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宗地统一编码

宗地统一编码

宗地统一编码
地籍管理司调查处霍淼
宗地统一编码工作是在新形势、新时期下的新探索,是实施全国土地和城乡地政统一管理,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准确性、科学性,实现全国宗地统一编码的标准化,满足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需求,促进土地统一登记的有效手段。

开展宗地统一编码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宗地统一编码工作是实现地籍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基础
目前,我国地籍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很多地区建立了以产权信息为主导的城镇地籍数据库和管理系统,但由于全国城乡宗地编码工作相对滞后,规则和方法不尽一致,系统整合难度很大,阻碍了地籍成果查询、统计及应用的发展。

开展全国宗地统一编码工作,将进一步统一地籍数据库标准,夯实地籍管理信息化基础。

(二)开展宗地统一编码工作是实现国土资源综合监管的必要手段
目前,以二次调查成果为基础的国土资源“一张图”已初步建立,为实施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综合监管是对全国每一块土地的“批、供、用、补、查”,包括土地登记等情况进程的实时掌握,开展全国宗地的统一编码工作,将统一编码的数据成果纳入部综合信息监管平台集成应用,做到监管实物对象和权利对象统一,使国家能够通过每一块地的身份编号,便捷地查询和有效地跟踪掌握全国宗地使用的基本情况,真正做到对土地的全面全程综合监管。

(三)开展宗地统一编码工作是推进以土地为基础的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有效途径
建立全国宗地统一编码体系,从宏观上全面掌控各类土地的用地性质、使用状况、产权所有、变动情况,保证土地交易的透明化、公开化;微观上为地方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对土地实行公开、公正、高效管理,以及投资者获取相关土地信息提供可靠、快捷、方便的操作平台。

这些都将为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提供坚实的依据,有了土地登记的良好基础和统一的宗地编码标准,其他不动产登记将能在土地登记基础上实施和扩展,也使不动产统一登记成为可能。

开展宗地统一编码工作的原则和思路
宗地统一编码工作的原则是:唯一性原则,即一个宗地号对应一宗地,一宗地也只能拥有一个宗地号;稳定性与可扩展性相结合原则,即宗地编码应尽量保持稳定,且在土地流转使宗地分割、合并的土地交易等国土资源管理过程中,要考虑地籍号的扩展;统一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则,即编号规则在全国统一的同时,要预留地方实际情况需要的余地。

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当前传统地籍编号方便升级的需要。

宗地统一编码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和已建立的城镇地籍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对试点区范围内全部宗地进行统一编码,开展宗地统一编码标准的应用研究,试验编码规则的可操作性等,确定全国宗地统一编码规则,并按照此规则,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开展统一编码工作,实现全国宗地编码的科学化和标准化,同时完善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地籍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三、宗地统一编码工作的几个关键点
(一)地籍区、地籍子区的划分方法的确定
全国宗地统一编码采用“地籍区和地籍子区”两个级别的编码分区概念,遵循了宗地统一编码的原则,符合我国国情,也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的编码方法一致。

地籍区、地籍子区的划分有三种模式:一是按照现行乡镇、街道划分;二是以现行乡镇街道为基础,结合典型线状地物划分;三是完成按照典型线状地物划分。

(二)宗地编码模式的确定
在地籍区、地籍子区内部确定宗地编码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混编模式,在地籍子区内统一编号;二是单编模式,在地籍子区范围内,区分宗地的权属性质和类型,统一编码;三是所有权模式,在地籍子区范围内,根据所有权和用益物权确定编码。

(三)宗地编码与现有编码的转换、衔接
开展宗地统一编码过程中,要考虑当前传统地籍编号方便升级的需要,结合区域实际情况,确定编码规则与现有编码之间的转换,制定统一编码标准的转换规则,做好工作的衔接。

四、关于宗地统一编码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试点先行,以点带面
宗地统一编码工作是新形势下促进,为更好的开展工作,宗地统一编码试点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8个地籍工作基础较好,具备完成任务条件的省市,部署开展工作。

