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肝硬化(臌胀)秘方(方13首)46.1 软肝煎【来源】邓铁涛,《名医治验良方》【组成】太子参、鳖甲(醋炙)各30克,白术、茯苓各15克,楮实子、菟丝子各12克,萆薢18克,丹参10克,甘草6克,土鳖虫3克(研冲)。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土鳖虫烘干研成细末。
水三碗,入鳖甲先煎半小时,纳诸药煎至1碗,冲服土鳖虫末二分之,渣再煎服。
【功用】健脾护肝补肾,活血化癥软坚。
【方解】肝硬化属中医癥瘕、臌胀范畴,病因不一,病理复杂,但不外乎是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以致气血痰水瘀积于腹内而成。
故方中以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太子参补而不燥,气阴双补,甚为合宜;楮实子擅治水气蛊胀,配菟丝子补肝而益肾,此乃虚则补其母之意;丹参一味,功同四物,养血活血;土鳖虫、鳖甲皆灵动之物,活血软坚化癥;萆薢则助四君以祛湿健脾。
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养肝补肾、活血化癥软坚之功。
【主治】肝硬化。
【加减】酒精性肝硬化加葛花10克;肝炎后肝硬化加黄皮树叶30克;门脉性肝硬化加炒山甲10克;牙龈出血,加紫珠草或仙鹤草30克;阴虚无湿者去萆薢,加山药15克,石斛12克。
【疗效】在长期临床应用中,屡用屡验,疗效颇著。
46.2 育阴养肝汤【来源】钟一棠,《名医治验良方》【组成】生地15克,白芍、枸杞子、女贞子、制首乌各20克,丹皮15克,丹参20克,茜草15克,炙鳖甲或龟板20克。
【用法】每日1剂,每剂煎两次,头煎用冷水2碗(约1000毫升),先浸泡20分钟,煎至大半碗(约300毫升)滤出,二煎加水600毫升左右煎至300毫升,下午2~3时,上午7~8时分服。
【功用】育阴养肝,化瘀消癥。
【方解】本病大多在肝炎后形成,病程日久,肝之阴血不足,肝失所养,故时有胁肋隐痛或不舒;血郁气阻,致癥积不散,肝趋硬化,脘腹胀满,血不上荣,津不上承,症见面色晦滞少华,头晕神疲咽干;阴虚有内热则舌嫩红,少苔,脉弦细。
正虚邪恋,本虚标实,以虚为主。
治疗不可攻伐太过,不能强求速效,宜标本兼顾,扶正祛邪。
又因乙癸同源,故方中选用育阴养肝、补血滋肾的生地、白芍、枸杞子、女贞子、首乌、鳖甲等补不恋邪之品加上化瘀活血、散结消癥的丹参、茜草、丹皮等攻不伤正之药,共奏育阴养肝、化瘀消癥之效。
凡早、中期肝硬化,舌质偏红者均可用之。
确是临床行之有效的良方。
【主治】早、中期肝硬化。
症见胁肋隐痛或不舒、脘腹胀满、头晕神疲、纳少咽干、面色晦滞少华,舌嫩红、苔少、脉弦细。
【加减】兼肝郁不舒者加郁金、苏梗各10克;兼有腹水、苔腻者去生地,加苡仁30克,茯苓、泽泻各20克;有牙宣鼻衄者加地榆30克,槐米15克;尿赤口干加青蒿10克,石斛、麦冬各15克;大便不实者去首乌,加葛根15克,荷叶6克,山药20克,便秘则加瓜蒌仁15克;精神萎顿加黄芪30克,当归25克;肝功能不正常者加大青叶30克,晚蚕砂(包煎)15克;腹胀甚则加枳壳6克,槟榔20克。
【疗效】临床屡用,多获良效。
但须坚持治疗,其效始著。
46.3 软肝汤【来源】姜春华,《名医治验良方》【组成】生大黄6~9克,桃仁9克,土元3~9克,丹参、鳖甲、炮山甲各9克,黄芪9~30克,白术15~60克,党参9~15克。
【用法】每日1剂,文火水煎,分两次服。
【功用】活血化瘀,软肝散结,益气健脾。
【方解】肝硬化是不同原因引起肝脏弥漫性炎症,或广泛的肝实质变性或坏死继续发展而导致肝脏逐渐变形、变硬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
本方乃仲景《金匮要略》“下瘀血汤”加味而成。
原方主治产后腹痛、腹中有干血著脐下,亦主经水不利。
