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二年级《数学广角搭配1》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莫秀斌)
二年级《数学广角搭配1》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莫秀斌)
3、采用观察法、操作法、探究法、讲授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努力构建学生独特的学习方式。
4、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六、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数位表格、彩笔。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3)动手操作:分发给每桌3张数字卡片(1、2、3),请选择你喜欢的摆法,任意选取其中两张摆一摆,组成不同的两位数。鼓励学生动脑,找规律去摆,比一比谁摆的数多而不重复。(生进行摆数活动,师巡视。)
3、小组交流,展示成果。
(1)小组交流:学生自主摆完后,组织小组交流讨论,每个小组安排一名同学把所摆的两位数记写下来(记录在分发的数位表格上),并提示学生做到“不重复、不遗漏”(随机板书),注意提炼排列的方法。
(1)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完成涂色。
(2)指名学生(有代表性的)到台前展示。
(3)交流评价,理解方法。
2、任务二:拍照。(教材练习二十四第1题)
(1)独立思考,寻找解题(搭配)方法。
(2)拍照游戏:请坐的最前端的三名同学到讲台前演示一下。
(3)发现规律:引导学生某个位置不动,其余两人交换位置,做出6种不同的排列方法。
课件出示:一天,狮子大王带来了一个超级密码箱,赶快看看吧!狮子大王提醒我们:“这个密码箱的密码是由1、2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猜一猜密码箱的密码可能是多少?”
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师随机板书(12、21)。
激疑:这两个数有什么不同?(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正好交换了位置。)
这两个数哪个才是正确的密码呢?狮子大王还提示我们:密码是两个数中较大的一个,那密码应该是多少?师小结方法并鼓励之后引出课题并板书。
平塘县中小学“同课异构”公开课
优秀教学设计评比封面
学 段:小学
学 科:数学
标 题:数学广角搭配1——简单的排列
学 校:平塘县谷硐中心学校
姓 名:莫秀斌
职 称:小学高级教师
联系电话:
学校推荐意见:
学校(盖章)
年 月 日
平塘县中小学“同课异构”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数学广角搭配1——简单的排列
教学内容
八、板书设计
搭配一:简单的排列
不重复、不遗漏、有顺序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12 2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2 13 21 31
13 31 21 23 12 32
23 32313213 23
(2)展示成果:指名小组在台上展示。学生所写两位数的个数可能不一样,有多有少,如有学生遗漏的,其他小组帮助补上。(师找具有代表性的写法板书)
4、师生评议,总结规律。(课件展示)
① 交换位置:有顺序的从这3个数字中选择2个数字,组成两位数,再把位置交换,又组成另外一个两位数。
12、21、13、31、23、32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喜欢思考,具有简单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但是学生合作意识不强,胆子也较小,思考问题不够全面,有序性不强。本节内容,学生才开始接触,但在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启发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以及合作交流,逐步渗透“排列”的数学思想,从而掌握搭配(排列)的方法。
② 固定十位:先确定十位,再将个位变动。
12、13、21、23、31、32
③ 固定个位:先确定个位,再将十位变动。
21、31、12、32、13、23
师小结:以上这些办法很有规律,他们的好处:不重复,不遗漏,有顺序。这些与顺序有关的问题,我们叫排列。(板书“有顺序”)
三、应用拓展,深化方法
1、任务一:涂颜色(教材97页“做一做”)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97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四第1、2题。
科目
数学
教学对象
二年级
执教时间
2015年11月10日
执教者
莫秀斌
所在单位
平塘县谷硐中心学校
一、教材分析
“搭配”这一知识点是二年级的学生首次接触到,但是生活中的搭配现象随处可见。简单的说,搭配就是排列与组合。这样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以后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节课为第1课时,教学内容为“简单的排列”,教材安排了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来学习。教学这一内容,我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试图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猜测、操作、演示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在向学生渗透排列这一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渗透"排列"的数学思想。
2、教学难点:掌握排列不重复、不漏掉的方法,培养学生有顺序、全面地思考。
五、教学策略选择
1、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过渡谈话,引出例1
师:接着猴子大王又增加了一个数字3,请问:“用1、2和3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课件出示例1)
2、尝试学习,自主探究。
(1)引导理清题意:你都知道了什么?“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是什么意思?
(2)指导学法: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动手试一试,可以摆一摆,也可以写一写。)
3、任务三:送图书。(教材练习二十四24第2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了解书名,并齐读。
(2)独立思考,探索送法。(引导用连线的方法连一连)
(3)交流汇报,归纳方法。
(4)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四、总结延伸,畅谈感受
今天这节课有趣吗?同学们在数学广角里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以后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的过程,讨论简单事物排列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2)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交流合作的良好习惯。