通过试点工作,要研究解决编码规则在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为全国推广宗地统一编码,实现全国宗地统一编码的标准化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二)强化调研,把握全局
考虑到区域差异明显,仅靠试点工作的开展还远远不够,要做好调研,了解各地工作的实际情况,从宏观上把握全局,转化、深化、显化调研成果,科学合理的制订全国统一的宗地编码规则,为实施全国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准确性和科学性,促进国土资源管理信息“一张图”,满足城乡地政统一登记提供基础支撑。

(三)及时总结,推广应用
在部署试点和开展调研的同时,要及时总结,推广应用。

对各试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方案,对试点工作中好的经验要及时总结;在调研工作中,要广泛征求地方各管理部门的意见,了解地区差异和需求,做好宗地编码工作的宣传推广工作,为下一步全国范围内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总的来看,通过建立全国宗地统一编码体系,将统一编码的成果纳入综合信息监管平台集成应用,做到监管实物对象和权利对象统一,全面掌握全国各类土地的用地性质、使用状况等信息,从而保证土地交易的透明化、公开化,为土地的高效管理,提供可靠、快捷的操作平台,促进不动产统一登记,推动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实现地籍管理的信息化。

附件 宗地统一编码规则: 1.1.1 代码结构
《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2011年10月),宗地代码采用19位五层层次码结构,宗地新编码代码按层次分别表示县级行政区划、地籍区、地籍子区、土地所有权类型、宗地号(宗地号由宗地特征码和宗地顺序码组成)。

宗地代码结构如下表所示:
宗地代码结构图:
宗地号
土地所有权类型 地籍子区
地籍区
县级行政区划
1.1.2编码规则
宗地编码根据《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来编码。

第一层次为县级行政区划,代码为6位,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

第二层次为地籍区,代码为3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第三层次为地籍子区,代码为3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第四层次为土地所有权类型,代码为1位,用G、J、Z表示。

“G”表示国家土地所有权,“J”表示集体土地所有权,“Z”表示土地所有权争议。

第五层次为宗地号,代码为6位,包括1位宗地特征码和5位宗地顺序码。

其中:
——宗地特征码用A、B、S、X、C、D、E、F、W、Y表示。

“A”表示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B”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地表),“S”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地上),“X”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地下),“C”表示宅基地使用权宗地,“D”表示土地承包经营权宗地(耕地),“E”表示林地使用权宗地,“F”表示草原使用权宗地,“W”表示使用权未确定或有争议的土地,“Y”表示其他土地使用权宗地,用于宗地特征扩展。

——宗地顺序码用00001~99999表示,在相应的宗地特征码后顺序编码。

为保证宗地代码的唯一性,因宗地的权利类型、界址发生变化,宗地代码在相应宗地特征码的最大宗地顺序码后续编,原宗地代码不
再使用。

1.1.3代码表
为使宗地代码标准文本格式整齐统一,编码应按照GB/T20001.3—2001和以下规定的格式编制:
…………
XXXXXX001001JEXXXXX 林地使用权宗地
…………
XXXXXX001001JFXXXXX 草原使用权宗地
…………
XXXXXX001001JWXXXXX 使用权未确定或有争议的土地…………
XXXXXX001001JYXXXXX 其他土地使用权宗地…………
XXXXXX001001Z 土地所有权争议
XXXXXX001001ZAXXXXX 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
XXXXXX001001ZBXXXXX 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地表)…………
XXXXXX001001ZSXXXXX 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地上)…………
XXXXXX001001ZXXXXXX 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地下)…………
XXXXXX001001ZCXXXXX 宅基地使用权
…………
XXXXXX001001ZDXXXXX 土地承包经营权宗地(耕地)…………
XXXXXX001001ZEXXXXX 林地使用权宗地
…………
XXXXXX001001ZFXXXXX 草原使用权宗地
…………
XXXXXX001001ZYXXXXX 其他土地使用权宗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