方中大黄荡涤瘀血,桃仁活血化瘀,土元逐瘀破结,三味相合,破血之力颇猛;丹参苦、微寒入心肝二经血分,有活血祛瘀、凉血消肿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可促进肝脏生理机能好转,并能使肝脾肿大缩小变软;炮山甲咸能软坚,性善走窜;鳖甲味咸气寒,入肝脾血分,既能滋阴退热,又可软坚散结,两药均对肝硬化,肝脾肿大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为后天之本,佐以黄芪、白术、党参健脾益气之品,符合仲景“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之旨。
且根据患者体质虚实调整剂量,此乃扶正祛邪之意。
上药共具攻补兼施、活血化瘀、软肝散结之功。
【主治】症瘕,积聚,胁痛,臌胀(早期肝硬化,轻度腹水)。
【加减】湿热内蕴者可选加茵陈、山栀、茯苓、黄柏、龙胆草、垂盆草、平地木等;脾虚气滞者可选加砂仁,陈皮、枳壳、藿香、苏梗等;肝气郁滞者可选加柴胡、郁金、枳壳、青皮、木香、绿萼梅等;肝络血瘀者可选加乳香、五灵脂、赤芍、红花、九香虫等;肝经郁热者可选加生山栀、丹皮、连翘、龙胆草等;肝肾阴虚者可选加生地、玄参、麦冬、石斛、女贞子、牡丹皮等;阴虚火旺者用上药再加龙胆草、白蒺藜、山栀等;脾肾阳虚者可选加附子、桂枝、干姜、益智仁、砂仁等;凡肝病见阳痿者不可壮阳,壮阳则相火动而伤肝阴,病愈重。
营热络伤,症见鼻衄、齿衄、目赤或皮下出血者,可选加广犀角、生地、丹皮、连翘、赤芍、玄参、茅根、山栀、蒲黄、羊蹄根、小蓟草,上药对毛细血管扩张、蜘蛛痣、血小板偏低亦有改善作用;周身浮肿有轻度腹胀者,可选加防己,将军干、冬瓜皮、玉米须、薏苡、茯苓、黑大豆、泽泻、猪苓等;如出血较多,症状较重,可暂停用活血化瘀法,也不可用止血药,用健脾法加大剂量,可止血;大便次数多而溏薄者,大黄减量或改用制大黄先煎。
【疗效】临床屡用,坚持治疗,效果颇佳。
46.4 化瘀通气方【来源】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组成】柴胡9克,赤芍、丹参、当归各15克、生牡蛎30克(先下),广郁金9克,川楝子12克,桃仁、红花、桔梗、紫菀、蟅虫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化瘀软坚,开利三焦。
【方解】方中以柴胡、当归、丹参、赤芍、郁金、楝子、桃仁、红花、舒肝理血;桔梗、紫菀开肺气、利三焦以开气道、消胀;牡蛎软坚消肿;蟅虫化久瘀、消积块。
诸药相伍,共奏化瘀软坚、开利三焦之功。
【主治】肝硬化(气臌),证见胁腹胀痛较久,继发腹部胀满,不以饥饿为增减,一般晚间为重,渐变腹部臌大,击之如鼓,无移动性浊音,有两胁积块(肝脾肿大),舌苔一般不厚,脉弦。
【加减】晚期肝硬化(水臌),腹大如鼓,胸胁胀满,其病多由气臌积渐而来,腹中水渍,转侧有声,移动性浊音明显,下肢可见浮肿,面色萎黄,小便短少,大便时干,脉细数者,本方加椒目、葶苈子各9克;体虚加阿胶9克(化冲);便实加大黄9克(即加味方)。
【疗效】多年使用,效果颇佳。
【附记】上两方均为“抓主证”之常用效方。
凡病肝炎而后见腹胀为主证的,一般均率先使用此方,有时病人未发现有肝炎病史,而腹胀顽固,诸药不效者,亦可用此方治之,盖有一部分“隐性肝炎”,症状既不明显,体检又不及时,俟积之既久,则“肝性腹胀”既已形成,而检查肝功,则又可以处于正常值的范围之内,似此,则同样可以用此方,且常收可喜疗效。
凡由气臌而致之水臌,腹水明显者,率先用加味方,效果似乎较之早年使用的健脾、利湿、攻下逐水等法为优。
但因此病终系古来四大“危病”之一,不能用之即应,用现代西医观点说,肝的破坏,超过三分之二以上,即健康肝不足三分之一者,则肝的代偿作用,已不足以完成对人体应起的作用,故挽救即较困难。
然否待考。
46.5 白金汤【来源】胡源民,《辽宁中医杂志》(4)1983年【组成】白花蛇舌草、怀山药、党参各30克,鸡内金、柴胡、甘草各10克,白芍15克,女贞子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扶正祛邪、活血化瘀、改善肝功、软缩肝脾、治肝保肝。
