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呼吸与运动

第二章呼吸与运动

一:名词解
1.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2.外呼吸:外呼吸是指外界环境与血液在肺部实现的气体交换,它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

(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


3.内呼吸(组织换气):是指人体组织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与组织和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4.肺内压:肺泡内的压力称为肺内压。

5.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

6.肺容积:肺内气体的容积称为肺容积。

7.肺总量包括四个互不重叠的部分:分别为潮气量、补呼气量、补呼气量、余气量。

8.潮气量:每一个呼吸周期中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称为潮气量。

9.补吸气量: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体量,称为补吸气量。

10.补呼气量:平静呼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补呼气量。

11.余气量:尽最大力气呼气后,仍存留在肺内不能呼出的气体量,称为余气量。

12.每分通气量:单位时间内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肺通气量。

13.最大通气量:在最大限度地做深而快的呼吸时,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为最大通气量。

14.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肺泡能实际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

15.肺活量:是指在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16.时间肺活量:在最大吸气之后,以尽快的速度完成呼气,分别测量第1,2,3秒末的呼出气体量,计算其所占肺活量的百分数,分别测量第1,2,3秒的时间肺活量。

17.肺总容量:是指肺内所能容纳的最大气体量。

18.肺换气:肺泡与肺泡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肺换气。

19.氧解离曲线:氧解离曲线或称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是表示氧分压与血红蛋白结合氧或氧合血红蛋白解离的关系曲线。

二.重难点:氧解离曲线的特质及其影响因素。

氧解离曲线的特质:
①曲线上段,在图中表示氧分压在60-100mmHG范围的一段曲线。

该曲线较平坦,坡度小,说明氧分压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较小。

这一特征表明,即使外界或肺泡气中的氧分压有所下降,只要不低于60mmHg ,血氧饱和度仍能保持在90%的水平以上,血液仍可携带足够的氧。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生活在高原的人剧烈运动时,体内缺氧并不显著的原因。

样解离曲线上段的这一特征有利于人体肺换气。

②:曲线下段是氧分压在60mmHg以下的曲线段,是氧合血红蛋白释放氧的曲线段。

此线断坡度较陡,表明氧分压下降时,血氧饱和度随之明显下降。

当氧分压下降至40-10mmHg 时,其曲线更陡,这意味着氧分压稍有下降,血氧饱和度大幅度下降,释放出大量的氧,以
保证组织氧的供应。

当人体进行激烈运动时,肌肉组织的代谢增强,耗氧量大增,使组织的氧分压急剧下降至40mmHg以下,此时氧合血红蛋白迅速解离,血氧饱和度降到极低水平,这一特点对组织活动加强时,增加氧的供应十分有利。

氧解离曲线下段的这一特点有利于人体的组织换气。

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
①PH和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在同样的氧分压下,当血液的PH降低,二氧化碳的分压升高,使氧和血红蛋白的亲和力降低,氧合血红蛋白可解离大量的氧共组织利用,是氧解离曲线右移,反之,左移,氧和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增加。

②:酸度对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的影响:称为波尔效应。

波尔效应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在肺部,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和氢离子浓度均较低,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升高,曲线左移,血氧饱和度增加,有利于血液的载氧。

在组织内,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分压和氢离子增加,曲线右移,氧合血红蛋白释放氧增加,有利于向组织供氧。

因此,在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氢离子,对其获取氧是十分有利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