属于25个行业,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可从事的检验检测项目逐年增多。
国有检测机构遍布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覆盖最广泛。
但是,国有检测机构主要有两个问题:1)大部分的检测机构规模小、检测项目单一、业务范围限于局部区域及所属行业部委。
由于长期的垄断地位造成市场服务意识僵硬、缺乏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自主扩张能力较差,盈利能力不足。
2)一些地方基层技术监督部门的检验检测机构,领有创收任务,利用行政权力增加检验检测机构收入,本来检验检测机构是为企业服务的,结果变成了企业的负担。
如果市场改革加快,众多小型国有机构的生存方式无外乎被划拨和整合。
外资检测机构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其利用雄厚的技术和资金实力,以及强大的品牌和市场认知度,以独资或合资的方式进入国内市场并占据有力地位,目前,外资检测机构的市场份额约为30%。
民营检测机构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
民营检测机构起步较晚,资本实力也较弱,但这些企业非常具有活力,成长很快,已经初步形成一定规模。
特别是在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涌现出一批有代表性的企业,其中比较知名的有创业板上市公司深圳市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300012)和谱尼测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民营检测机构目前的市场占有率虽然还较小,但在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优秀民营企业不排除有参与部分国有检测机构改革的可能性,民营第三方检测市场将继续加快发展的步伐。
随着检测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将会形成合并划转等方式形成区域性的国有检测集团,也会出现大型的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
2、行业市场规模2013年我国检测行业整体市场规模为1,014亿元,预计2010-2015年的平均年复合增长率可达16.1%。
其中,强制性检测市场大约占国内检测市场份额的60%,自愿性检测市场规模约为40%。
各类检测机构中,国有检测企业约占市场份额的66%,外资检测机构约占29.2%,民营检测机构约占4.8%。
具体的市场划分如下:强制性检测(60%)自愿性检测(40%)综合占有率国有检测机构100.00%15.00%66.00%外资检测机构-73.00%29.20%民营检测机构-12.00% 4.80%由于强制性检验不允许外资与民用检测企业参与,因此国有检测机构占100%的市场份额。
自愿性检验占国内检验市场的40%左右。
其中,外资占有自愿性检验市场的73%,民营机构和政府机构分别占有市场的12%与15%。
由此可见,政府机构占有整个国内检测市场的大约66%,外资和民营机构分别占有29.2%与4.8%的市场份额。
3、行业竞争状况从全球市场看,检测行业具有高度分散的特点,即便是全球最大的检测公司SGS,其市场份额也不到10%。
由下图可见,2007年前十大检测机构的市场份额仅占23%;2011年前七大检测机构市场份额仅占40.2%。
近年来,随着全球制造业向亚洲地区逐渐转移以及全球“绿色”贸易壁垒不断升级,促成了亚太国家对于第三方检测业务的需求快速增长。
同时,由于粗放型发展方式造成能耗及污染的加重,一些国家政府在农业、资源、环保等领域对于第三方检测也具有较高的需求。
全球著名的检测机构如SGS、BV、Intertek凭借其卓越声誉在亚太地区迅速扩张业务,2009年三大检测集团在亚太区业务收入总和接近20亿欧元。
国内检测市场中,相比于外资检测机构的强势,民营检测机构与国有机构的收入规模要小的多。
2012年国内规模最大的国有企业中检集团收入不到50亿元。
而国内最大的民营检测机构华测检测2012年的营业收入也仅为6.2亿元,预计在2015年可达到14亿元。
而市场份额第三的外资检测机构Intertek 2012年在华收入就已达29亿元。
可见,民营检测机构的规模与外资检测巨头的差距仍旧非常明显。
4、行业进入壁垒(1)认证壁垒发达国家对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进行直接管理的制度较少,而中国对检验鉴定、认证,以及实验室资质评价等都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做出了规定,实际上是设置了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的进入门槛,形成了一定的行业进入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