【方解】方中白花蛇舌草、甘草解毒祛邪,扶助正气,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党参、山药健脾和胃,是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意;柴胡、白芍疏肝解郁;佐以女贞子补肾养肝,使生化有源;鸡内金性平效广,功能消食补肾,更能消痞软坚,缩软肝脾之功最著。
如此配合用之,对肝硬化之的,众矢齐发,力专效宏。
【主治】肝硬化。
【加减】如邪热偏盛,加蒲公英、金银花、半边莲;血证明显,加参三七、仙鹤草;脾虚腹胀泄泻,加白术、茯苓;畏寒、舌质淡,脉沉细,加附子、肉桂;有腹水征,去甘草,加十枣汤。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可靠而快速。
【附记】本方名为编者拟加。
46.6 软肝缩脾方【来源】赵绍琴,《中国中医药报》1990年【组成】柴胡6克,黄芩10克,蝉衣6克,白僵蚕10克,片姜黄6克,水红花子10克,炙鳖甲、生牡蛎各20克,生大黄1克,焦三仙各10克。
【用法】本方每周服5剂,每剂煎取500毫升左右,分2~4次温服。
服3个月后改为每周3剂分服维持。
【功用】行气开郁,活血化瘀,软肝缩脾。
【方解】肝硬化早期表现胁痛、腹胀、癥瘕等证(迁延日久,后期多成臌胀,属中医“四大危证”之一),其形成,气、血、食、湿之郁是关键。
诸郁不解,导致血瘀结聚,形成癥瘕,同时气血脏腑受诸郁所伤,功能失调,正气渐弱,多数属虚实挟杂之证,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各有所侧重而已。
早期肝硬化,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但总以肝硬、脾大为主要见证。
治疗时,不宜因虚而绝用补剂,否则瘀结日甚;亦不可攻利太猛,劫伐正气,与病无益。
顺以行郁活血、软坚散结、调整阴阳之法,达到软肝缩脾的目的。
方中用升降散(蝉衣、僵蚕、片姜黄、大黄)开通内外、平调升降、燮理气血;柴胡疏达肝胆之经气,解除肝气之郁结;黄芩苦寒,善清少阳郁热,并清因诸郁而蕴生之内热;水红花子活血且能利水、除血滞、化水湿;焦三仙化积滞以疏导胃肠;鳖甲、牡蛎咸寒软坚以散瘀结。
诸药合用,针对肝硬化早期多以肝硬、脾大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可收到调气开郁、活血化瘀、软肝缩脾之功效。
【主治】早期肝硬化(肝硬、脾大)。
【加减】胸胁满闷、喜叹息、脉沉而滞、气郁显著,加佛手、香附各10克;厌食呕恶、胁胀不舒,舌苔白腻,湿郁为甚,加藿香、佩兰、姜半夏各10克;心烦失眠、性躁易怒,舌红起刺,火郁之象,加川黄连6克,丹皮10克,龙胆草3克;嗳气频作、食后脘堵、积滞明显,加保和丸10克(冲服);腹壁青筋暴露、鹅肝掌、蜘蛛痣等特征明显,舌有瘀斑,血瘀之征,重用鳖甲、牡蛎各30克,加莪术、三棱各6克;或配服鳖甲煎丸1丸/日;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脉沉细软弱,虚象为主,当区别阴阳气血之偏重,酌加补益之品,气虚者,舌淡、脉虚,加白术10克,太子参6克;血虚者,唇脸色淡,脉细,加阿胶10克;舌淡苔滑,脉濡缓,中阳不足,加干姜,吴茱萸各3克;舌尖红绛,少苔且干,下焦阴亏,加生地20克,枸杞子、女贞子各10克。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甚佳。
【附记】忌食辛辣、油腻食物,要求以清淡素食为主。
同时坚持每日早、晚散步各1小时,使肢体微劳,精神放松,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46.7 复肝丸【来源】朱良春,《当代名医临床精华》【组成】紫河车、红参须、炙地鳖虫、炮甲片、参三七、片姜黄、广郁金、生鸡内金各6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
每服3克,每日服3次,食后开水送下,或以汤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